第5节 自取其辱
宋襄公这个时候已经是疯了一样,就是一门心思想当霸主。越想当就越是当不上,看到中原地区的小国对宋国不服,大国又都去拍楚国的马屁,把个宋襄公急的 直发脾气。找子荡商量怎么办。子荡出主意:现在的大国强不过楚、齐,齐虽然曾经是中原霸主,但齐桓公死后内乱不止稳定不下来,一时半会难有作为。楚自封为 王,和中原各国刚有来往,中原诸国都很怕它。主公不如低调谦卑地对待楚国,再多给它好处,借楚的力量来号召诸侯,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子目夷又提出反对意 见说:楚国有那么多的诸侯巴结他,他不会重视宋国,我们在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想借助于他来压服诸侯,楚国怎么会听我们的摆布。这么做,恐怕我们与楚国、与诸 侯的争端就要从此开始了。
宋襄公不以为然,现在的他只要能当霸主,不管虚的实的,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马上派子荡带着重金去楚国谋求支持和合作。
子荡见了楚成王说明了来意,又献上了厚礼,楚成王答应来年春天在鹿上(今安徽省阜阳市南)相会。
子荡回来一报告,外交努力成功。宋襄公想了想说鹿上这个地方是在齐国境内,这就不能不让齐侯知道了。又派子荡去齐国沟通,齐孝公是宋襄公扶立的,对宋国怀有报恩之心,不可能不答应。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一切顺利。宋襄公很高兴。
公元前639年年初,宋襄公来到鹿上,修筑了盟坛等待齐、楚两国君主的到来。宋襄公是正月到的,齐孝公是二月来的。襄公自我感觉孝公是自己扶立的,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总有点以恩人面目出现,齐孝公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欠人家人情,所以表现的很谦恭。
又过了二十多天进了三月,楚成王才到。诸侯见面首先有个排序问题,就像现在,有大的活动,秘书长先领人根据出席领导的职务高低,研究坐位站位顺序,这都 是古礼的遗风。春秋时诸侯排位一般都是论爵位排列大小先后。宋是公爵,齐是侯爵,楚是子爵,按这个排序当然是宋襄公的主意,到会盟那天襄公也不谦让,自己 先登了坛,执了牛耳,以盟主自居。齐孝公没什么,欠人家人情,还吧,不可能争谁先谁后。楚成王心里不高兴了,霸道惯了,来到这里当“小弟”心里十分的不舒 服。只是很多事事先没准备也就勉强受了歃。
襄公拱手施礼说:我枉为王家之后,不自量力,虽然德薄力微,但实在是想为整治乱世出点力, 又怕国小难以立威,所以想借两个大国之威会合诸侯于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我们以秋季八月为盟期。如果二位国君捧场并能倡议带头参与,我愿与二位结为 兄弟之好。也算我自先朝灭亡之后,受你们二位帮助光耀了先祖。
齐孝公请楚成王先表态,楚成王请齐孝公先表态,两人推来推去半天也定不下来。
宋襄公一看这情况,就说:两位如果不嫌弃,我们就共同签个盟书吧。说完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本拿了过来,却没按顺序先送给齐侯,而是先送给楚成王请他签署。 齐孝公心里就更不痛快了。楚成王拿过文本一看,文中说的是相约诸侯盟好,想效齐桓公衣裳之会,都不带兵车。只为友邻友邦盟好。而且宋襄公已经签完了。
楚成王心中暗笑,口里却说:诸侯都能响应你的倡仪,何必还要拉上我呢?
宋襄公说:郑国、许国都在你的旗下,陈国和蔡国又是齐的盟弟,没有你们二位发话,我想他们也未必敢来,所以还得借重于贵国啊!
楚成王又玩了个花样,把文本递给了齐孝公,说就是签也得齐公在先,我怎么能抢先呢?齐孝公苦笑了一声说:我对于宋公来说好比是旗下的一个小卒,难求难请的是你楚国的天威啊!
楚王笑了笑签了名又给了齐孝公。齐孝公不阴不阳地说:有楚这杆大旗就行了,齐就不必签了。我当年流亡国外,万死之余得到宋公相助才能有今天同歃的荣幸, 无足轻重,签了对这盟书反而是亵渎。宋公怎么劝,齐侯就是个不签。宋襄公根本就没看出齐侯的不满,还以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就让人收了盟书。三位国君又在 鹿上叙谈游玩了几天就各自回国去了。
楚成王回国把这事和令尹子文一说,子文说:宋公也太狂了,大王为什么还要答应他赴会。成王笑了, 楚成王是个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的君主,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说我想称霸中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机会,这次宋倡议了这个所谓的衣裳之会,正是我主 盟的好机会,怎么可以不利用?
大夫成得臣也是楚王的膀臂之一,出主意说:宋公的为人,好图虚名而不求甚解,轻信他人而缺少智谋。我们可以暗伏兵甲劫盟,在盟会上生擒了他,以此向中原诸侯示示威,也羞辱羞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宋公。
楚王说:我也是这个想法。
子文犹豫地说:我们答应了会盟,然后又劫盟,恐怕难以让诸侯心服。
成得臣说:宋公能主盟必然得意忘形有轻慢诸侯之心,乘诸侯心中不服我们劫了盟等于是我们给他们出了气。劫完了我们再放了他,这就既树了楚威又丢了宋脸。那时诸侯都讥笑宋公无能,不投到楚的旗下怎么收场?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信而失去了扬德树威的好机会。
子文认为成得臣的分析成立。楚王就派成得臣和斗勃两人为将,各选了五百勇士暗中加以训练,准备在劫盟时使用。
再说宋襄公回到国都,高兴!对相国子目夷说:楚国已经答应我主盟诸侯了。
子目夷劝道:楚是个不讲信义的蛮夷之国,其用心不可测度。主公得到了他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得到他的心许,没得其心而行其事,恐怕有被欺骗的可能。
宋襄公说:子鱼太多心了!像这样瞻前顾后会丧失成大事的良机。我以忠信待人,别人怎么忍心欺骗我呢?就又一次没听子目夷的劝告,开始发檄文邀约诸侯。
襄公先派人在盂地建了盟坛,修了广场,建了公馆,储了粮草,一切设施都要高标准,准备工作务求高质量,一切到会的费用全免,都由宋国承担,宋公好不得意。
到了秋七月,宋襄公要先到盂地等候。子目夷又建议说:楚国是个强大又不讲信义的国家,一定要带重兵前去,才能保证安全。
但这时的宋襄公已经昏了头了,坚持说我与诸侯约定的是不带军队显示和平的“衣裳之会”,如果我带了兵,那就是倡约者首先失约,以后还有谁能信任我们。我不能失信于诸侯。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襄公不以为然,现在的他只要能当霸主,不管虚的实的,有百分之一的机会,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马上派子荡带着重金去楚国谋求支持和合作。
子荡见了楚成王说明了来意,又献上了厚礼,楚成王答应来年春天在鹿上(今安徽省阜阳市南)相会。
子荡回来一报告,外交努力成功。宋襄公想了想说鹿上这个地方是在齐国境内,这就不能不让齐侯知道了。又派子荡去齐国沟通,齐孝公是宋襄公扶立的,对宋国怀有报恩之心,不可能不答应。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一切顺利。宋襄公很高兴。
公元前639年年初,宋襄公来到鹿上,修筑了盟坛等待齐、楚两国君主的到来。宋襄公是正月到的,齐孝公是二月来的。襄公自我感觉孝公是自己扶立的,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就总有点以恩人面目出现,齐孝公虽然心里不舒服但欠人家人情,所以表现的很谦恭。
又过了二十多天进了三月,楚成王才到。诸侯见面首先有个排序问题,就像现在,有大的活动,秘书长先领人根据出席领导的职务高低,研究坐位站位顺序,这都 是古礼的遗风。春秋时诸侯排位一般都是论爵位排列大小先后。宋是公爵,齐是侯爵,楚是子爵,按这个排序当然是宋襄公的主意,到会盟那天襄公也不谦让,自己 先登了坛,执了牛耳,以盟主自居。齐孝公没什么,欠人家人情,还吧,不可能争谁先谁后。楚成王心里不高兴了,霸道惯了,来到这里当“小弟”心里十分的不舒 服。只是很多事事先没准备也就勉强受了歃。
襄公拱手施礼说:我枉为王家之后,不自量力,虽然德薄力微,但实在是想为整治乱世出点力, 又怕国小难以立威,所以想借两个大国之威会合诸侯于盂地(今河南省睢县西北)。我们以秋季八月为盟期。如果二位国君捧场并能倡议带头参与,我愿与二位结为 兄弟之好。也算我自先朝灭亡之后,受你们二位帮助光耀了先祖。
齐孝公请楚成王先表态,楚成王请齐孝公先表态,两人推来推去半天也定不下来。
宋襄公一看这情况,就说:两位如果不嫌弃,我们就共同签个盟书吧。说完把事先准备好的文本拿了过来,却没按顺序先送给齐侯,而是先送给楚成王请他签署。 齐孝公心里就更不痛快了。楚成王拿过文本一看,文中说的是相约诸侯盟好,想效齐桓公衣裳之会,都不带兵车。只为友邻友邦盟好。而且宋襄公已经签完了。
楚成王心中暗笑,口里却说:诸侯都能响应你的倡仪,何必还要拉上我呢?
宋襄公说:郑国、许国都在你的旗下,陈国和蔡国又是齐的盟弟,没有你们二位发话,我想他们也未必敢来,所以还得借重于贵国啊!
楚成王又玩了个花样,把文本递给了齐孝公,说就是签也得齐公在先,我怎么能抢先呢?齐孝公苦笑了一声说:我对于宋公来说好比是旗下的一个小卒,难求难请的是你楚国的天威啊!
楚王笑了笑签了名又给了齐孝公。齐孝公不阴不阳地说:有楚这杆大旗就行了,齐就不必签了。我当年流亡国外,万死之余得到宋公相助才能有今天同歃的荣幸, 无足轻重,签了对这盟书反而是亵渎。宋公怎么劝,齐侯就是个不签。宋襄公根本就没看出齐侯的不满,还以为他说的是肺腑之言,就让人收了盟书。三位国君又在 鹿上叙谈游玩了几天就各自回国去了。
楚成王回国把这事和令尹子文一说,子文说:宋公也太狂了,大王为什么还要答应他赴会。成王笑了, 楚成王是个胸有大志腹有良谋的君主,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说我想称霸中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机会,这次宋倡议了这个所谓的衣裳之会,正是我主 盟的好机会,怎么可以不利用?
大夫成得臣也是楚王的膀臂之一,出主意说:宋公的为人,好图虚名而不求甚解,轻信他人而缺少智谋。我们可以暗伏兵甲劫盟,在盟会上生擒了他,以此向中原诸侯示示威,也羞辱羞辱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宋公。
楚王说:我也是这个想法。
子文犹豫地说:我们答应了会盟,然后又劫盟,恐怕难以让诸侯心服。
成得臣说:宋公能主盟必然得意忘形有轻慢诸侯之心,乘诸侯心中不服我们劫了盟等于是我们给他们出了气。劫完了我们再放了他,这就既树了楚威又丢了宋脸。那时诸侯都讥笑宋公无能,不投到楚的旗下怎么收场?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信而失去了扬德树威的好机会。
子文认为成得臣的分析成立。楚王就派成得臣和斗勃两人为将,各选了五百勇士暗中加以训练,准备在劫盟时使用。
再说宋襄公回到国都,高兴!对相国子目夷说:楚国已经答应我主盟诸侯了。
子目夷劝道:楚是个不讲信义的蛮夷之国,其用心不可测度。主公得到了他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得到他的心许,没得其心而行其事,恐怕有被欺骗的可能。
宋襄公说:子鱼太多心了!像这样瞻前顾后会丧失成大事的良机。我以忠信待人,别人怎么忍心欺骗我呢?就又一次没听子目夷的劝告,开始发檄文邀约诸侯。
襄公先派人在盂地建了盟坛,修了广场,建了公馆,储了粮草,一切设施都要高标准,准备工作务求高质量,一切到会的费用全免,都由宋国承担,宋公好不得意。
到了秋七月,宋襄公要先到盂地等候。子目夷又建议说:楚国是个强大又不讲信义的国家,一定要带重兵前去,才能保证安全。
但这时的宋襄公已经昏了头了,坚持说我与诸侯约定的是不带军队显示和平的“衣裳之会”,如果我带了兵,那就是倡约者首先失约,以后还有谁能信任我们。我不能失信于诸侯。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上一篇:孔子的故事
- 下一篇:西施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