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杰一年断案一万七千八百起没有一个人喊冤的 真不愧为神探
武则天时代的狄仁杰是一位断案奇才,武则天一生中最信赖的人也是他,同样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为唐朝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一次,他家里有一个门人被人害死,县吏来调查,众人都争着申辩门人的死与自己无关,只有狄仁杰对县吏不理不睬,照常看自己的书。县吏觉得这个小孩子很奇怪,就上前责问。没想到,狄仁杰却说,我正和圣贤对话,哪有时间理你们这些世俗的官吏?
在电影中,狄仁杰身手不凡,不过于赓哲教授说狄仁杰不会武功,“他曾经有两次出任军事方面的职务,但军事和武功是两回事,而且两次军事行动他都是在二线的,没有实际战斗。”
武功不灵,但神探却并非浪得虚名,于赓哲说:“狄仁杰‘神探’称号主要来自他在地方和中央大理寺担任司法官员时候的业绩。但史籍中没有留下他断案的详细细节,只是说他断案效率高,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一年断案一万七千八百起,这意味着每天断案四十余,实际上这是指看卷宗进行案件复审,不是现场侦破,他要做的是发现漏洞,该重审重审,该结案结案,狄仁杰手下是有一批助手的,他是负总责,出了问题责任是他的,有这样的功绩荣誉也自然算在他名下。”
可一天看四十多案宗也不是轻巧的活儿,不过于赓哲教授说:“狄仁杰确实是个工作狂,而且工作能力也确实出众。当时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相当于司法部副部长,主要工作时审阅卷宗,复审案件,狄仁杰推翻了大量冤假错案。”
狄仁杰一生曾四处宦游,担任过不少地方官。在他担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自发地为他树立了一座功德碑。巡查的御史来到宁州,感叹道:“来到这只要看到这块碑。狄大人当年的善政也就可想而知了啊!”
而这只是他人生中被人立的第一块功德碑。他这一生因为做好事被百姓立了到底多少碑,估计他自己也算不过来。在豫州,他拯救了被无辜株连进叛乱的普通百姓近千人,这些人死里逃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狄仁杰立碑;在魏州,他将被前任地方官以守备契丹人为名驱赶的百姓全部请回,并且表示:“敌人还远得很,而且就算来了,身为地方官我也守土有责,为什么要株连百姓!”这些百姓回到家园的第一件事,也是为狄仁杰立碑。
不久,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的柏树,唐高宗气得要杀了他。狄仁杰说,按照法律规定,权善才有罪,但罪不至死。高宗恼了,他砍了我爹坟上的树,不杀他,我就是不孝!
狄仁杰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用西汉张释之和三国辛毗的典故告诉唐高宗,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杀人,法律不是皇帝的一句话。唐高宗被说得哑口无言。权善才免于一死,狄仁杰升为侍御史。
唐高宗跟前的红人王本立,仗着皇帝的宠爱欺上瞒下,为非作歹,很多人敢怒不敢言。狄仁杰不怕,他奏请唐高宗把王本立送到大理寺绳之以法。高宗百般维护,狄仁杰说,国家是缺人才,但不缺王本立这样的人,皇帝何必为一个小人背上不守法的名声呢?
唐高宗再三权衡,同意了狄仁杰的意见。王本立被绳之以法。那些跟在王本立后面想以身试法的人消停了,朝廷的正气逐渐占了上风。
武则天时期,狄仁杰虽然在官场上有起有落,但还是比较受武则天的信任。但因为狄仁杰心系李唐,虽然他做了宰相,还是被酷吏来俊臣像疯狗一样咬住了。
狄仁杰以谋反罪,被来俊臣关进监狱。当时的法律规定,如果承认自己谋反,就可以得到减刑;反之则立刻执行死刑。为了保命,狄仁杰在接受审判时,很痛快地承认了谋反的事实,他说自己本来是李唐旧臣,现在是武周王朝,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鉴于狄仁杰认罪态度很好,来俊臣对他放松了警惕。狄仁杰趁机要来笔墨,写了一封喊冤信夹在衣服里送回家中。他的儿子狄光远把信交给武则天。
宰相谋反又含冤,武则天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三方对质,武则天问狄仁杰,既然冤枉,为何当初要认罪?狄仁杰说,如果不认罪,早就死在来俊臣的鞭子底下了,哪还有机会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辩解?狄仁杰机智地躲过一劫,但还是被贬到彭泽去当县令。
之后,狄仁杰起起落落,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武则天的信任,被武则天尊称“国老”,他一生对于唐朝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他的说服下,武瞾终于下定决心,将两个几乎和她反目的儿子重新重视起来,并且把唐朝的江山还给老李家。如果没有狄仁杰,日后是否还有伟大的“开元盛世”,都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