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二十年姜维才北伐?姜维在等待着什么?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刘备打下了蜀国的江山,但在北伐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起色,最终病逝在五丈原,而姜维在诸葛亮死了二十多年之后才开始继续北伐,这是为什么?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等诸多光耀头衔于一身的诸葛亮早就已经构建好他去世后蜀汉政权的组合。
诸葛亮接受刘备死后的蜀汉大权,在行政、军事方面已经开始培养蜀汉的后继人才,其中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是其重点的培养对象。蒋琬是第一个重点培养对象,诸葛亮北伐时后勤总指挥就是蒋琬,其次费祎、董允,再其次姜维,这些人除姜维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和后主刘禅非常合得来,诸如费祎、董允还都在刘禅身边担任重要职务,诸葛亮放心,后主刘禅也放心,君臣同心,不至于蜀汉迅速败亡。
诸葛亮身后的掌权者,刘禅和诸葛亮应该有沟通,蒋琬、费祎、董允、姜维是主要人选,按照这些人在蜀汉的从政经历,他们的任职是有先后的,蒋琬、费祎、董允、姜维四人依次行政,是刘禅、诸葛亮在政治上达成一致的结果。
从大局上来看,姜维排在了最后,北伐时间上肯定要延后,他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也只有他开始大规模北伐。
诸葛亮死后,费祎独掌军中大权,他崇尚休养生息的策略,不愿北伐。费祎为人精明强干,颇有才能。诸葛亮临死前,将北伐大军撤退之事交由他处置。回成都后,费祎更是手握大权。姜维此时乃是他的下属,一切听他号令。姜维武艺高强,又对西北风俗极为了解,他曾试图收服羌人胡人为蜀汉效力。此计虽好,却不被费祎认可。他认为,以诸葛丞相之能,尚不能收服西夏,他们应该守好社稷,将此事交给有能者。因而,姜维每每有此想法,费祎给他的兵力都不足万人。攻打西北尚且不被应允,北伐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更多,一旦失败,代价更大,费祎更加不会同意。因而,姜维虽有北伐之志,却是有心无力。
姜维在诸葛亮死时官职尚小,经过多年南征北战,才备受瞩目。姜维虽有才干,但他投降蜀汉时较晚。即使诸葛亮有心重用他,也不可能升迁太快。大军回朝后,姜维仅是辅汉将军,此职位并不算高,当时有此名号的人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姜维距离政治中心仍有差距。诸葛亮死后,姜维屡次率军西入羌中作战,这才升为镇西大将军。后来,姜维又平定了夷族起事,成为备受瞩目的大将。费祎遇刺身亡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姜维也就顺理成章地接过军中大权。直到此时,姜维才有权力主持北伐。
诸葛亮一死,蜀汉政局并不安稳,朝廷暂时无心北伐。先帝驾崩,年纪尚小的刘禅继承大统。刘禅积威不够,德高望重的诸葛亮暂时稳住了局势。如今,诸葛亮一死,群臣自然开始争权夺利。先是魏延与杨仪之间的争斗。诸葛亮死后将身后事托付给了杨仪、费祎等人,但是魏延对杨仪并不服气。魏延出兵阻止大军撤退,最终被诛杀。而杨仪在回到成都后,并不被重用。他的怨愤之言传入刘禅耳中,被投入狱中,不久后便自杀身亡。费祎也是被人刺杀身亡的。诸多重臣在诸葛亮死后出事,蜀汉政局不稳,也就无心北伐。
除此之外,诸葛亮五次北伐对蜀汉的人力物力消耗极大,蜀汉确实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蜀汉新建,国力不强。面对魏吴的虎视眈眈,诸葛亮不得不以攻为守。诸葛亮七年间五次北伐,多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为人足智多谋,尽量使蜀汉利益最大化,但是五次北伐对蜀汉仍然消耗极大,蜀汉也确实需要数十年来休养生息。
姜维掌权北伐都借助了什么时间节点?
253年,借助孙吴诸葛恪率军20万进攻曹魏。
254年,借助魏张皇后、李丰、夏侯玄等图谋代替司马师,事情败露,曹魏一片混乱。
255年,借助司马师病亡。
256年,无
262年,无
前五次北伐分别在蒋琬、费祎执政时期,都是偏师。姜维确实比诸葛亮差了不少,费祎的看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国间的斗争,说到底也是国力间的抗衡。就算诸葛亮足智多谋,姜维善于带兵打仗,以蜀汉国力,北伐之战最终也难以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