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 战功赫赫 武功之盛 明朝两百年来所未有 李成梁为什么能取得二百年未有之武功?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名将,纵横北方边塞四十余年,前后镇守辽东近三十年,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前所未有。最后却低估了努尔哈赤的能力,最后葬送了大明王朝
李成梁,字汝契,号引城,辽东铁岭人,明朝后期与戚继光齐名的名将。众所周知,在大明王朝的后期,一直都是文贪武懦,边备废弛。但在李成梁坐镇辽东的30多年间,他率领辽东铁骑先后对蒙古、后金等强敌取得了十次大捷,并建立了著名的宽甸六堡,聚民六万四千余户,开疆拓土近千里。这也难怪满清在修《明史》时,也不得不承认"然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
万历初年,正值大明王朝的边备废弛之时,当朝首辅张居正启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张居正不愧是位名相,确是有知人之明,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李成梁不负众望,多次击败了蒙古铁骑的犯边,确保了大明王朝东北边境的安定。李成梁于隆庆五年、隆庆六年、万历元年、万历三年、万历四年、万历五年、万历六年,七次击退了蒙古诸部的入侵,论功被封宁远伯。
李成梁的成功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因为家中贫困,他直到40岁才以生员的身份世袭了军职,堪称是大器晚成。从军后的李成梁显示出了他的大将之才,因为他屡建战功,由起初的参将很快就进升为协守辽阳的副总兵官, 隆庆四年,李成梁被提拔为辽东都督佥事,出镇广宁。在此后的十年间,蒙古、女真各部辽东,明朝执掌辽东的三员主将相继战死,最后是李成梁抵挡住了蒙古、女真各部的轮番攻击,没有让“土木堡”的悲剧再次上演。
在击退了蒙古诸部的入侵不久,逐渐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又不断入侵辽东。李成梁为了加强对建州女真的控制和防御,除继续修筑辽东边墙之外,他还修筑了著名的宽甸六堡。宽甸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人的最前哨。六堡筑成之后,李成梁又在此开了马市和木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明朝与女真等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令李成梁能够有钱装备起了当时明朝最精锐的军队——辽东铁骑,但此举也最终成为了言官们弹劾他贪污腐化的铁证。
万历二年,建州女真纠集了蒙古土默特、泰宁诸部,大举进犯辽东重镇辽阳、沈阳。此时执掌辽东的李成梁大败女真、蒙古联军,此役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被李成梁俘虏,后来这兄弟俩在李成梁家中充当了仆役,所以,努尔哈赤一直对李成梁敬若神明,直到李成梁死了之后,努尔哈赤才敢下什么“七大恨”的造反。当然,也有人称李成梁为“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当时就将努尔哈赤给砍了。
随着地位与声望的如日中天,李成梁不出所料的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最终于万历十九年被罢官。但在李成梁被罢官后十年之间,辽东地区的边备是千疮百孔,不断遭到了蒙古、后金等游牧民族的肆虐,十年之间八易主帅,朝廷被迫再次启用李成梁。万历二十九年,已年近八旬的李成梁重新执掌辽东大局,然而在万历三十六年,李成梁又遭罢官,并于万历四十三年病逝于北京。在李成梁死后不到三年,曾经对他敬若神明的努尔哈赤,正式对大明宣战。
李成梁不但成为了国之栋梁,而且他有九个儿子也是令人望尘莫及:长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桢,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六子李如梓,七子李如梧,八子李如桂,九子李如楠。李成梁自称是陇西李氏之后,陇西李氏是名门望族、武将世家,与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称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陇西李氏涌现过诸如秦国名将李信,西汉飞将军李广等名将,到了隋朝时期,陇西李氏已是权倾朝野,当李渊灭隋建立大唐帝国之后,李姓更是被奉为国姓,所以才有了"言李者称陇西"的说法。
从隆庆四年出任辽东代总兵开始至万历十九年辞官归隐,李成梁镇守辽东的时间长达二十二年。这期间,由李成梁亲自指挥的大规模战役就有五十余次,根据《山中闻见录》中“按国典,斩虏首百十级为上捷”的标准来计算,其中称得上是大捷的战役至少有二十余次,几乎是年年大捷,岁岁受赏,以至于《明史·李成梁传》中都评价他是“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那么,问题来了,李成梁为何能取得二百年未有之武功?
明神宗的信任
万历十六年,直隶巡按御史任养心上疏弹劾李成梁,其中的部分内容如下:辽东总兵李成梁父子兄弟列据宣、辽、蓟、保,恐有尾大之患。谓石亨仇銮未叛时并先握兵柄,幸皆早发其奸,扑灭故易。今成梁驻辽左、如松驻宣府、如柏驻密云、成材驻黄花。而李平胡、李兴、李宁、王维藩皆姻旧厮养,为列镇参游,不可胜数,环神京左右,盘踞横骄,莫可摇动。若驱逐后时,恐生他变。
任养心的这封奏疏可谓是相当阴毒,他不仅直接将李成梁归于石亨、仇鸾之列,还用“尾大之患”这一历代统治者最忌讳、最痛恨的词语弹劾李成梁,使得李成梁如临深渊。根据《明神宗实录》中的记载,明神宗对任养心奏疏的答复是:上谕朝廷论功使能,只要尽忠报国。若以父子兄弟并用辄加猜疑,则任事之臣何以展布,成梁等勿得牵及。
由此可知,明神宗对李成梁是相当信任的,即使是任养心那道阴毒的奏疏,也没能影响明神宗对李成梁的信任,而这也使得李成梁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作战上,以取得更多的武功。
内阁的大力支持
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的二十二年间,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先后为内阁首辅,他们无一例外的给予李成梁大力支持。张居正为内阁首辅期间,明神宗曾因李成梁麾下明军的伤亡问题向张居正发牢骚:“虏今一大创,或可数年无事,第战死者多,朕深念之。”张居正建议:“往时损军之法太严,故将领观望不敢当虏,臣以为宜宽论损折。”结果,明神宗欣然接受了张居正的建议。
不仅如此,根据《明鉴纲目》中的记载,李成梁“每奏捷,居正辄张大其功,遂得封伯”。申时行为内阁首辅时,针对言官们以“兵权太盛”、“尾大之患”为由弹劾李成梁,曾公开替其辩护:“多生枝节,尽没李成梁之功,此则臣等之所深惜也。”根据《万历邸抄》中的记载,王锡爵任内阁首辅期间,李成梁曾说:“太仓王恩府说,渠在位一日,我父子安心做一日。”得益于张居正、申时行和王锡爵的支持,明神宗对李成梁的信很难受到言官们的影响,李成梁才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辽东的守备上。
辽东百姓的支持
万历十一年,清算张居正的运动牵连到了李成梁,辽东百姓首先站出来支持李成梁。辽阳百姓方维相亦伏关阙下,称成梁中左所之战、盘山驿之战、卓山之战、平虏堡之战、红土城之战、辽河之战、阿州之战、抚顺之战、沈阳之战、开原之战、曹子谷之战、古勒寨之战,脑王杲,髓速把亥,馘逞、仰二奴,斩阿大阿海,皆万世功。当时,同为张居正爱将的戚继光已经在言官们的弹劾下南调广东,而有了百姓支持的李成梁却得益于明神宗顺应民意的决定保住了辽东总兵的职位。
张居正“西怀东制”的战略
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根据蓟州、辽东的军事形势,制定了“西怀东制”的战略。
这个战略说白了就是戚继光在蓟州采取守势、李成梁在辽东采取攻势,结果正如《明鉴纲目》中记载的那样,“继光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守甚固,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李成梁独擅战功。”捣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直捣敌军老巢的战法,下面我们就根据万历六年李成梁击退土蛮入侵的东昌堡、圜山之战来分析一下捣巢的优点和缺点。
万历六年十二月,速巴亥、炒花、暖兔、拱兔会土蛮大、小委正,卜儿亥,慌忽太等三万余骑壁辽河攻东昌堡,深入至耀州。成梁遣诸将分屯要害以遏之,而亲提锐卒,出塞二百余里,直捣圜山。斩首八百四十,及其长九人,获马千二百匹。敌闻之,皆仓皇走出塞。以上是《明史·李成梁传》中记载的战役经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捣巢的优点,避免与土蛮部的三万余骑兵交战,使得己方伤亡大大降低;直捣土蛮部守备相对薄弱的圜山老巢,使得己方斩获颇丰。
但是,捣巢的缺点也很明显,不同土蛮部的三万余骑兵交战,使得李成梁很难大量杀伤土蛮部的有生力量,结果导致万历七年四万土蛮部骑兵再度进犯辽东。根据史料中的记载,李成梁经常使用捣巢的方式作战,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土蛮部几乎年年都会寇犯辽东,李成梁几乎年年都因捣巢而立功。
家丁、选锋乐为李成梁所用
李成梁出任辽东总兵后,针对北虏、东夷皆强而辽兵弱的实际情况,“乃大修戎备,甄拔将校,收招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选锋,军声始振。”同时,李成梁又从选锋中挑选了一些“年力骁健骑射颇优”之士充当家丁。根据《幸存录》中的记载,李成梁对这些家丁、选锋“凡衣服饮食子女第宅及呼庐狭邪之类,俱曲以济之,有无必予”,几乎是有求必应,所以他们也乐为李成梁所用。得益于此,每次李成梁捣巢都是先由家丁侦查到敌人老巢的准确位置,然后再由李成梁率领选锋前去进攻。这样,李成梁几乎每次捣巢都能取得大捷。
皇帝信任、内阁和百姓支持,再加上张居正“西怀东制”的战略和捣巢,再加上那些家丁和选锋,再加上李成梁本人的武勇和谋略,李成梁能取得二百年未有之武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