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大明花费巨资打造的精锐关宁铁骑在当时战斗力有多强?为什么说关宁铁骑既是明朝第一雄军 又是满清第一骑兵?

关宁铁骑是明末组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多、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精锐部队,是历代骑兵中的强悍军队之一。那么,关宁铁骑到底有多强?

对于满清八旗军团的军事威胁,明朝上自帝王,下至大臣,全策全力使出了很多办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调遣镇守长城九镇的边防军,不断从全国各省抽掉兵力,一波又一波的开赴辽东前线,对八旗军团展开强大的攻势。

可惜军备废弛极其严重的明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不断的丢失领土。

袁崇焕督师山海关-宁远-锦州防线以后,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终于将八旗军团的攻势给挡了回去,可是缺少野战部队配合,仅仅依靠防守,威胁永远无法根除,所以他痛定思痛之后,向朝廷提出建议,欲用全国之力,打造出一支强大的野战部队,然后跟八旗军团一决雌雄。朝廷准奏,每年从全国征收资金七、八百万两运到辽东地区,用重金供袁崇焕打造一支明朝新的边防军。于是,一支新的军队应运而生。

当八旗军团在宁远城下布下九座营盘,对宁远城发动强攻之时,一支军队从宁远城中走出,然后布阵于城外,两军正面肉搏之时,无论八旗军团如何用力,始终无法撼动这支军队的防线。这一支战力强大的明朝新军,就是被后世称为历史上十大常胜军之一的关宁铁骑。关于大明关宁铁骑,在后世的评价,可谓是毁誉参半,褒扬他的人,认为关宁铁骑是媲美秦之锐士,唐之玄甲军,宋之背嵬军的存在,战力通天。

对关宁铁骑嗤之以鼻的人,认为这样一支毫无廉耻,谁有钱为谁出力的军队,是一种祸害,这从关宁铁骑后来为清军打天下,调转枪头进攻李自成和南明可以的看的出来。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吴三桂,他就是关宁铁骑的核心人物之一。那么问题来了,关宁铁骑真的是一支战力强大,唯利是图的军队吗?

关宁铁骑的构成

袁崇焕经营关宁锦防线正处在辽东地区,思维敏锐的袁崇焕感受到辽东半岛人民性格彪悍,血性十足,而且人人骑术精湛。这不正是好兵苗子?袁崇焕经过慎重考虑以后,制定“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请求朝廷拨款,明王朝每年从全国各地税收中拿出七八百万饷银,用于打造关宁铁骑。关宁铁骑的勇猛,是地理因素所决定的,辽东半岛是各民族杂居之地,成分非常复杂,其中就包括蒙古人、汉人、女真人、朝鲜人等。

多民族杂居之地,本来就极为混乱,而这种混乱又造就当地人性格彪悍,再加上八旗兵时常纵兵掠夺人口和粮食,这又加剧辽人与女真人之间的仇恨。所以袁崇焕打造的这支关宁铁骑就是多民族组合而成的军队。而且士兵选拔极其严格,能够被挑出来的都是精壮大汉。这样一支重金打造军团的战斗力如何?

关宁铁骑的惊天战力

据史料记载,1627年5月,征讨朝鲜大胜而归的八旗军团,在皇太极的亲自统领下,于5月12日对锦州发动攻势,由于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得当,八旗军死伤惨重,仍旧无法攻破锦州,万般无奈之下,皇太极率军绕过锦州,进攻宁远城。5月28日,八旗军开始沿宁远城外围建立九座军营,形成对宁远的战略包围。

准备进攻的八旗军,眼睁睁的看见宁远城门打开,从城门洞走出一支军容严正的明军,在总兵祖大寿的指挥下,列阵城外,挖掘壕沟,架设车阵,气势凛然的等待八旗兵进攻。皇太极一声令下,阿济格一马当先杀奔而来,后面八旗兵大队,万马冲锋,如波翻浪裂一般。此时宁远城上,令旗挥舞,城头上火炮轰鸣,冲锋中的八旗兵中炮或死或伤,尽管如此,仍旧无法阻止八旗兵冲锋。布阵于城外的明军,使用鸟铳,三眼铳不断对八旗兵射击。

待两军相接,刀枪并举,杀到一处。原本战斗力极差的明军,一改往日软弱作风,竟然悍不畏死的将八旗兵完全抵挡住,无论八旗兵如何进攻,这支明军依旧岿然不动。枪声,炮声,刀枪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八旗兵损失极大,明军损失也不小,两军杀的血流成河。此一战,八旗兵溃败之后,记住了一个铁军之名,关宁铁骑。有关宁铁骑在,八旗兵休想越雷池一步。

关宁锦防线,彻底成为八旗军团无法逾越的屏障。这一战,袁崇焕给予关宁铁骑很高的评价。“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人人敢死,诚数千年未有之武功也。”三年后,八旗兵绕道蒙古,从长城喜峰口进入关内,明边防军不堪一击,迅速溃败。八旗兵一路向北京杀了过来。

北京的情势危在旦夕,袁崇焕率总兵祖大寿并关宁铁骑九千人马,连续赶了两天两夜的路,驰援北京,由于路途遥远,关宁铁骑掉队四千人马,剩下五千人马于北京广渠门外列阵对敌。长途奔跑,关宁铁骑已经累的话不能说,连握住刀枪的手都在不断颤抖。

皇太极趁关宁铁骑立足未稳,率先派数万八旗兵发动进攻。

然而结局让皇太极惊呆了。兵员如此少,而且还是疲惫之军,竟然在八旗兵的冲锋浪潮里,硬生生抵挡住了,而且掉队的四千关宁军,竟然也出现在战场,并且对八旗兵后方展开进攻,八旗兵又一次溃退了。这一战,让皇太极意识到关宁铁骑是一支不可撼动的移动长城。这也为皇太极以后力主招降关宁铁骑打下了基础。

袁崇焕之死,关宁铁骑分化瓦解

进攻北京受挫折后,皇太极带着八旗兵退出北京,而率领关宁军立下大功的袁崇焕,立即以通敌罪名被革职,关进大牢。朝廷突然来了这一手行动,可吓坏了关宁军总兵祖大寿,他生怕受到牵连,在惶惶不安中度日如年,北京实在太危险了,他连夜带着关宁军飞奔回到辽东。关宁军一走,皇太极又杀回来了,明军完全不是对手,仅卢沟桥一战,明军就阵亡七千余人,而满贵率领四万明军在永定门外与八旗兵交战,也是一触即溃。

北京城危在旦夕,崇祯皇帝下旨招关宁军入京勤王,祖大寿拖延不去。无奈之下,袁崇焕在狱中亲自写信送给祖大寿,请他务必带兵入京勤王。祖大寿带兵入关后,跟清军打了几场硬仗,八旗兵丝毫便宜占不到,不但皇太极退回关外,连留下来抵挡关宁军的阿敏也被揍回关外。袁崇焕遭受诬陷,被凌迟处死以后,关宁军也开始走向分化瓦解之路。

他们一部分战死疆场,一部分被调到西北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一部分投降清朝,这些投降的人员中就包括祖大寿。 作为关宁军的领军人物祖大寿,在大凌河之战中,因为城池修缮不及,又缺乏粮草,被清军重创,围困在城中无法突围,断粮的关宁军为了活下去,竟然杀民为食,直到城中百姓不存一人,祖大寿无法坚守下去,只得向清朝诈降,皇太极很高兴,亲自接待祖大寿,祖大寿告诉皇太极,愿意为攻打锦州出力。

皇太极极力赞成,于是祖大寿回归锦州后,立即禁闭城门,接着继续抗清,清军大怒,将锦州城重重包围,严防死守,双方大战不断。这时候明朝援军在洪承畴的指挥下,想要解救祖大寿,却屡次被八旗兵打败,直到洪承畴被清廷俘虏投降后,锦州也因被困一年而断粮,关宁军又一次杀民充饥,祖大寿眼见无法生还,又一次向皇太极投降。这一次是真的投降了。

虽然祖大寿先降后叛,但是皇太极非常看重祖大寿,丝毫不怪罪他,反而对他以礼相待。皇太极为何如此大度?还不是看重关宁军的战斗力,想收为己用。自此祖大寿彻底加入清军阵营。但是祖大寿终其一生为清朝出力不大。

关宁军倒向清朝,成为攻明急先锋

可是他的外甥吴三桂心里就比较矛盾了,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吴三桂处在清、顺两面夹击的凶险之中,他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本来他的首选是归降李自成,可是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对吴三桂家洗劫一空,打伤吴三桂父亲吴襄,劫走陈圆圆。这在当时复杂局势下,吴三桂本来就是惊弓之鸟,他怎么敢放心投降李自成?可是不投降,必然会受到李自成攻击,这让当时已经缺粮缺饷六个多月的吴军,怎么能够抵挡的住?

吴三桂在饥寒交困之下,转投满清。当然投降的关宁军中不止吴三桂一人,还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关宁军统帅,他们成为大清先锋官,用刀枪为大清打下了半壁江山。其中以吴三桂最为卖力,明朝永历皇帝兵败逃亡缅甸,多尔衮都选择放弃追杀永历皇帝了,但是吴三桂一直追击到缅甸,亲手用弓弦勒死永历皇帝。

可以说,关宁铁骑为大清王朝打下了一半的国土,功劳巨大。然而康熙年间推行的撤藩政策,爆发了三藩之乱,而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手中握有的关宁军最后一点血脉,在这一战中,全军覆灭。至此,关宁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综上所述,首先关宁军所处辽东地区,一直以来是战乱之地,明、清、蒙古之间多次爆发大战,汉、蒙、满、朝鲜等多民族杂居,民族矛盾尖锐,人人自危,所以自我保护意识尤为突出,这就是很多人认为关宁军有奶便是娘的原因。

二,自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以后,关宁军就对明朝有了防范,他们此时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为明朝卖力,却又害怕明朝像对待袁崇焕那样对待自己,其中祖大寿在袁崇焕死后,崇祯皇帝多次招他入京面圣,他一次也不敢去,用军务繁忙推脱,就算出外,也绝不独自一人,生怕被锦衣卫给抓走了。

三,严重依赖明朝的钱粮供应,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钱粮断了,无钱无粮养不住兵,可是关宁军又处在清、顺之间的战略要地,无论谁势大,第一个消灭的就是关宁军,为求自保,他就要选择性投降了,经过权衡,他们选择了满清。

四,投降清朝后,关宁军进攻中原,特别卖力,以至于清朝有半壁江山都是关宁军打下来的,他们这么努力的原因,就是表忠心,为日后永享富贵打基础。

总的来说关宁铁骑虽然没能挽救明朝的灭亡但也有其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功过是非就留待后人评说了,但从军事上讲,关宁铁骑不愧是一支百战余生的威武雄壮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