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败仗抹杀一生的功绩 名将于禁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关羽?三国降将无数 为什么容不得于禁投降?
于禁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在襄樊之战被关羽击败,后投降关羽。于禁为何却要投降关羽?三国降将无数,为何容不得于禁投降?
曹魏有五子良将,即前将军张辽、后将军徐晃、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以及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在这五位曹魏名将中,要么战死,要么病故,而归宿最差的要属于禁了。于禁一生战功赫赫,却晚节不保,就因为投降了关羽而被曹操看不起,曹操死后,曹丕也是加倍地羞辱于他,使他羞愧而死。然而,于禁的死,是不值得的,是最可悲的,是帝王无情的产物。
于禁原是汉末军阀鲍信的部将,鲍信死后,就奉迎曹操当了兖州牧,并誓死追随。在跟随曹操的三十余年间,于禁立下很多战功,比如在濮阳大战吕布,平定黄巾,破袁术,后又随曹操南下征服张绣,并在官渡之战中堆砌土山,以抗击强大的袁绍大军。于禁不贪恋财物,从曹操那得到的奖赏,会毫无保留地分给自己的部下与士兵,可以说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将军。
在治军上,于禁非常严格,奉法至公,绝不徇私情。他的至交好友昌豨屡次反叛曹操,后被于禁围城而投降,于禁没有事先报给曹操,就将昌豨斩杀,并说:“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于是,于禁流泪将昌豨斩首,曹操知道后,对于禁更加器重,向朝廷表奏他为虎威将军。
公元216年,于禁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可以有生杀大权,食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于禁的事业算是达到了顶峰。三年之后,关羽举三郡之兵围攻驻守樊城的曹仁,于禁与庞德一起救援曹仁,此时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引汉水来个“水淹七军”,于禁见大势已去,率三万大军投降。而庞德誓死不降,最后被关羽处斩,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道:“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于禁追随曹操戎马一生三十余年,结果只因这一次投降,就身败名裂,遭到曹操的质疑,乃至整个曹魏集团的唾弃。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从荆州获释而被遣到了东吴,受到了吴侯孙权的赏识,但却遭到了吴国经学大家虞翻的鄙视,大骂他是俘虏、卖主求荣之人,于禁抬不起头,终日以泪洗面。曹丕即位后,孙权担心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而讨伐东吴,所以将于禁遣返回魏,想和魏国交好,而这恰恰将于禁送上了鬼门关。
于禁回到魏国后,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但却暗地里嘲讽于他。于禁想去祭奠武皇帝曹操,曹丕就命人画关羽水淹七军、庞德宁死不降、于禁屈膝投降的情景送给他。于禁自知他已经被整个大魏所抛弃,不久在悔恨与羞愧中死去,死后还被封了很不雅的谥号“厉侯”。
于禁一生为曹魏立下三十余年功劳,五子良将中,他是资格最老的,却因为一次“无奈之下的投降”而遭到曹操、曹丕的唾弃,不得不令人感到万分叹息。难道武将在那个年代的归宿,就只有战死而已吗?难道只有战死才能得到帝王的认可与追悼吗?只能说,自古帝王都是最无情的,于禁就是血淋淋的事实。就连罗贯中先生也没看好于禁,“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所以《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把于禁演绎得很窝囊,极其贪生怕死。
于禁投降关羽,真的是不忠心于曹氏吗,其实不然,于禁投降关羽,乃是不得已罢了。于禁是个比较爱戴士卒的将军,他投降关羽乃是为了保全三军的将士性命而已。当时天命压根不在于禁,连夜大暴雨,汉水大涨,关羽引汉水水淹于禁大军,本身就不是很仁义的举措。不论是火攻,还是水攻,都是比较残酷的军事打击手段,可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生灵涂炭”。
于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关羽,乃是为保七军的所有将士性命罢了。为了三万大军的性命就得舍弃忠义,若为忠义又得舍弃三万将士的性命,两者孰轻孰重,实在让于禁太为难了。而且当时曹操制定的军法是比较严酷的,在军中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家里人都得受到朝廷严格地监视。就比如当年曹操命马腾入朝为人质,这样才放心马超仍在西凉带兵。
所以只要投降,家里人肯定是要连坐的,于禁身为久经沙场的名将,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本国的军法,而他最后为保三军性命而无奈投降,可见他当时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是非功过,总有明理人,司马懿曾评价于禁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
大家知道,在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着很多厉害的武将,他们或许各有所长,但是真正被曹操所重视的只有于禁,因为曹操曾经赐予过于禁“假节钺”,也就是说,只要于禁认为谁有过错,就可以先斩后奏,由此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程度。但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在襄樊之战中,于禁却因为战局失利,因此只好率领军队投降了关羽。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跟随曹操30多年,前半生忠心报国的武将,为何会轻易投降关羽呢?为何他不选择和庞德一样欣然赴死呢?
对于于禁投降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3种观点:首先,有部分学者认为,于禁投降是为了顾及自己手下3万士兵的安全。在当时的情况下,于禁的3万士兵士气十分低迷,就算于禁选择和关羽决一死战,自己手下的士兵也会产生较大的伤亡,而平时于禁爱兵如子是出了名的,因此于禁为了顾全自己手下3万士兵的性命才不得已投降关羽。
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是有很大漏洞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关羽又不是白起,就算曹魏的士兵投降了,关羽也不会拿这3万士兵的性命怎么样。一方面,自古有云“杀降不详”,而另外一方面,杀掉这3万投降的士兵也会对刘备的声誉造成不利的影响,关羽纵然狂傲,但是却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迷糊。
而第二种情况,有很多学者分析,于禁之所以投降是想要让自己的士兵吃光关羽的军粮,然后再伺机杀掉关羽。实际上这种说法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因为关羽既然有能力俘虏魏国的3万士兵,事先肯定有充足的军粮进行准备,于禁肯定不是这样想的,因为纵观于禁后来的行动,他是不能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那么最后一种情况,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但是却也是客观事实:那就是于禁被关羽的“水淹七军”吓破了胆,下意识的就跟随其他士兵投降了。在樊城之战的时候,于禁已经在曹操手下混了30多年,已经有了很多不能舍弃的东西,此时的他自然变得贪生怕死,但是我们也不能苛责于禁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谁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
于禁投降不被当世人们原谅,也受到后世人们的微词,主要原因是他投降以后有一段复杂而特殊的经历,这是其他降将所没有经过的。投降虽不光彩,但也不是对一个人的“一票否决”。三国时代各处交兵,胜败是家常便饭,没有人的胜率是100%,曹操做不到,诸葛亮也做不到,名将如关羽,真实的胜率不超过30%。
打了败仗,大部分人都逃跑了,但也有来不及跑的就成了俘虏,三国时代其实不轻易杀俘虏,尤其是名将,因为他们都是宝贵资源,是重要的战利品。名将被杀也有一些,但都有特别的原因:如吕布,那是因为之前与曹操有过节,而且吕布的名声也太差;再如高顺、沮授,那是因为他们只求一死;还有如关羽,那是因为出于担忧,害怕其东山再起,所以杀了。
大部分名将被俘后都效忠了新主人,如张辽、徐晃、张郃、太史慈、庞德、甘宁、黄权、马超、夏侯霸等,他们并没有因为有过投降的经历而被人唾弃,也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名将,投降的那段历史,甚至都算不上人生的污点。但于禁的经历太特殊了,与以上众人皆不同,这主要是他投降以后的曲折经历。
于禁投降的是关羽,如果刘备、关羽后面发展顺利,于禁也许会在刘备手下效力,如果再立一些战功,于禁仍然可以延续他的名将之路。一般来说,将一名将领收降,事先会有一些谈判,比如一些承诺,于禁那么容易就投降了,也许关羽给他过什么承诺,但不幸的是关羽很快失败,即使有过承诺,也都不存在了。
于禁的处境变得尴尬了:他这时落到了孙权的手中,孙权不杀于禁很好理解,因为于禁不是他的仇人,孙权又在暗中向曹操靠拢,于禁成为孙权手中的一张牌。如果孙权打算使用于禁,于禁还有再立战功的机会,那于禁的结果也不会太悲催,可孙权只想打他这张牌,并没有要用于禁的意思,于禁的处境继续尴尬着。不过孙权无意识中也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没有在曹操生前就把于禁放回去,那样以来就轮到曹操尴尬了,用不用、杀不杀,对曹操来说都是头疼的事,曹操必然会在情、理、法之间纠结。
曹丕继位后于禁被孙权送了回去,叛而降、降而再叛,这种事也不是说不可行,孟达就差一点这样做,如果于禁是从敌国再叛降回来的,如果再能立点儿功劳,那他一样可以继续之前的路,可像他这样被人送回来,就很难受了。于禁的整个经历十分复杂曲折,三国的降将里还没有人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注定了于禁的命运与众不同,这是他的悲哀。大概于禁投降关羽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否则他宁愿如庞德一样战死。
对于曹丕来说,杀于禁也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曹丕与于禁的关系不如曹操,没有感情上的障碍;曹丕新登帝位,需要立威,如果能以合适的方式将于禁杀了,军中的将领自然对曹丕更忌惮;于禁临阵投降,如果回来还能继续做官,以后谁还拼死一战?杀于禁可以严明军纪。
所以,于禁回归后面临的结果其实是注定的,只是曹丕做得很有技巧,没有直接下令处置于禁,而是将其逼死,这样不会连累于禁的子女家人,目的达到,副作用较小。综上分析:于禁不被曹丕原谅是形势演变的结果与人情的必然,是于禁投降以后极为特殊的经历所造成的,当初投降关羽虽是求生的人之常情,但后面的事已经让于禁始料未及了。
相关文章
- 朱元璋北伐是一场寄托汉人王朝百年心结的复土战争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朱元璋北伐成功?
- 有苦难言,粟裕指挥的最不可思议的一场败仗
- 淮海战役后黄维妻儿因一场追悼会先去台湾后返上海差点骨肉分离
- 涿鹿之战,如果不是一场风,黄帝可能就会败在蚩尤手下
-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席卷大半个中国 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毛主席指挥红军打下了一座城市,哪料警卫班却发生一场“大战”
- 两万太平军悲壮远征 最终全军覆没 为什么说太平军北伐像是一场假北伐?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白帝托孤引发千古争论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真实想法是什么?白帝城托孤真的是一场政治作秀吗?
- 诸葛瑾在东吴功绩不多 经常打败仗 为什么能够一生受到孙权的重用 官越做越大?
- 67万苏联官兵被派遣去占领这个国家,美国同样深陷另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