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如何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历史上最难揭开的悬案,恐怕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了,这也是成语烛影斧声的典故,那么赵匡胤之死是一个怎样的经过呢?

烛光斧影这段历史主要讲述的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位其弟赵光义(赵匡义)的故事。古代王朝皇帝传位,自夏商周开始,一直是传子不传弟,传长不传次。而赵匡胤驾崩前一晚,曾召见其弟赵光义,天亮就驾崩了,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谜团。因此烛光斧影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赵光义杀兄篡位。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死因扑朔迷离。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大宋开国皇帝,有着很传奇的生平经历。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登基后改名赵炅),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在位二十一年。登基后对自己的兄弟和赵匡胤的儿子很不好,私生活更是荒淫到无耻的地步,曾为了霸占已归降的南唐皇帝李煜的妻子小周后,罗织罪名处死李煜。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赵匡胤急召晋王赵光义进宫,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至于俩人谈的什么,无人知晓。赵匡胤贴身的服侍宦官通过窗棂看到寝宫里烛火摇摆不定,赵光义突然起身,避席后退,似乎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后又恢复对饮。不久,又听见赵匡胤手持柱斧戳地或者戳什么东西的声音,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后二人又恢复对饮。直至深夜,晋王赵光义行礼后退出寝宫,赵匡胤宽衣就寝,立传出阵阵鼾声。次日凌晨,宦官发现赵匡胤驾崩,天亮后赵光义登基。大臣瞻仰赵匡胤仪容时,却见他脸色温润,似乎刚刚洗过。

这就是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对烛光斧影的描述,虽然《湘山野录》充其量算野史,可这段记载是关于赵匡胤驾崩之前最详细的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对烛光斧影这段记载和《湘山野录》差不多,至于宋朝官方修订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只字未提,就连赵匡胤的驾崩也只是记载了一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无论正史、野史的记载,当夜晋王赵光义确实和宋太祖赵匡胤在寝殿内见过面,至于谈过什么无人知晓。通过《湘山野录》的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扑朔迷离,让人匪夷所思。赵匡胤为什么深夜召见赵光义?对饮当中,赵匡胤为何手持柱斧戳地?再大喊“好为之”之前,二人肯定还有对话,内容是什么?赵光义中途为何起身躲避,躲避的什么?虽然种种谜团困扰着后人,但是大多人都觉得当时赵光义杀兄篡位的可能性很大。烛光斧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遐想:赵光义在酒中下毒,赵匡胤毒性发作,而后抓起柱斧劈向赵光义,但体力不支,斧子撑地,发出声响,赵匡胤喊道:好为之,好为之。

一种观点认为赵光义杀兄篡位,首先赵光义人品极差,就登基后,史料记载的宋太宗,用人多疑,对宗亲和赵匡胤的后人很不好,为了霸占小周后,处死南唐皇帝。其次,赵光义确有争夺皇位之意,《宋史·程德玄传》记载,赵匡胤驾崩的凌晨,惊恐无措的宋皇后命宦官王继恩立刻召时任贵州防御使的皇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奉诏后并没有去请赵德芳,而是去请了时任开封府尹的赵光义,曾在开封府门口遇见精通医术的程德玄,后三人共同进宫,宋皇后见来者并非赵德芳,先是一惊,而后就向赵光义哭丧,赵光义悲痛的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就这样赵光义抢在赵德芳之前登基称帝。显然,王继恩是赵光义的耳目,若赵光义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怎么会安插耳目在宫中。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烛光斧影的记载过于离奇,存在很多漏洞。首先赵光义深夜入宫是受了赵匡胤的召见,不符合主动杀人的逻辑。其次,做个假设,如果赵光义真有杀兄之事,既然外界都知道了,赵匡胤的儿子能不知道?赵匡胤的儿子们也不全是窝囊废,比如赵匡胤的长子赵德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一句话气不过而自杀,这样的火爆脾气,能容忍杀父之仇吗?更别说最有希望接替皇位的赵德芳。

至于赵匡胤的驾崩之谜,官方正史记载含糊不清,现在依旧是扑朔迷离,留给后人的只有这段“烛光斧影”,或许有一天,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