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何谓雅事中的"雅事"?
不论我国古代的士大夫还是文人墨客,无不崇尚一个“雅”字,那么什么才是雅的,其中最为雅的又是什么呢?
何谓雅事中的“雅事”,一般现在我们提到“雅”,都会想起古代的文人墨客,雅一直以来都被文人墨客所推崇,他们也是雅的一部分。而这里所说的雅事,可以理解为古代文人在学习和自我修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极具文人风味的事。雅事中的雅事,当数焚香,这可以说是备受文人墨客推崇的。
焚香其实在古代很早之前就出现了,这里所说的焚香,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那种插在香炉里或者是做成香饼形悬挂在房梁上的那种焚香,而且那种方法也算不上是焚香,可以谓之烧香,是日常最常见的,几乎每个人都会做的事,也体现不了是雅事中的雅事。那为什么说焚香就是雅事中的雅事,为什么焚香历来都受文人推崇?
古人刚开始发明焚香,是为了驱除蚊虫,去除环境中的污浊之气,后来当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之后,就出现了用香礼佛的现象,礼佛上香这一传统便慢慢发展。到了汉代,焚香这一传统就越来越广泛,也受到了宫廷的重视,由此产生了很多制作精美的香炉。比如说满城汉墓里出土的博山炉,制作精巧的香炉,里有两层,外面用金银错手法制作出凸起的图案,如此说来,在汉代的焚香现象在宫廷还是十分盛行的。
到了后来,焚香发展为文人墨客所喜爱的一项活动,这跟焚香给人带来感受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文人焚香,是因为在焚香的整个过程,都能让人身心舒畅,并且能有平静的心境。不光如此,在焚香之前所作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从挑选香珠,根据环境和天气的状况来更换所焚的香,这都是有很多讲究的。不仅如此,焚香不是烧香,很多人对焚香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觉得,只要把香点着了,放在香炉里,这样就是焚香了。焚的香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光要求焚出来时香气要淡雅清新,形状也十分重要。香条和一整根的香都是后来才出现了,在之前,焚香一般都是用香丸,香珠,还有小块的香饼。做成这样的大小,就可以防止香太大炭火不够而熄灭,同时也不会因为香太大而以至于人走香还在焚着。
还有就是焚香的这一过程是十分讲究的,这就是为什么它是雅事中的雅事。在焚香时,是将一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但也要保持香灰里有足够的氧气燃烧香丸或者香饼,不光如此,还要在香灰上放置瓷片或者是沙片,这样隔火慢慢的焚,香气才会弥久不散。绝对不是直接在炭火上烤着香丸,这样焚出来的香,不过片刻,香味就会消散,而且出来的香烟也是使人呼吸不畅,根本没有文人雅士般的情趣。文人焚香,就是讲究那种情趣和氛围,所以他们对焚香也是极为的要求严格。
焚出来的香气,要弥久不散,这就要求在烤的时候,火力要控制好,而且这个过程中,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要一直观察香炉出香烟的情况。这个过程十分重要,一般文人会用手来判断香炉的温度,看香丸烧得如何,这都是依靠多次经验得出的。焚香除了炭火的大小,香丸的质量,还有香炉的形制,这些合起来才算是焚香,很多人就是享受这一过程才会选择焚香。当然,焚香受文人所喜爱,不光是它在焚烧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身心舒畅,更因为古代文人对“红袖添香”有着特别的情感。
“红袖在侧,秘语谈私,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这是古代文人热切盼望的场景,在夜里,有知己为自己夜读添香。焚香虽然可以用慢慢将香丸之味熏出,可是光是一颗小香丸,怎能度过慢慢长夜,香气在时间久了之后就会变淡,这就需要添香了。添香过程就是一幅美景,想想看此时正值夜里,有红颜在侧,一双素手,十指纤纤,捻一香丸放入香炉中,就这一场景,就有无限的遐想。这正是古人为何追求“红袖添香”,就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有红颜作伴,可以缓解自己在深夜里独自苦读的情怀,将孤寂之情缓解到了焚香这一雅事当中又不失礼仪。正是因为如此,焚香不光是为了使自己身心愉悦,还成为了一种雅事,可以说是雅事中的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