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揭秘“国葬第一人”蔡锷的传奇一生

说起蔡锷将军,我们无不充满敬佩,他为推翻袁世凯称帝提供了军事力量的支持,直接阻止了封建帝制的复辟,对中华民国有着巨大的贡献。而他与小凤仙的爱情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美谈。

在中华民国初年,有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因反对袁世凯称帝,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政体,举起了反袁的大旗,掀起了一场护国军起义,而他正是有着“护国将军”之称的蔡锷将军。

蔡锷,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省宝庆人,一生坚守民族大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爱国将领。幼年时期,他读书十分用功,虽然身体瘦弱,但是对于读书上进却丝毫没有懈怠,经常看书到深夜才会去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1897年,时年15岁的蔡锷脱颖而出,成为了长沙时务学堂第一班年龄最小的学生,并且遇到了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这样的好老师,对他后来的成长帮助很大,戊戌变法失败后,蔡锷来到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和横滨东亚商业学校继续深造,这时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蔡锷跟很多爱国青年一样,一心想为拯救国家和民族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在一首诗中,他曾写到:“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1904年,蔡锷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并且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份训练新军,成为了当时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当消息传到云南,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决定在10月30日进行起义,蔡锷任司令;第三天11月1日,“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成立,29岁的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1913年,蔡锷受当时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邀请前往北京,到北京后,蔡锷曾经很多次向袁世凯提出好的改革建议,但均被一心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抛在一边,直到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之后,蔡锷彻底看清了袁世凯的反动面目,遂下定决心要离开袁世凯。

1915年11月,蔡锷秘密离开北京,抵达天津,并以治病为由前往日本,最终辗转多地,于同年12月19日抵达昆明。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北京称帝,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起护国军,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护国军分成三个军,蔡锷担任第一军总司令,三个军分别从四川、湘西、广西三个方向出兵征讨袁世凯。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1916年春,蔡锷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溃袁军,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泸州前线总指挥张敬尧见胜利无望,在3月31日与蔡锷达成停战协议。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民国大总统职位,蔡锷在7月6日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然而,这时候蔡锷的病情迅速恶化,在上任两个月后就去往日本进行治疗,11月8日上午,因病情严重恶化,医治无效,爱国将领蔡锷在日本福冈病逝,享年34岁。一代名将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也在长沙的岳麓山为他举行了国葬,他也成为了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