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慈禧太后为什么宠爱清流魁首张佩纶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又字绳庵,号篑斋。直隶丰润县大齐坨村人,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三子。张佩纶同治九年(1870)中举,同治十年(1871)中二甲二十四名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三年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正式走上政治舞台。次年(1875)因大考获得二等第三名,破格由正七品升任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讲、署起居注官。光绪五年(1879)四月初六因生母毛夫人在京逝世丁母忧。光绪七年(1881)七月服阙起复,八月二十六日复任侍讲、署起居注官。光绪八年(1882)九月初七日升任正五品的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十一月十三日署理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都御史为恭亲王奕䜣兼任,副都御史相当于今中纪委常务副书记)。光绪九年(1883)正月,张佩纶出任只有一二品大员才能担任的会试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四月初八日升任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讲学士。十月初五日以兼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都御史为恭亲王奕䜣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相当于今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十二月二十六日兼署文渊阁知阁事。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任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准于专折奏事。五月四日清训召对后,复赏三品卿衔。

纵观张佩纶从1874年至1884年这整整10年(如果扣除丁忧2年,实际有效时间为8年),张佩纶只用了四步,就官升八级,实现了从一个七品小官升任到正三品的省部级钦差大臣的跨越式进步,完成了许多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梦想。这其中除了张佩纶优秀的品格和才华,有没有其它因素呢?

当然有。那就是慈禧太后对张佩纶的宠爱。

可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如此厚爱张佩纶呢?原来,她们两人有一种不被人知的姐弟关系。

什么姐弟关系呢?这要从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与慈禧太后的父亲恵征的关系说起。

张印塘(1798-1854),字鉴湖,号雨樵,张灼的长子。嘉庆三年(1798)二月初六日生于本村,九岁入学读书,师从本乡秀才李仪。十五岁成秀才,师从本县进士张如阜、举人杨友云。嘉庆二十四年(1819)二十二岁,考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浙江知县,历署建德知县、海宁州知州、桐庐县知县、仁和县知县。二十三年(1843),升任石浦厅海防同知,并赴部引见。二十四年(1844)委办浙东善后局事务。二十七年(1847)十月服阙,升任署杭州府知府。二十八年(1848)初,署理嘉兴府知府。同年调任安徽温州府知府。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升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

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六日,经前任浙江巡抚、时任云贵总督吴文镕举荐,张印塘由徽宁池太广道提升为正三品的云南按察使,从此正式进入省部级高官行列。原云南按察使崇伦升任广东布政使。

而张印塘遗下的徽宁池太广道一职,则由时任山西归绥道道员的惠征接替。

惠征(1805-1853),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监生。历任笔帖式、吏部文选司主事。道光二十九年闰四月十七日,因连续两年京察一等,被外放山西归绥道。咸丰二年二月初六日,调任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

如果按照一般的惯例,朝廷命官的职务发生变化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交接手续迅速赴任。可是,这个恵征却不是一般人物,故而赴晥上任竟然推迟了半年之久。

原来,恵征与夫人富察氏一生共育有三男二女。咸丰元年二月初八日,新皇帝登基,恵征年方十七岁的长女叶赫那拉.杏贞(1835-1908)应召入宫选秀。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宫里传出消息,杏贞竟然被咸丰皇帝看中,封为了兰贵人,并命令家属择日将其隆重送入宫里,这离恵征任命为皖道仅仅相隔了五天。女儿入宫伴驾,乃天大的喜事,恵征一家自然是放下一切,风光筹办,于五月初九将长女送入宫中。然后,才于七月份带领家眷赴安徽上任。恵征的这位长女,就是后来生下同治皇帝的慈禧太后。而恵征的孙女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则成为了光绪皇帝的皇后、宣统皇帝的隆裕皇太后。恵征也因为有了作皇太后的女儿、孙女,死后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谥号“端恪”,这是后话。

咸丰二年七月,恵征来到了徽宁池太广道衙署所在的安徽芜湖走马上任,与张印塘正式办理了道员交接手续。

由于恵征迟来的交接,给张印塘直接带来了财富上的损失。六月初一日,财政空虚的安徽省为了弥补军费不足,组织本省官吏、士绅捐款筹资,巡抚蒋文庆、布政使李本仁、庐凤道奎绶当即捐款10000两,按察使张熙宇捐银4000两,其他府州级官员捐款1000两。张印塘虽然已经是离职的外省官员,但由于尚未离任,也不好驳大家的面子,随着捐款2000元,弄了个“交部从优议叙”的奖励。可这2000个大洋,对于一向清正廉洁的张印塘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是他的半个家当。

同时,由于交接时间的迟误,也给张印塘带来了终生的遗憾。

正当张印塘打点行装,准备前往云南之时,安徽巡抚蒋文庆屈尊来到他的府邸,请求张印塘暂缓赴任,留下来协助自己办理防堵太平军事宜。

蒋文庆(1793-1853),字蔚亭,正白旗汉军人,先世由浙江迁辽阳,后迁至直隶玉田县。蒋文庆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出为云南曲靖府、云南府知府。道光十二年,擢甘肃宁夏道。在边十年,于二十一年正月至二十五年六月任浙江按察使,期间还四次护理布政使、巡抚。二十五年六月升任安徽布政使。咸丰元年升任安徽巡抚。

原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广东花县农民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经过多年筹备,在广西桂平县城北的金田村誓师起义,建立太平天国,组建军队,向大清王朝宣战。起义将士蓄发易服,头裹红巾,自称为太平军(官方称为长毛、发逆)。洪秀全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建立起严密的组织机构。自咸丰二年三月开始,太平军从永安出发,先后攻打桂林、全州、道州、郴州、长沙,并作出了“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一时间江南危急,震动清廷。

考虑到太平军从武昌进到金陵,必然会路过安徽地界,安徽将面临一番恶战。可是,手下的臬司张熙宇已是六十三岁的龙钟老人。不用说是率兵打仗,连走路都有些吃力。其升任道员后不久,仅凭单刀赴会擒获了几名小刀会首犯,便升任了安徽按察使,根本没有见过多少阵势,对皖省省情也不了解。而张印塘则与之相反,道光二十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期间,张任桐庐知县,时英舰在桐庐江面游弋伺机登陆,是张印塘组织军民修城挖壕,严阵以待,挫败了英军的登陆企图。道光二十一年,英军攻陷宁波,“浙江以西大震动”,又是时任仁和县知县的张印塘募勇团练,“以固根本”,才稳住了浙江大局,受到皇上召见。在嘉兴知府任上,也曾剿匪立功。到安徽任职后,在兵备道任上干了三年,卓有成效。可以说,张印塘是一位即懂得军事,又勤于职守的难得的人才。

面对蒋文庆这位老乡、老上司的真诚挽留,一向以为国尽忠、为友尽义为宗旨的张印塘,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这也许是命里该着。如果恵征当初按时赴任,张印塘早早办完交接前往云南,之后就可能像崇伦一样,由按察使升任布政使,再由布政使升任巡抚,一路走下去,甚至位跻封疆、入主朝班。可是,偏偏惠征晚到半年,赶上了太平军起事,张印塘留在安徽,最后终于落得个身陷泥淖,命丧安徽的下场。

咸丰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经过蒋文庆具折上奏,朝廷下旨:“安徽巡抚蒋文庆奏:安徽筹防需人,请将升任云南按察使张印塘暂留办理防堵。从之。”

谁知,蒋文庆将张印塘留在安徽之举,却遭到了布政使李本仁的反对。

李本仁(1802-1854),字蔼如,乃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道光十六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兵部主事、员外郎、郎中,二十三年五月升任江西吉南赣宁道道员,道光二十八年九月升任安徽按察使,二十九年三月署理安徽布政使,咸丰元年六月升任安徽布政使,其按察使一职由张印塘代理。

也就是说,其担任安徽按察使时不久,张印塘正好调到他手下担任宁池太广道。其升任布政使后,张印塘代理他留下的按察使一职。由于李本仁是一个贪官,而张印塘难以给他填平按察使期间留下的漏洞,故而反目成仇。

鉴于张、李两人之间的关系难以调和,蒋文庆深思之后,屈尊身份,请求张印塘委曲求全,驻防到距离省城安庆以北三百六十里的府城庐州,去负责徽北地区的团练、防御等各项事务。

驻守在芜湖的惠征,到任之后几个月里在张印塘的直接领导下,各项工作也非常尽职尽责。他亲自督率地方水师巡船缉拿当地的土匪,维护地方治安,受到了张印塘的赞赏。当年年底,巡抚蒋文庆对他的年终考语就是:“识见通明,办事详审,近委督率巡船,缉拿土匪,不遗余力”。

咸丰三年(1853)正月初二(2月9日),正当大清国的臣民们沉浸在春节的无限喜庆之中时,太平天国决定从武昌开始东征,杀向金陵。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亲自出征,指挥五十万东征大军。翼王石达开作为开路前锋,由天官正丞相秦日纲率领罗大纲赖汉英、唐正才带水营船只万余,蔽江而下。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率领黄生才、吉文元统带陆军,兵分两岸,夹江而行。

正月十七日凌晨,南风大作,日色无光,翼王石达开督先锋曾发春率千余艘战船顺流而下,驶抵安庆南岸。双方炮声一响,驻扎在城外马山、大观亭一带,负责护卫江岸的清军总兵王鹏飞及参将嵩瑞,见对方势大,立即吓得带领官兵振翅高飞,逃向安庆正北百余里的桐城县境。护卫外城的清兵一跑,城内官兵便知城池难保,安庆知府傅继勋借口押解饷银出城,随身只携带银票二百两化装出城逃往舒城。布政使李本仁则不顾蒋文庆一同守城的要求,也私自携带数十万饷银的账目清单化装出城逃到舒城。守城将士及数百名文官见状,纷纷跳下城墙出逃。安徽巡抚蒋文庆自知事不可为,决意留下遗书后自杀殉国。可惜还未写得几行遗书,太平军已经从从八卦门、大小南门直接杀入。蒋文庆仓促派下人将遗书带走转交挚友周天爵,然后吞金自杀,未死,又喝下毒药,结果因药力不够也没死成。家人们赶紧把身体虚弱的蒋文庆放到轿子里抬上逃跑,刚出辕门,就被几十名肩插红字白旗的太平军士兵截获,轿夫们仍下轿子就跑,蒋文庆被一阵乱刀砍死,身上的刀伤竟达十七处之多。其手下的通判杨序镛、知县刘俶绪、卫君选、司狱张清、巡检王泗、平源兴史陶庆禾、张宝华等在战斗中先后殉职。太平军随后烧毁衙署,抢掳仓库,一举缴获尚未出城的饷银四十万两,钱四万串,米粮三万石,大炮189尊,火药炮子无数。二十二日,太平军主动放弃安庆,继续东进,破芜湖、陷太平,最后于二月初十日攻克金陵,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二十三日,闻讯率军从庐州驰抵安庆城外二十余里地方的云南按察使张印塘及河州镇总兵吉顺,探闻城内只剩下数百名太平军在搜掳银物,即于二十四日早晨督兵入城清剿,先后击毙太平军数十人,生擒并审讯后正法十余名,其余的太平军纷纷逃窜。省城安庆获得收复。

因为巡抚被杀,藩司、臬司、学使等所有省级大员下落不明,张印塘便留驻在了安庆,主持起省城的治安及各项恢复工作。

二月初九日,朝廷下旨,命张印塘由云南按察使改任安徽按察使,因为李嘉端到皖省尚需时日,上谕令张印塘先行代理巡抚一职,先行做好率兵平叛、稳定局面诸事。

这样,张印塘就既是慈禧太后的父亲恵征的前任,又成了他的直接顶头上司。

而在太平军攻陷安庆之前,在湖北武穴老鼠峡被太平军杀得大败的两江总督陆建瀛,在逃往金陵路过芜湖的时候,召集了福山镇总兵陈胜元和宁池广太道惠征商议,决定让惠征去梁山办理粮台。惠征知道形势危急,连忙派人把眷属送至宁国府的泾县安置,自己带了印信和饷银,同陈胜元转移到东梁山。正月十七日太平军攻克安庆后,继续东进,在芜湖再败清军,围攻东西梁山,惠征见势不妙,带了1万两银子以押解饷银为名逃往了南京,怎奈城门不开,转去镇江,被江苏巡抚杨文定收留,管理钱粮,南京沦陷后,惠征被杨安排去了丹徒镇操办粮台。咸丰三年(1853年)初,太平军进攻安徽,惠征擅离职守逃往江苏镇江避难,三月二十六日经安徽巡抚李嘉瑞弹劾被革职。

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为西征军统帅,率领殿右八指挥林启容、十二指挥白晖怀等乘战船千多只,士兵万余人,从天京溯长江西征。西征军一路望风披靡,连克安徽和州、太平、池洲,直逼安庆。五月初三日,太平军战船千余只顺流直下,直抵安庆江面,奉命留驻在安庆的按察使张印塘当即会同兼署副将富惠、前任副将松安、署知府牛镇、署知县冯元霍等带领1000余名兵丁登上安庆城墙上拒守。中午时分,太平军战船乘风直扑安庆城下,开放大炮攻城。清兵抵御不住,渐次逃散。初四日凌晨,太平军轰塌城墙破门而入。张印塘等率领残兵二百余名下城厮杀,考虑到寡不敌众,且这是一座空城,百姓早已逃光,城池全被破坏、亦无仓库钱粮,没有固守的价值。于是张印塘与身边的官员商议,退守到距城十余里之集贤关,以遏制太平军北上。

作为迂腐文人的已革留任安徽巡抚李嘉端,明明自己也说“安庆万难驻守,无论筑室修城,时与力皆属不及,即使缚茅作屋、立栅成城,而巷无居人,谁与为守?应请恩施逾格,准令张印塘等就目下情形择要驻守,总以防贼北窜,不使亳州一股联合为主”。却非要以弃城逃跑治张印塘等人的罪,以报一己之怨。五月十五日,朝廷下旨,“以安徽安庆府城被贼重陷,革按察使张印塘、副将富惠、松安、知府牛镇、知县冯元霔职,仍留营效力。”张印塘落得个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下场。

九月初三日,太平军战船千余只从黄雒河水陆并进前往含山县东关,清寿春镇总兵玉山率本镇清兵及粤兵镇守东关。得知好友玉山驻守的东关被围,张印塘急忙从柘皋调集李登洲在芙蓉镇的残余乡勇,并在巢县招募了几十名乡勇,由陆路奔赴东关进剿,走了约二十里,与太平军相遇,太平军率先开枪开炮,张印塘部赶紧卧倒还击,互有伤亡。张印塘的战马因为中弹倒地,将其右腿压伤,经手下兵卒奋力抢救,得与幸免于难。之后,张印塘率领八九百名残余兵勇退到巢县县城。此时城内百姓早已逃走,无从觅食,队伍旋至柘皋镇,仍未得一饱。遂于初六日夜到达店埠镇驻扎安营,解决了吃饭睡觉问题。待稍作休整,再图剿匪。

十月,太平军一万余人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从安庆,向安徽北部进军。他们占桐城,陷舒城,直逼安徽临时省城庐州(今合肥市)。

十一月初十日,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率领2700名兵丁,自汉口经安徽六安,急驰庐州。十二日黎明,太平军大队人马直逼庐州城下。太平军自安庆至庐州,连营400里,气势恢宏。江忠源急忙调集音德布率1000名人马自六安、张印塘玉山2200名人马自东关、袁甲三臧纡青自凤頴火速赶往庐州救援。并请求朝廷迅速就近派兵马赴庐州救援。同时,清廷还从河南陈州(今淮阳)、江苏徐州、安徽定远等地调兵一万余名前来增援。

十一月十三日,张印塘会同寿春镇总兵玉山率领驻扎在东关的两千名兵勇赶赴庐州,于十七日到达。十八日,张印塘、玉山指挥部队向拱辰门外围城的太领军进攻。清兵连续攻占三座敌营,夺取炮台若干。战斗正在白热化之际,两股太平军从东面过来包抄了张印塘部的后路,致使清军队伍,惊慌失措,立即溃散。玉山头部、腰部受刀伤、枪伤达十七处之多,不幸以身殉国。其官兵被歼大半。张印塘组织手下士兵抢回玉山的尸体后,赶紧撤往店埠,以备再战。

不久,陕甘总督舒兴阿、江南提督和春等带领万余名绿营兵前来救援,由于当时的清军“文武以避贼为固然,士卒以逃死为长策”,故而救援部队畏敌观望,将帅推诿。因此,太平军得以从容部署攻城。太平军以城外民房为掩护,挖掘地道。

十二月十五日,和春强行剥夺了张印塘的军权,将他手下的千余名官兵收归己有,竟然不去解庐州之围,反而将队伍从庐州城外的冈子集调到百余里的店埠,美其名曰“在店埠扎营防堵,一面设法进剿。”

十二月十七日,庐州城在大批清军的围观下,被太平军攻破,江忠源等自杀身亡。过了八天,张印塘命人潜入敌军占据的庐州城里,偷偷找到江忠源尸体并运出城外。望着好友的遗体,张印塘大骂不施援手的和春等人,结果触怒和春,发生激烈争执。张印塘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咸丰四年四月,张印塘因为腿伤没有恢复,离开和春的江南大营,准备取道徽州,去浙江严州与避难在那里的妻子儿女会合。可当他走到徽州地段时,恰巧遇到他在浙江任职时的老领导、好朋友黄宗汉,以及密友、杭嘉湖道道员徐荣。当时,徽州府的防堵太平军事务划归浙江省管辖。黄宗汉非常了解张印塘的能力,于是强行把他留住,委任他和徐荣为襄办,协助安徽学使沈祖懋督办防剿事宜。张印塘留在徽州,训练乡勇,修筑工事,于七月在祁门县榉根岭歼灭太平军200余名,使进犯徽州的太平军遭受重创。闰七月初六日,因为长时间的战争生涯,及酷暑天气,张印塘不幸去世在徽州南源口村的战船上,卒年57岁。

早于张印塘去世之前,他的继任者恵征就已于咸丰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因忧虑成疾,病故于镇江。

因此,张佩纶任职编修后,日日在帝后身边伺候。每当见到高大帅气的张佩纶,年龄比张佩纶大13岁的慈禧太后,就想到两人共同在安徽当官、分别被革除职务、先后死在安徽疆场的父亲,想到比自己更可怜的张佩纶,一种大姐姐的情感油然而生。因此,简介促成了张佩纶的火箭式蹿升。

正因为有这种姐弟之情,光绪二十九年(1903)正月初七日,张佩纶在南京不幸病逝。闰五月二十六日,张佩纶的堂孙、户部主事张允言奉召觐见,慈禧太后听闻张佩纶去世,还“嗟惜”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