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鼎立时期 曹操的儿子中最能够明哲保身的是谁

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军事上雄才大略,他长远的目光令人赞叹。教育上他对子女的教育也让人赞叹。曹操的儿子们个个远见卓越,文能诗书武能挥汗沙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太子只有一个,能成为皇帝的只有一个。可是那么多的兄弟中,谁不知道自己父亲会选哪位儿子成为皇帝,于各种明争暗斗在骨肉之间展开。然而,有这么一个人却避而远之,保全自己的性命。他到底是谁?

人们常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用在曹操身上的确不假。看看曹操的儿子曹丕曹彰曹植等人,个个英姿勃发,搞文学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带兵的武艺高强,熟知韬略。放来现代也是令人羡慕不已。

是谁在明争暗斗的环境里保全自己?

曹公的杜夫人,据说是下邳城守将秦宜碌的夫人。长得婀娜多姿,关羽曾经多次要求曹公许配自己。杜夫人很争气,与曹操生有曹林、曹衮二子。

曹衮的特点是爱读书,性俭朴,处事谨慎。曹衮酷爱学习,长大了,也是个手不释卷之人。他的兄弟邀请他游玩,他也拿着书不放。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华彩文章,又是一个天才少年,曹操手下的人对曹操夸奖他,说他学识渊博,他很谦虚地回答,比起有学识之人,他差的远了。

如果因为这个就把他看成是书呆子,你就看走眼了。在曹操生前,面对曹丕兄弟的夺嫡大战,曹衮是敬而远之,唯恐避之不及,乃至有人对他提起这些事情,他都躲避三舍,甚至于闭门不出,读他的圣贤之书。

曹丕

曹丕登基后,曹衮上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赞文,深得曹丕欢心,因此在严加看管诸王的时候,对他却是十分恩厚。曹丕称皇帝的第二年,进爵为公,官属皆向曹衮称贺,曹衮答道:"我是一个生长于深宫之中的王子.我不知道农村生活的艰难,往往骄奢淫逸享乐多显败家的迹象.各位亲朋好友不要再上表称颂了,我要多想想自己的谨言慎行。”

后来,黄龙三年,有传说邺城的漳水中出现了黄龙,这位才子马上写了洋洋长文,恭喜曹丕这个皇帝,并表达对皇帝的敬服之心。这下子,把曹丕高兴的大加封赏,还专门下诏褒扬他的贤德。

曹衮是如何明哲保身

由于他很会做人,对上表现的崇敬,对下仁厚,给人的感觉也是根本没有名利之心,所以,口碑极好,连曹丕的儿子曹睿也对他大加赞赏。

说老实话,我觉得三国中,能和他相比的人只有刘禅刘阿斗了,明哲保身的理论,被此二位实践的非常成功。曹衮在他的封地,还非常称职,是个不错的领导者,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失为智者决断。况且,他在死得时候说的遗言也很有深意:忠贞奉朝,孝敬事亲,奢侈败德,俭约全身。还说:与其受宠惹祸,不若贫贱全身。这可真是至理名言呀!其实当年,如果他的年龄大一些,曹操心目中的接班人人选是否可能落到这位有文才而处事玄妙的儿子呢?这样一个人,的确有成为明君的潜质。

大意是说中山王曹衮病重了,召见世子对他说:“你年龄幼小,还没有懂得仁义方正,这么早就当上了别人的君主,必然只知道享乐的滋味,不知道困苦的滋味,不知道困苦的滋味,必然就会因为骄傲奢侈犯错误。接待大臣,务必要有礼节。

就算不是大臣,对待老人也应该恭敬礼貌。侍奉兄长必须恭敬,抚恤弟弟要仁慈。兄弟要是有不好的行为,应该面对面的规劝他们。要是他们不听从规劝,就应该痛哭流涕的对他们引申比喻出其中的利害,将其中的利害引申比喻给他们还是不改正,就应该告诉他们的母亲让她来纠正。

如果还是不改,就应该上奏给皇上知道,并且辞退皇上封赐的国土。与其守护着皇上给予的恩宠而遭受祸难,不如辞去封赏虽然贫贱但是可以保全自己。

这只是说他们有大的罪恶,至于他们的细小的过错,你应该替他们遮掩。小子你啊,应该谨慎的修身养德,用忠贞来侍奉朝廷,用孝敬来侍奉太妃。在宫廷内部,要听从太妃的教导;家门之外,要时常向沛王请教。

你不要产生懈怠之心,这样就能宽慰我的灵魂了。”读完了他的遗言我才知道什么叫把书读透了的人这样的劝戒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至理名言,为自身,为家 ,为国, 他都一一说明了一面像慈父对自己的孩子的规劝 一面像对自己一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