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陵大战中,马良为何没指出刘备军事错误
夷陵之战,刘备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东吴的陆逊往后撤,退到山上防守,把一片几百里的平坦空间让给刘备。刘备要想打吴军,只得在这样的平坦空间上扎营。结果陆逊采用火攻的方式,烧毁蜀军营帐,让蜀军溃不成军。接着陆逊率各部乘胜追击,最终打败刘备。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夷陵之战之所以打败,缺乏的就是谋略。一开始就进入了陆逊的圈套,在平地上扎营。依靠平地想要攻破陆逊居高临下的坚固防线,这怎么办得到呢?
当然了,刘备也用过一些谋略,比如,设下埋伏,想把吴军引出来,进入他的包围圈。比如,派士兵前往吴营前挑战,来回大声辱骂陆逊,想激起陆逊的怒火,从而出来和他决战。但是,这些所谓的谋略,显然都太小儿科了。只要陆逊沉住气,不理睬蜀军,可以说蜀军就对他无可奈何。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刘备的身边没有好的军师,没人给刘备出一个好的主意。如果庞统不死,跟随刘备前往。如果法正不死,被刘备带在身边。如果刘备相信诸葛亮,让他一同前往。这样的话,有人给刘备出谋划策,刘备是不是就不会打败呢?
又有人注意道,刘备前往夷陵的时候,还有一个人是跟在他身边的,这个人就是马良。为什么马良没有很好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呢?
要知道,马良是相当不错的一个人,他是马谡的哥哥。马良马谡一共五兄弟,他们的名字(字)里,都有一个“常”字,所以称为“马氏五常”。而这五兄弟中,数马良最突出,当时还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说法。这里的“白眉”,指的就是马良,因为他有白眉毛。
既然马谡读过很多兵法,马良从同样一个家里出生的,他应该也是读过不少兵书的。再一点,刘备瞧不上马谡,却一直把马良带在身边。从刘备当荆州牧开始,到当汉中王,到在成都称帝,马良就是他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最后前往夷陵讨伐东吴,刘备也把马良带在身边的。
那么,马良为什么不为刘备想些计策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马良“术业有专攻”。
马良确实很得刘备欣赏和信任,不过,他最大的才干,是行政和外交方面的。
刘备入川的时候,诸葛亮、马良一开始都没有随他前往。后来庞统战死,刘备征召诸葛亮前往。当刘备重新打下雒城后,马良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马良建议诸葛亮要注意当地民众的道德教化,让当地民众能够驯服蜀汉政权。诸葛亮给刘备说了这事,刘备很高兴,把马良调过去,让他担任左将军掾。
从这里可以看出,马良在行政治理上,确实很有想法。
后来,马良又奉命出使东吴。出使东吴前,需要先递交信函。当时诸葛亮对马良说,你自己写一下这个信函吧。于是马良写道:“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在这里面,马良不卑不亢地把自己夸了一通。这说明,马良是相当有自信的。而且后来马良去了东吴后,孙权对他非常尊重。
由此可见,马良的外交才干确实是不错的。
马良有行政才干和外交才干,但并不表明他也有军事才干。至少历史上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二、马良当时可能并不在刘备身边。
《三国志》记载:“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就是说,刘备率军前往征讨东吴的时候,派马良去武陵,征召“五溪蛮夷”随军一起前往讨伐。也就是说,当时马良去了武陵。最后,“五溪蛮夷”各部落的首领,都接受了蜀汉的印信封号,同意出兵。
要知道,做这件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当时的“五溪蛮夷”并不是只有一个部落,是很多部落。要说服这很多部落,更得花时间。所以说,当刘备在夷陵列阵的时候,马良那时候很可能不在刘备身边。
虽然最终马良是死在夷陵大战中,但他应该是最后关头才赶到。但那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三、马良提出好的谋略也没用。
其实,刘备在夷陵大战中下的是一盘死棋。蜀军远道而来,粮草很成问题,又没有好的防御工事。而吴军又据险防守,拒不出战。这种情况下,只要刘备把吴军调动不起来,这场仗就没办法打下去。你要撤退,吴军不跟你走;你要进攻,又过不去。总之,当时的情况下,就算诸葛亮、庞统在,可能也提不出好的策略,何况马良的军事上,本身就不怎么在行,又是后来才去的。
因此,就算有马良,当时确实也是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