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骑士精神是什么

在英语中,“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这两个概念都是用chivalry来表述的,knighthood也可以用来指“骑士精神”和“骑士”的总称;“骑士”这一概念是用“knight”或cavalier来表达,而warrior则是“武士”之义。那么,什么是骑士和骑士制度?什么是骑士精神?骑士制度与骑士精神又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关于骑士的概念,苏联的柯斯明斯基与斯卡斯金主编的《中世纪史》“注释1”和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注释2”中,几乎没有涉及“骑士”问题,至多提了一下“骑士”这个名词而已,而谢缅诺夫编写的《中世纪史》“注释3”,也只是如此谈到:“站在封建阶梯最低级的是骑士。骑士有侍从;侍从也逐渐地变为低级骑士”。《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注释4”,只有“骑兵”的条目,而没有涉及“骑士”这一词条。不仅苏联的中世纪史统编教材和百科全书对骑士制度几乎未做什么解释,至多谈到骑士是属于封建阶梯的最低的阶层,而且对这个“最低阶层”是隶属于整个社会阶级中的,还是封建贵族阶级中的,没有进行具体说明,对此,《大美百科全书》(卷6)中,对“chevalier”这个词语的注解虽然也是相当简单的,然而明确指出了骑士是隶属于封建贵族阶层,“法国贵族的头衔,与英国的骑士‘cavalier’同源,均来自晚期的拉丁语‘caballarius’。中古时,该头衔赋予准许加入骑士阶级的贵族,与英国骑士‘knight’相当。18世纪时该头衔具有极大尊荣,常被赋予法国贵族的年轻子嗣……但在法国荣誉军团勋章中,骑士属最低阶级。”《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诠释骑士制度的:“大小封建主应这种君臣关系而形成的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贵族头衔。约1220年编成的德国法律文件《萨克森之镜》中,把封建等级划分为七等:第一等是国王;第二等是直属国王的教会大贵族,如主教和修道院长等;第三是直属国王的世俗大贵族,第七等是骑士。但是英法等国无此规定,英国的大贵族仍称男爵,法国的大贵族仍有称男爵的。另外,加洛林王朝的官职如伯爵、公爵等,这时也变成了一种大贵族的等级称号,但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尊卑区分。”整个封建等级是一个享有特权的贵族等级,可统称为骑士阶层。骑士最初是指骑马作战的战士,一般也用来称呼最低级的小封建主,农民被排斥在骑士之外。骑马作战成为骑士的特权,因而骑士也成为贵族阶级的称号。11世纪起骑士制度逐渐形成。12和13世纪,西欧各地先后确立了只有骑士的长子才能成为骑士的原则,封建贵族发展成为闭锁的特权集团。只有贵族才可能受封土,变成其他贵族的附庸封臣。在法律上,骑士必须由同级贵族组成的法庭审判,始可定罪。

“骑士一般不与其他等级通婚,并士农工商等为贱业,唯一职业是征战。一个骑士的儿子从小即练习骑射,成人后要举行一种仪式,由老骑士授予长矛、利剑等武器,取得骑士称号。各地先后组成骑士团,订立自己的规章。同时形成特殊的骑士阶级的道德观念,如追求荣誉笃信宗教、保护孤弱、不背叛自己的封君。随着封君封臣关系的松弛和封建骑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缩小,骑士制度也逐渐衰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骑士的解释,可以看出,骑士是贵族等级称号,骑士最初指从战的武士,11世纪形成骑士制度,要成为骑士需从小接受骑士教育,成人后经授封,方可成为骑士,作为骑士应遵守骑士道德规范。骑士制度实际上是11世纪形成的封建贵族的军事制度,作为骑士是属于贵族阶层,是以战争为职业,骑士所遵循的道德是荣誉、忠诚、虔诚和保护弱者。尽管《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骑士制度的解释已经勾勒出骑士制度的基本特征,但是对骑士制度的瓦解未谈,而且对成为骑士的条件,如骑士的教育和骑士的授封仪式的解释也是比较粗略。对此,《新不列颠大百科全书》(1993年)对骑士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骑士——法语的chevalier和德语的Ritter,现在成为一种荣誉的头衔,但是在它的源头中世纪则是职业骑兵的称呼。第一位中世纪骑士是职业骑兵武士。尽管骑士当中的其他人没有被封授采邑,但是有一些还是从贵族那里以服军役为条件,获得了一块采邑。”

成为骑士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规定的:注定要从事军事职业的人,要在7岁送到他父亲的封建主那里作为一名小听差的或小侍从,参与家政事务,到12岁时才进一步接受军事技术训练。在学徒期间,他作为一名随从,负责管理马匹武器,被称为“拿武器的人”(bearer of weapons)或“拿盾牌的人”(shieldbearer)。当他军事技术熟练,又有了购买武器的钱时,他将会被授予骑士的称号。授封的仪式有很大不同,有的在节日或战场或圣地等,但是共同的是用剑拍一下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