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末期发生了什么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中年三十四岁。那么,他为什么要在煤山自缢呢?下面历史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张献忠的起义军在南方吸引了明军的军事力量,清军在东北牵制明军的主力,河南、山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明军势力较为疲弱,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一路连战连胜,势如破竹,攻占北京,逼得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1639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谷城再度起来反抗明朝,并在房县战胜明军左良玉部。明廷派遣大学士杨嗣昌率领军队十万围剿张献忠,因而调动河南、四川、山西的军事力量全面对付张献忠。张献忠为突破包围圈进入四川,并在四川境内与明军精锐周旋。明军精锐都在四川,湖北防务薄弱。1641年,张献忠出其不意,迅速出川,以闪电般速度突然出现在襄阳城下,并攻占襄阳,杨嗣昌自杀。张献忠向北进入河南,但被左良玉打败,投奔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却想杀张献忠。于是张献忠出走,1642年率军攻略安徽,1643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昌,又进入湖南、江西,1944年初张献忠再次进入四川,先后占领重庆和成都,并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1640到1642年,明清双方在关外进行松锦大战,双方共投入十几万大军进行厮杀,但明军惨败,伤亡5万多人,从此,明军再也无力抵挡清军的攻势。此后,双方一度议和,但以失败告终。皇太极派其兄阿巴泰率领军队攻打河北北部,并分兵攻打了山东莱州等地,此役进行了7个多月,俘虏三十多万人,给所经过的地区以巨大的破坏,大量当地的官员或将领被杀。

在明军集中力量攻打张献忠时,东北明清两军在进行松锦决战之时。李自成在河南也重新起兵,因为河南饥民遍地,于是很多都加入了农民军。1641年,李自成占领洛阳,杀福王,恤灾民,而且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明朝率主力围攻李自成,但以失败告终。在占领河南后,1642年底1643年初,李自成南下经略湖北,几个月内即占领湖北北部,军队达50万之多。然后,李自成制定了北进占领北京的策略。此刻,明朝任命孙传庭负责山西、山西、河南和湖广等地军务。孙传庭在河南与李自成作战,大败,1643年年底李自成占领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进入山西,占领太原,4月7日破宁武关,然后包围北京。

在北京城破之日,崇祯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先是崇祯帝遗体和皇后一起被葬于田贵妃的墓中。清朝入关后,改葬于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