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唐朝灭了朝鲜和东突,却成就了这个国家,外国人至今仍视中国为它

在西喇木伦河和土河的交汇处,有一个自称为“镔铁”的民族。他们希望自己的人民能像铁一般无坚不摧,因为他们也是中原的窥视者。在经济上,他们是汉人的常客,频繁地光顾中原意味着他们对中原王朝的气数了如指掌。他们是契丹人,一个来源于《山海经》中辽水的民族。

契丹人最早生活在辽河流域的上游,依靠游牧为生。同许多北方游牧民族一样,一开始,他们生活的地方被夹在了三个强大的国家中间:

在南边,中原王朝扎根于黄河流域,其丰富的资源和精美的物产吸引着游牧民族的勃勃野心;在西边,崛起的突厥人建立了横跨中、东亚洲的草原汗国,它的战争机器持续轰鸣作响,震响着其他民族的警铃;而东部的高句丽王国渗入辽东与朝鲜北部,在辽东形成了一股难以抗拒的势力。三个国家挤压着中间的契丹人,契丹人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但是,随着唐朝初年先后对于东突厥和朝鲜的战争,契丹人的东西威胁突然间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东突和高句丽的灭亡像是给了契丹人的发展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契丹人在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中茁壮成长着。

历史就如海洋,总会在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掀起波涛。就在唐朝安享于自己创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的成果中时,696年,仅仅是高句丽灭亡后的第28年,契丹人便集十万兵马攻陷了营州(今辽宁朝阳),河北震动,武周政权(武则天时期唐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后来,武周动兵数十万前往镇压,才算是勉强平定了契丹人的反抗。但是经过了这场战争,武周政权也财枯力竭。为了防备契丹的再次袭来,唐朝将东北的防线撤到了幽州(今北京),又部署了精兵12万镇守,由此可见契丹人的威胁性之大。

又后来,唐朝历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朝廷声威已荡然无存。中原的战乱使得许多人南迁避难,也使得一部分人选择了北上找契丹人寻求保护,他们为契丹的经济发展带去了勃勃生机。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契丹人在辽河流域逐渐发展起了一定程度的工农业,又借着中原内乱南下掠得许多人口和财富,实力大增。

到了耶律阿保机时期,契丹人在一次对河东地区的攻伐中甚至掠得了近10万的人口。汉人的大量涌入增加了契丹的实力,而阿保机为了有效地治理这些外来人口,更采用汉制使得他们得以各安其业。国家的基础逐渐形成,终于在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大契丹国”,并逐步征服了周围的其它部落,又于938年收受了后晋献上的“燕云十六州”,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强大王国。

契丹国的影响开始在世界上萌芽。不同于一般的游牧或定居民族,他们既具备游牧民族的强大机动作战能力,又拥有定居民族的农业文明。军事与经济的完美结合更造就了契丹这个不同于中原王朝和游牧部落的国家,他甚至还与宋朝并称南北朝,声威也因此远播到了高丽、甘州回鹘、吐蕃等国家。后来,契丹在女真人崛起之后灭亡,但其残余的势力退入西域与中亚,又征服了西方的许多国家,因此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颇有声誉。

我们都知道,不管多么强大的王国,最后都避免不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契丹在它立足于北方世界之时,却给中亚乃至东欧的历史留下了让其无法磨灭的印记。如今,中国向世界诠释了一个全新概念的“china”,却不能左右契丹征服过的地区对于契丹人的记忆。在许多中亚乃至东欧的国家中,“契丹(kitay)”一词永远地成为了他们语言中对中国的称谓。甚至这个词还传到了中世纪的英国,使“cathay”一度成为英国人印象中的“china”。今天,在香港国泰航空有限公司的名字里,人们还能看到这个中古英语词汇对于世界的影响。

@虢洛西

要看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历史?请关注:uncledamiao(长按可复制),不看你真的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