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科普

历史科普

三国至唐代的文化特点 魏晋时和唐朝人物的区别

三国至唐代的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突出,文人诗创作有明显的进步。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流派。

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2000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歌。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水平,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隋朝统治时期,通过改革整顿,社会经济出现了“人多殷富”的短暂繁荣景象。隋文帝制定《开皇律》,废除许多酷刑,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选拔官吏上,创立科举制度

隋炀帝时又通过进士科来选拔人才,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开端,对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人文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以及实行宽松开明、开放进取的文化政策,并广泛吸收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造就了博大繁荣的唐文化。

同时,随着唐朝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国力的不断强盛,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亚、非各国的使节、贵族、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络绎不绝地来到唐朝访问、贸易;

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及去国外经商的商人也不绝于途。中国成为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唐朝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诗人与初唐诗人对比

魏晋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曹操,曹植曹丕,陆机……魏晋都是古诗,更清丽俊逸,有风骨。

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诗作,用词的风格已经跟现在更贴近了一些,大多词浅情深,立意高远。

这主要来源于魏晋时期与初唐时期的社会环境不同,造就两个不同时期诗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感慨。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初唐大体上是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或称武德至开元初)之间。初唐时国力强盛,唐太宗时期国力逐渐复苏,击败强敌东突厥,唐太宗受尊“天可汗”,成就贞观之治。唐高宗时期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建立永徽之治

北魏和唐朝民族管理的共同点

1.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境内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民族融合使中原地区的汉族增添了新鲜血液。民族是指由共同通用语言、共同生活区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联系起来的群体。经过四百多年,原来的民族布局在人口迁徙中完全被打破,相互间不再有地域隔绝;一些游牧民族也过着定居农耕生活,形成了共同的经济生活;汉语言文字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大家接受的文化,而它又吸纳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到北朝末年,原有的民族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游牧民族南下入居汉族农耕文明区,逐渐改革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也把他们的优秀文化与物质文明带到了了中原,后来,这也成了汉族文化、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迁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实质上是促进了他们的封建化。十六国与北朝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崇尚儒学,任用汉人中的“先贤世胄”制订定礼仪与政治、法律制度,均田令使北魏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成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

由于北方民族融合加速发展,也由于大批中原农民、士人在动乱中南渡,南北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失。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南方与西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三国时期,诸葛亮治蜀,对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采取“抚”的政策,即“南抚夷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出现“纲纪粗定,夷汉粗安”的局面。

三国时期,吴国境内还散居着一些越族人,他们在南方山区过着农耕生活,孙吴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他们和汉族人共同开发南方。由于长期民族融合,他们与汉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已很少有差别。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尤其是今天江浙地区接纳南渡移民最多,四川、湖北等地也有很多中原人口南下定居,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关系空前繁盛,特别是唐朝前期,因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昌盛。这为汉族政权发展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边疆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迫切要求吸收唐朝先进文化,主动和唐朝政府发展关系,如松赞干布向唐朝政府求婚即是例证。而唐朝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也较为开朗,积极采用如直接管辖、册封和平等交往等多种方式主动发展同周边各族的关系。

晋楷唐楷魏楷的区别

区别:

1、魏晋楷书以小楷为主,例如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钟繇的楷书古雅浑朴,圆润遒劲,古风醇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故钟繇小楷,号称“正书之祖”,但是留有隶意。

2、晋朝楷书

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在楷书方面,王羲之在钟繇的基础上,完善楷法,体势端谨,法度严密,使楷书的各种点画有了明确的分工,隶书与楷书完全分流。但是仍然有隶书的横画特点——横画长而直画短。

3、唐朝楷书

唐朝时期,楷书书体已经成熟。唐楷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形成了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的风貌。

晋楷和唐楷区别

区别:一、大小不同

二、难易不同

晋楷与唐楷的区别晋楷是指魏晋时期的楷书,唐楷是指唐代的楷书,虽然两者都是楷书,但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大小不同。晋楷是小楷,那时的笔都比较小,所以写的字也比较小,只要是用笔尖部分。唐楷是中楷,字要大很多,除了用笔尖还大量用到笔肚。

难易不同。晋楷是小字,以提笔为主,需要在方寸间体现提按变化,难度相对要大,加上晋人尚韵,那种气度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把握。唐楷是大字,以按笔为主,笔画较长,提按相对容易表现。嘉强的建议是,假如在这两者中选择的话,建议先学唐楷,假如你是学硬笔书法的话,用晋楷则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