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的发型这么难看,为什么都喜欢留?竟然是因为这个!
在古装题材的日剧或者相扑比赛甚至是抗日神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本成年男子都蓄着一种怪异的发型——月代头,即中前部被剃除,只有两边或者中间留有头发。
月代头虽然怪异,但却十分实用。这种发型始于明治时代之前,是在日本内战渐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日本武士在搏杀时往往比较激烈,长发会因此散开,遮挡住视线,不利于战斗。于是,有的武士为了方便作战,就将位于中前部位的头发剃去,如此一来,即使头发再散开,也只能散落到脸侧或者后背,极少能够遮挡面部,解决了战争中的视野问题。
其他的武士见此方法十分奏效,便纷纷效仿,于是月代头就成了武士之间的流行发式。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男子发型与日本男子的这种发型甚为相似,那就是清代满族人提倡的剃发发式。满族人经常需要骑射打猎、纵马驰骋,为避免额发遮挡视线,因此将前发剃去,只留后面的头发以便于枕着休憩。满人入关后,曾经下剃发令推广这种发型,并在法令中称之为“金钱鼠尾”。
其实,月代头之前的日本男子发型还算是挺正常的。日本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家,曾和朝鲜等小国一样效仿中国的衣冠发式。元代之前,日本男人也学中国在头顶梳发髻,而且武士们还带着唐朝流行的兜鍪。幕府时代中的镰仓、室町时期,民间幼儿和武士之间流行一种唐轮头。这种发型十分简朴,曾被歌舞伎者用于表演,在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之后这种朴素发型逐渐复杂化,演变成了一种极其容易散落的“兵发髻”。这种发髻由于其不实用性已经很少见了,现在只能在一些相扑运动员身上看到。
唐轮头是怎样被月代头所取代呢?原来,公元十三世纪左右,镰仓幕府与地方政权的矛盾被入侵的元兵大规模激化,于是幕府的绝对权力受到威胁,再也没有了对地方土豪的绝对控制权,内战就此爆发。武士们奔波于战场,需要长久地带着沉重的兜鍪。于是被束于头顶的发髻往往被压塌,同时甚至披散下来遮挡视线、影响战斗,而且要承受头顶被压迫的痛苦,于是聪明的武士们便发明了月代头,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地形成了定制。一些平民发现,将头顶的头发剃去还能够防止头顶生虱子,于是也学着武士们梳月代头,并且也让自己的孩子们梳月代头,久而久之,月代头大规模流传开来,成了日本的一种通用发型。
相较于日本男人,日本女人的发型就顺眼多了。唐朝时,日本女人像中国的仕女一样将长发卷到头顶,如果不分束,则称高顶髻,如果分成两束,则称双顶髻,这便是日本女人的结顶髻之风。但这种风尚一般只在贵妇人之间流行,穷苦的下层妇女们依旧是将长发从背部或者后脑处简简单单地扎起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开始实行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在发型方面,发布诏令命令男子剪发,并穿穿洋服、吃西餐,而对于女子,便没有那么多的要求,所以日本女子仍可以梳髻。这时候日本女子的发型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梳不同的发型,例如,日本姑娘在结婚时通常梳岛田发。
除此之外,作为日本女子传统服饰的和服也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至今女孩子们在成人那天都会穿上自己的和服出去狂欢。我们可以注意到,和服后面经常会跟着一个小枕头似的布囊,看起来很不同寻常,这便是日本人口中的“带”。“带”最初被用来装针线剪刀等随身物品,由于妇女的地位低下,经常受到武士们的调戏甚至强抢,于是“带”也变成了一种放着防身工具的自卫物品。到了丰臣秀吉时代,日本女子发现,用宽束腰带可使和服穿在身上更加俏丽,而且显得熨帖,所以女子们在“带”外系上宽腰带,再在隆起处装饰上美丽的布匹,于是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小枕头似的东西。不过,这种服饰只能在已婚妇女身上看到,未婚的姑娘们通常只在后腰处打个花节作为装饰。
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