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自盛唐以后与国都绝缘到底是因为什么?
提前声明,小编自认为西安再次成为首都的几率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每年两会期间,西安成为首都都会成为热门话题。事后总是如风一般,一刮而过。甚至有网友言“10年内迁都西安”“2016年迁都西安",但不知根据是何?
首先先看看西安的历史。西安古称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腹地,在封建时代前期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关中处在四大关隘之中,易守难攻。同时其自身灌溉条件优良,良田千顷,八水绕长安,是农业经济发达的天府之国,后方还有陇蜀的肥沃平原,因此成为帝王建都的首选。所以西周,秦,西汉,隋唐,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的几个朝代都建都于此。
到了盛唐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饮水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漕运运送有限,长安当时连帝都百姓的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唐朝先后有5位皇帝9次巡游洛阳,就是为了吃饭;封建时代的后期,虽然有宋太祖赵匡胤派人考察西安,但是此时西安和洛阳的条件已不如漕运更加方便的开封,所以此事不了了之。到了明朝,朱元璋派太子朱标来西安勘察,此时异族的威胁已不再来自西域,而是来自北方的蒙古大草原,此时西安的经济优势不如身处江南的南京,不如北京更有战略优势,明朝有“天子守国门”的传统,所以此事也不了了之。
自唐末以后,长安已不再作为封建大帝国的首都,但其安全险要的地理优势仍然可以作为偏安一隅的守成之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无不占据长安,格局一方。长安依旧挡的住百万雄师的进攻,也撑得起根基尚不稳的割据政权,比如唐末的黄巢大齐政权,明末的李自成大顺政权。甚至到了近代,长安依旧是封建帝王躲难的首选。庚子年慈禧光绪两宫西狩,长安做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临时国都;
到了民国21年(1932年),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南京及长江中下游重要市镇亦时有日本军舰挑衅。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这时候又想起了西安。于同年3月15日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以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简称“镐”。西京市之区域,东至灞桥,南至终南山,西至沣水,北至渭水”。
因此自唐代起西安在中央政府的定位实际就是战略上的陪都,或者叫首都的“备胎”。
原创实不易 转载请署名 丰镐遗子-张新武 /书文 号;zxw5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