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项羽真的火烧阿房宫了吗?别逗了,考古告诉你怎么回事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用华丽无比的语言铺陈渲染了阿房宫的胜景: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向西延伸至成阳,绵延三百余里,几乎遮蔽天日。宫墙之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长廊迂回,屋檐飞挑。亭台楼阁蜿蜒密集,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座。长桥如蛟龙卧于水面,复道似彩虹架在半空。宫殿之大,使人辨不清方向,一天之内,宫中各处的气候都不相同。六国的王族妃嫔云集于此。

文学描写不免有夸张之处,真实的阿房宫是否如此气势巍然呢?根据《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秦代的一步大约合六尺,如此计算,阿房官的前殿大约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确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然而,也正因为工程过于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了前殿,秦二世即位后继续修建。据记载,建成后的阿房宫应有殿堂700多座,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如云,无与伦比。

秦始皇为什么将这座奢华的宫殿命名为“阿房”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源于《史记》的记载,称宫殿的形状“四阿旁广”, “阿”解释为“曲”的意思,阿房宫据此得名,另一种说法载于《汉书·贾山传]》,称由于宫殿建在大陵上, “阿”就是“大陵”的意思,“高若干,阿上为房“民间相传赢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赵国做人质时,深爱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阿房,赢政返回泰国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仍无法立一个民间女子为后,为了怀念阿房,他便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了极奇奢华的阿房宫。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入函谷关,冲进了咸阳城,接下来就上演了千古流传的“火烧阿房宫”一幕。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就是说,项羽进入咸阳后,四处屠杀抢掠,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卷走了秦宫里的珠宝和美女,一把火烧了宫殿,大火持续三个月。”

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深信不疑。在此基础上,民间传说、演义等不断加工,形成了火烧阿房宫的许多版本。有传说称,项羽攻入咸阳后,因自己的爱妾虞姬曾经被秦军俘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阿房宫及其附属建筑全部焚烧。也有传说称,项羽是因为痛恨秦始皇为了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入关后才烧了阿房富,并让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把方圆数百里都烧为灰烬。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中国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详细了解了阿房宫前殿的范围、结构,以及阿房宫建筑群的基本轮廓。通过考察,考古队提出,规划修建的阿房宫分为两大建筑群:一是阿房宫前殿建筑群,即((史记》中记载的可容纳万人的宫殿;二是“上天台”建筑群,其遗址破坏严重。事实上,阿房宫在秦代时并没有建完.至多只建成了前殿,是个半成品工程。

根据对现在残存建筑的研究,专家发现阿房宫并没有烧毁的痕迹,而且遗址范围内只发现了少量的几块红烧土。如果项羽真的火烧阿房官三个月,那么红烧土应该遍地都是,此外还应留有大量的草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凑巧的是,在秦代咸阳宫的遗址中却发现了大片的红烧土遗迹。结合《(史记》中记载的“烧秦宫室”,专家推断,项羽放火烧的应是咸阳宫,而非阿房宫。而阿房宫幸免于项羽的烧杀抢掠,可能是因为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宫殿或建筑残缺,或只有夯土地基……面对原本就残破不堪的宫殿,项羽也就不必纵火多此一举了。

阿房宫实则是“自然而亡”。随着秦朝的覆灭,建了一半的宫殿也就渐渐荒废了。到了汉代,阿房宫原址被改称为。阿城”(因其东、西、北三面有厚厚的宫墙)。由于“阿城”地理位置优越,汉皇室将其列入上林苑宫殿建筑的修建范围。汉代以后,阿房宫遗址因地势高而多被用来驻军。宋代以后,它干脆被夷为平地,改做农田了。原来,阿房宫自始至终都是一座。想象中的宫殿”,它从未建成,也就从未被毁。 “天下第一宫”的真实命运竟是如此,不禁令人唏嘘。 千百年来,人们就将火烧阿房宫的“糊涂账”记在了项羽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