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史话:近代刺刀的发展史
bayonet的名字来自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城市bayonne, 文件记载中提到刺刀于1647年时第一次在此使用。 刺刀最早是一种防御性的武器, 在前膛枪发射之后, 以两三层人墙和刺刀, 抵挡敌军的前进。 刺刀是一种军用品, 没有任何民用价值, 从未见有人配上刺刀去狩猎的。 但这并不表示民用枪不该有刺刀座, 同样的, 有史以来, 未曾听说过有歹徒用上了刺刀的枪枝去行抢的。
▲想像中的第一把塞入式刺刀
最早的刺刀是梭刀式样的; 因为早期的火枪只能装填一发, 重新装填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在火枪发射了弹丸之后, 把刺刀装上, 当成长枪使用, 而刺刀柄是藉塞入枪管来固定, 因此完全排除了再度发射的可能性。 此种刺刀称为塞入式刺刀(plug bayonet)。 此一时期的刺刀战术有两个特性: 一是刀和枪是不相容的, 二是刺刀的地位和枪相等, 如果不是更重要一些。
▲典型的套筒型枪刺
随著时代的演进, 当然有人想到枪和刀不需要互相排斥, 法国的要塞专家扶般(se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在1688年发展出了套在枪管外的套筒型枪刺(socket bayonet), 在枪管外有一个突起的卡榫, 在套上刺刀后扭转入套筒的凹槽固定。 此时, 随著枪械技术的演进, 一般以为刺刀已经成了辅助的战斗工具, 外形大为简化, 往往只是一条有尖端的金属棒。 其位置多是偏向一边, 以便火枪手在装上刺刀后, 仍能由枪口装填弹药, 由于火枪已经很长, 枪刺长度大约在14至18吋之间。
▲十九世纪70年代林明敦滚轮式步枪的长剑刺刀, 全长68公分。
到了19世纪, 刺刀的演进随着欧洲列强的争霸全球, 和枪械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 而且再度受到了重视。 一般是製成了长刀(sword/saber bayonet)的形式, 刀刃在20吋以上。 思维趋势倾向为多功能, 装上步枪可以当刺刀用, 不装在枪上时也可以当成军刀单独使用。
到了19世纪后期, 以弹簧为助力的固定卡榫被普遍採用, 刺刀的长度大为缩减, 演变成短刀(knife bayonet)形状, 刀刃在20吋以下, 甚至全长不到15吋也有, 这种样式基本上一直沿用至今日。
▲刺刀座的设计也是经过许多变革,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在枪管侧面的刺刀座, 下图为装上刺刀后的枪口近照, 刀面水平, 平行于地面。
廿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 刺刀仍是相当重要的军械, 士兵们人手一把, 製造数量庞大, 至今仍有大量留存。 但是在真正战斗中, 两军以刺刀对决的例子愈来愈少, 到了二次大战, 只有中国军队和日军还有大规模使用刺刀拼斗的例子。 其他军队, 多是以刺刀作为吓阻工具, 或是多功能的战斗刀, 其长度也逐渐缩短。
▲二次大战时美军使用的m1步枪及m1刺刀
日军对刺刀的重视程度, 由其九九式轻机枪上都装有刺刀座可见一般, 这也是全世界唯一的特例。 英军也曾在sten衝锋枪上搭配了刺刀, 但其实用价值是相当可疑的。
等到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普及, 并配上了高容量弹匣之后, 单兵的火力大增, 刺刀的地位更是江河日下, 除了夜袭等敌我不明, 两方极度接近而且敌我混杂的时候, 根本没有端枪衝锋的机会, 大老远就会给扫倒。 最近一次的事例, 是1982年在福克兰岛龙丹山阵地(mount longdon, falkland island), 英军发起了刺刀衝锋, 以29名英军、 50名阿根廷部队死亡的代价, 夺下据点。 可见偶而用之, 倒也还有奇效。
二十世纪末, 以三十米内刺刀见红著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也放弃了拼刺刀的战术理念。 现代刺刀的发展, 走上像瑞士刀一样, 讲究多功能, 而且要短小轻便、 易于携行。
▲图为前苏联akm突击步枪上装备的刺刀
刺刀虽然在今日实战上的重要性日益减小, 但是仍是训练部队的一个重要课目, 对培养体能, 士兵的集体意识和杀气, 有很大的助益; 就如同齐步走, 踢正步一样, 永远不会从部队完全消失。 但是练兵者也莫要本末倒置, 将其当成主要战术, 实战时如同驱民于壑。
由于百年来各国生产了不计其数的刺刀, 种类式样繁多, 因此蒐集刺刀也是军品蒐藏的热门项目。 刺刀虽也是可以杀人的军品, 但是没有枪械敏感, 比起收藏军服、 配件, 却又多了那份命的吸引力。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铸剑师老郑的私人号:lqzjsz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 上一篇:揭秘:王菲女儿窦靖童出柜
- 下一篇:历史上那些被毒死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