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他拥有卧龙凤雏,却不能一统三国,63岁饮恨白帝城

核心提示:诸葛亮被皇叔刘备三顾草庐聘请出山;庞统初荐于孙权,孙权嫌其貌丑而不用,后也投奔了刘备。自此,刘备“伏龙、凤雏”兼得,但事实并没有象这句名言所说,刘备统一全国当了皇帝

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的学问之师,关系密切。司马徽遇见了皇叔刘备,用一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刘备的足够重视,才引出了后来的“三顾草庐”的佳话。

伏龙者,就是被称为“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被皇叔刘备三顾草庐聘请出山;凤雏者,名士庞德公之侄庞统是也,初荐于孙权,孙权嫌其貌丑而不用,后被鲁肃、诸葛亮所荐也投奔了刘备。自此,刘备“伏龙、凤雏”兼得,但事实并没有象这句名言所说,刘备统一全国当了皇帝。

首先,卧龙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凤雏一意孤行,英年早逝。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既有刘备、孙权、曹操之类的一方霸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意图统一中国。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将急于扶保明主,建功立业,拜相封侯。这些能人志士虽有真才实学,但难保不遇伯乐,隐藏山野。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当时常人都不以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说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诸葛亮传》)

其次,庞统只因貌丑,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击,事业旺盛期才是个副军师中郎将(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军区参谋长,有兵权,军衔一般为中将。) 庞统随刘备南下西川,如鱼得水,一心想着大展雄才,争强好胜之心害了庞统,他一心急于进兵,结果中了蜀将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前。“凤雏”跟随刘备,才真正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庞统二十岁上前去拜访司马徽,两人进行交谈从白天一直到夜晚。司马徽十分惊异庞统的才识,赞赏庞统真是南州士子的翘楚,自是庞统名声渐渐显扬开来——《庞统传》)

再次,卧龙凤雏皆有经天纬地之才,都可独当一面。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两人的军政方针也许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致的,但是龙生九子,种种不同,何况人乎。两个军师,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政见,会在方针上出现分歧。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当你面前只有一条道路时,你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你面前有多条道路时,你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机会越多,越容易迷惑自己。

最后,刘备从织席贩履的草民成为西蜀皇帝,靠的恐怕就是仁义了。诸葛亮所说的“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主公可得人和”。人生的路虽然很长,可最关键的只有几步,但刘备却没有走好。庞统为刘备夺取益州献出上中下三策的时候,刘备为了仁义,取了中策,给庞统之死埋下了祸根。关羽死后,刘备又为了仁义,不顾诸葛亮和赵云等人的苦苦劝谏,举倾国之兵伐吴,结果大败,在赵云的护送下逃至白帝城,公元223年6月10日,刘玄德驾崩,享年63岁,刚刚建立的蜀国元气大伤。

纵观刘备一生,可谓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刘备是一个”剥卦“性格的人,《易经》上,剥卦的卦辞是这样说的,虽然本性要强,但行为仁慈,活得很费劲,总想出人头地,总有生不逢时的感觉。一定要顺势而为,谨慎行事,不可切勿意气用事,否则家破身亡。

你觉得这篇文章如何? (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