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亡清兴为什么是中国永远的痛,大清功过如何评定

文/王逸风

对于清朝的评价,一直存在两极的观点。

一种认为清朝以外族入侵中原,中国相当于亡了国,从此世上无中国。而日本人也就因此以华夏自居,屡次想登陆当正统。

另一种观点认为大清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大大拓展了明朝的领域,对于现代中国有很大贡献。而且清朝的皇帝从总体上来讲比较勤政。从这点讲,清朝要比明朝靠谱。

那么,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

个人认为都显得偏颇。

清朝入主中原,诚然中国是亡了一回国。但主要是亡了明朝。因为清朝统治者认同中国文化,他们入关后就奉行儒家治国理念,大量起用汉人官员,搞科举网罗人才。整体统治方式和明朝并没有什么变化。

满族虽然极力想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汉文化的吸引力实在太强大,到清末时,几乎没几个满人会说满语,满足已经基本被汉人同化。

由此,可以说满人被中国文化同化,在文化上认同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们最初的血统虽不是中国人,但入关后的满人可以说都是中国人。

所以,满人的统治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能完全以外族看待。

那么,再加上满人中出了很多勤政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康乾盛世,堪比盛唐,由此就认为大清比明朝伟大呢?

对此,我不敢苟同。

无论如何,不能否定满人在中国的少数族群的身份。那个年代,夷夏之防依然严重,他们进入中原后在文化上实际是被歧视的。所以清朝的皇帝个个苦读儒家经典,练字画画,各方面提高文化修养,以此突显自己的华夏正统。

但不管如何,他们对大多数汉人还是有内心深处的提防。东北作为他们的老家,不容汉人染指。倒是广大汉人,被逼剃发易服。而且,吴三桂造反之后,清朝统治者一直对汉人各种提防,不敢重用。一直到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才大量起用汉臣。

这就造成了清朝的很多政策不够开放,时时提防着别人,自己的心理就会愈加敏感而阴暗。所以,清朝康雍乾之际,虽然号称盛世,而文字狱层出不穷。像什么《明史》案,南山案,都牵连很广。《明史》一案,凡校书、刻书、卖书以及书中牵连人名者一律丧命,冤死者七十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种诗句都会成为定罪的理由。

文字狱盛行的结果,是思想的极端禁锢和保守,像明末李贽那样的狂人,是绝无仅有了。朝廷实行海禁,民间思想保守,结果就是社会如一潭死水,从清初到清末,如果不是西方列强打进来,中国人的生活基本没有变化。这种情况下,能不落后吗?

明亡的时候,崇祯很有骨气,宁愿自杀而不愿逃走。民间也多有有气节者。但到了清朝,臣子不再是臣子,变成了奴才。清朝统治者虽然统治着中国,却把东北当成他们的老家,随时准备跑路。吴三桂造反,他们准备跑。英法联军进北京,咸丰皇帝带着慈禧跑。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拔腿就跑。

这种拔腿就跑的态度,从朝廷传染到民间,结果整个中国骨气全无,抗日战争期间汉奸层出不穷。

但清朝也不是全无是处。满族和蒙古搞联盟,后来又平定准噶尔叛乱,最终解决了威胁中国上千年的蒙古问题。满族统治者和西藏的关系也处理得不错,大大提高了西藏和中国的亲密度。清朝把台湾正式纳入版图,中国统一大业最终完成。可以说,正是在清朝,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中国终于形成。

相关阅读:

如果崇祯封李自成为靖辽王,派他扑灭皇太极,能收渔翁之利吗

朱元璋竟有百万子孙?明亡后,他们都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