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状元够有种,张居正提拔他当状元,他却反过来弹劾张居正
领导家的孩子参加考试向来是敏感事件,考砸了还好说,一旦考好了,各种传言也就来了。所以张居正为了让儿子张嗣修考个好名次,还没有人说闲话,就专门做了一件事。
什么事呢?他找到了两位大名士:汤显祖和沈懋学,让他俩带带小张。什么意思呢?你想啊,我儿子天天跟大名士混在一起,那水平还能差得了吗?将来考个状元还不跟玩儿似的?
(图:汤显祖画像)
不过,汤显祖这个人比较耿直,看不惯这种事,就跟老张派来的人说:“我正忙着构思牡丹亭呢,哪儿有闲工夫陪着你们家公子玩呀?还是另请高明吧!”
至于另一位大名士沈懋学,其实人品也不差,但因为出身于官宦世家,老爸还是三品大员,对官场上的这些事儿早都见怪不怪了,也没觉得有什么抹不开的,于是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到了殿试的时候,主考官本来应该是内阁首辅张居正,但因为他儿子也在,为了避嫌,就落到了次辅张四维身上。张四维也是老张一手提拔起来的,自然知道老张的意思,就小心翼翼地问:“咱家大侄子排个什么名次好呢?”
老张头也没抬,说了句:“你看着办吧。”
“你看着办吧。”——这句话堪称领导的一大法宝,至于应该怎么办,就看你的悟性了。
殿试结束后,张四维拿着小张的卷子,思量了半天,以小张的水平,中个进士没问题,但排在第几好呢?状元?肯定不行,那不是在帮张大人,反而是在给他惹麻烦。榜眼或探花呢?也不是很合适,一甲三人的关注度太高,传出去难免会有说闲话的,那就二甲第一名吧,名次不算低,也不太容易惹麻烦,张大人应该会满意的。于是,张四维就给定下来了:状元宋宗尧,榜眼陆可教,探花沈懋学,二甲第一名张嗣修……
定完后,张四维还有点不放心,就去请示张居正。老张一看,第一名宋宗尧,就瞪了张四维一眼;第二名陆可教,又瞪了他一眼;第三名……等看到第四名,张四维已经被瞪得小了一圈。老张没再看他,顺手把沈懋学和张嗣修的卷子抽出来,放在了前面。
就这样,两位“大名士”沈懋学、张嗣修分居状元、榜眼,充分体现了“大名士”的含金量。
至于那位不肯一起当名士的汤显祖,自然没有考出名士的水平,连个普通进士都没考上。直到六年后,张居正去世了,汤显祖才考上了进士,跟沈懋学相比,输了六年的起跑线。
前面说过,沈状元虽然对官场潜规则见怪不怪,但品行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对张居正,并没有因为沾了他的光就依附于他。
沈状元进翰林院不久,张居正的老爸去世了,按照规定,老张应该回家丁忧三年,但老张死活不肯走,还找了各种理由,据说连周华健都请来了,循环唱《其实不想走》。
沈状元一看,这不行啊,您作为大明首辅,应该带头遵守法律才行,怎么能带头破坏规则呢?于是,就仗着跟张嗣修的关系,给老张写了封信,劝他早点回家。张嗣修知道老爸的脾气,为了保护沈状元,就把信扣下了,没给老爸看。
沈状元又联合翰林院的同事们一起写信,继续劝老张,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被抓起来了,沈状元可能还是因为张嗣修的关系,躲过了一劫。不过,沈状元的牛脾气也上来了,又继续给皇上写信,想让皇上来评评理。可惜,这封信又被太监留下了,根本到不了皇上手里。
沈状元这下是彻底失望了,“本来我以为已经适应了官场的黑暗,但现在才发现,我才刚上路呢。算了,既然这条路远比我想象的黑暗,那我就不陪你们走了,各走各路吧!”于是,沈状元很快递交了辞职信,回家走另一条光明大道去了。
晚年时,沈状元写了一首诗,名为《羡农家》:“结束学农家,功名等战蜗。三春无一事,锄地种兰花。”
- 上一篇:为什么“人生识字忧患始”
- 下一篇:民国大师如云,谁才是第一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