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皇帝为什么会知道市场上鸡蛋卖多少钱?

文/红枫未名(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有个清朝皇帝和鸡蛋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据说光绪皇帝和大学士翁同龢聊天,随口问起大学士早餐吃什么,结果翁说我吃得比较清检,只吃了3个鸡蛋,然后光绪皇帝脱口而出:那老师一早上吃了9两银子了!(有些书籍版本里是道光皇帝和乾隆皇帝)

当时的鸡蛋市价不过3个铜钱一个,一两银子可以换1670个铜钱,所以你可以算算,皇帝被内务府坑了多少倍。

而且,哪怕皇帝醒悟过来也不行,据说有次,清朝皇帝不相信这么点小吃真值这么多两银子,于是命令太监们出宫去买,而太监们居然敢回来报告整个北京城都没卖的!最后皇帝也只好服输。

无读有偶,明朝也有类似的故事,主角是亡国的崇祯皇帝,清王崇简的《谈助》中有这样一段精彩记载:有一天,崇祯帝想吃米糖,就派内臣命令太监去做。负责监制米糖的宦官晋见时,崇祯问:“一料所费几何?”对曰:“得银八两”,崇祯只给他三钱银子,并令他到市场上去买回来。一会之后,内臣买回一盒米糖送到宫里,分给各位皇子和公主吃,崇祯皇帝笑着说:“这哪里需要八两银?”

看来明朝皇帝比清朝皇帝高明,其中原因之一,是明朝皇帝的饮食并不是由“御膳房”一直负责的,在历史上前期是由光禄寺的文官负责,后来光禄寺的餐饮服务越做越差,最后形成首都人人皆知的大笑话,于是皇帝把饮食服务改给亲信的太监轮流负责,司礼监,东厂都负责过。虽然避免不了还是多少被宰,但这么由不同机构轮流负责,至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贪污。

怎么样?没想到著名的明朝cia特务机关东厂还负责餐饮吧?

而清朝不一样,一直是由内务府管理的御膳房负责,这个官僚机构运行了200多年后,已经尾大不掉,连皇帝都没办法,名义上皇帝是主子,但其实大家都是一个体制内人,从体制内着手改革难啊。像末代皇帝溥仪小时候不听太监的话,那些太监还敢把他关在小黑屋里虐待.......

当然,明朝皇帝知道民间物价还有个缘故,明朝继承唐宋传统,有一本《国家财政会计总册》

名叫“万历会计录”。这本书由国家户部花了10年时间完成,对于明朝的税收,支出,田赋,物价等有详细的记录,总共有45000个数据,其中甚至还有北京市场鸡鸭鱼肉价格的记载。

历史记载,这套书编出来,万历皇帝是御览过的。至于崇祯皇帝,无论褒贬,至少他的勤奋是有名的,对于这本数据形式的国情报告,他有可能没读过吗?

现在有人说“清朝无昏君”,而常常吐槽明朝的黑暗,但我得说,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也许清朝皇帝的个人能力确实要胜过明朝,但明朝的制度化却弥补了皇帝个人能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