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兴盛于明 却在康熙时期被发展至完美的五彩瓷

五彩描绘始于宣德,盛于成化,嘉靖、万历以“大明五彩”独树一帜,而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则发展成更为完美的釉上五彩,是景德镇划时代的瓷艺奇葩。

康熙早期的人物形象,主体突出,顶天立地,笔法豪放,线条粗犷;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到了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浓淡不一。

主要特征如下——

1.康熙五彩用笔简练,但简练并非简单草率,如男的多为国字脸,大而方;女的为瓜子脸,而童脸扁圆苹果样。简而言之,康熙五彩的人物脸形多为走样,不端正,而正是如此,才显露了表情万千的精彩。

2.康熙五彩,特别注重“画眼点睛”,

即:用侧锋将笔端的长毫斜笔重按,使人物眼珠藏在眼帘内,成一条黑色短线,显得含蓄传神;至于武将,则用中锋点睛,使其鼓突,表情不怒而威,并非如长久以来古董界对康熙人物的眼睛所概括的“有眼无珠”。

3.男人的嘴巴大而方,女的则为樱桃小嘴,老者扁而瘪,小孩则为圆而突。

4.康熙五彩画人体,均用红笔画线,以此来表示手足、胳膊、肚皮的肌肉与肌肤。

5.康熙的彩绘,人体裸露部位——如面部或胸腹皆不上色,这种状况,还是到了乾隆以后才开始改变的。

6.衣纹上,康熙线描的功力更是凸显无遗,行笔挺拔而流畅自然,绝不拖泥带水,没有衣纹繁冗而纠葛的现象。

7.在康熙的彩绘里,男人往往腰裙宽大,裙头却短,显得腰肥体胖,这与现代人画的传统人物大相径庭,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观是以男人修长为美,衣袍便贴身而紧窄。所以,我们常会看到,康熙五彩中的皇帝、官员或书生,都腆着肚子,展示其养尊处优的身份。这是一个鉴定原则。

8.女人衣袂飘逸而贴身,内外分明,绝不含糊,形象看起来更为窈窕,步履轻盈。这样的画风,深受明末画家陈老莲的影响。

9.在人体造型比例方面,借鉴了意象造型手法,人物站立时,头与身体的比例是一比七,挺坐时则头身应是一比五,而盘坐时则为一比三点五——这是画人体的黄金比例。

10.至于身段方面,武将都不露颈,因此胸腹坚挺,展示了头大硕大、威风凛凛的英姿。晚清及后期的武将一般就胸颈耷拉,身段臃肿,形象猥琐。

11.美人都为削肩,突出身材的修长及苗条,就像高挑、健康的现代模特儿,美目盼兮,表情逗人。而清末彩绘美人,虽是无肩,却娇弱无力,脸带愁容、病容,反映了晚清时代国家孱弱无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

12.一般来说,老叟的画法都是无胸的,脊椎弯曲,挺不起胸来,给人以风烛残年的感觉。而在康雍之年,老年人仍表现出硬朗、矍铄的精神面貌,不管是垂钓下棋,骑驴过桥,他们都直着腰板,壮骨当风。清末以后,国力日下,老者总是佝偻着身子,或挽杖独行,或伫立江边,尽露望水兴叹的哀伤表情。

13. 在康熙的婴戏图中,童子的画法浑圆无腰,如同和合二仙,身躯短,肚皮大,两眼距离大,憨态十足,天真而惹人喜爱。而清末瓷器纹饰中的孩童则呆板而欠缺表情,一副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表情,眉目千篇一律,像个小大人。

14. 一般而言,康熙五彩绘画中的男人大都面部轮廓分明,相貌忠厚,而反面人物额窄颌尖,猴步鼠行;文人学士则印堂饱满,地角方圆,高视阔步,气宇轩昂;神仙人物往往俊朗风逸、仙风道骨,亦歌亦舞、神采飞扬。

概括而言,康熙五彩人物除了典型化和概括性,更注重传神和寓意,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三百多年前浮梁山里、昌江河畔这些民间作坊里的工匠们,毫无拘束、率意而为所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人情细节,岂是现代陶瓷作坊里的工人们所能模拟得了的?这不仅是时代的隔阂和艺术修为的差异,就本质而言,这是精神世界的分界,这正是鉴定康熙五彩乃至所有古代陶瓷艺术品的根本要旨。

明万历 青花五彩人物图盖罐


清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纹将军罐

清康熙 五彩花卉纹盘直径

清康熙 五彩梅花图诗花神杯

清康熙 五彩人物图撇口瓶

清康熙 五彩石榴图诗花神杯
清康熙 五彩苏晋礼佛图卧足杯

清康熙 五彩雉鸡牡丹图棒槌瓶

清康熙青花五彩在川知乐鱼藻纹盘

交流id:15618698593

公众平台:chineseart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