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杀日本人最多 牺牲后敌人却在他遗体前列队志哀
抗日英烈故事之孙永勤
他叫孙永勤。
一个组织5000多人队伍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的草莽英雄。
一个为民族殉难、头颅曾被日本人割下示众的热血男儿。
一个在我党著名的“八一宣言”中,和吉鸿昌、瞿秋白、方志敏等11位烈士一起,被赞扬为“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一个死后40多年才享受军长级待遇、事迹和塑像永久陈列承德市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革命烈士”。
孙永勤烈士(1893—1935) ,河北省兴隆县。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孙永勤烈士照片
孙永勤烈士简介
民众抗日救国军军长
孙永勤是我国抗战早期著名的民族英雄,是我国华北地区最早点燃民众抗日烽火的爱国将领。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人民书》中,赞扬孙永勤为民族英雄,
孙永勤出生于原热河省兴隆县孙杖子黄花川的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习武,为人仗义。一次,土匪集结200余人来袭,18岁的孙永勤带队迎战,打退了土匪的进攻。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片片蚕食我国领土,蒋介石卖国政府步步退让并压制人民救国。在抗日则生、不抗日则亡的生死关头,一九三三年四月,孙永勤率领十六名农民,勇敢地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宣告成立民众军。民众军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志不屈”,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到一九三四年三月,民众军已发展到了一千多人。民众军适时在五凤楼山进行了第二次改编,孙永勤任军长。五月上旬,孙永勤召集各路民众军集中于五指山双塘子一带举行会议。中共遵化县委秘密派中共京东特委委员王平陆赶来参加,讲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后孙永勤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把“民众军”改称“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续担任军长。整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出现了新气象。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日伪军1.5万人,将救国军围困在大茅山、十里铺、吴家沟一带。拂晓日寇用飞机在空中指示目标,用大量炮火摧毁救国军阵地,附近村屯皆成灰烬。接着敌人用毒气弹、机枪开路发起总攻。孙永勤旧伤未愈,又挂新伤,仍镇定指挥全军英勇反击。茅山四麓,敌尸遍野。有人提出:“我们掩护军长率全军向南突围,能从保安队那里打开一条路”。孙永勤当机立断:“不,不能向南突围。如果南去,日贼又将借口追击,进扰华北了。我们一定打回热河去。”下午4时,救国军发起反击,杀声震天,决战至深夜,终于掩护张福义、年焕兴、李连贵等突出重围。到12时15分,孙永勤、壮烈殉国。
孙永勤率领抗日救国军将士与日伪作战二百多次,攻克敌人据点一百余处,毙伤俘日伪军五千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赞扬。
孙永勤烈士生平经历
孙永勤,1893年生于河北省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受爱国思想的影响,他敬仰岳飞,崇尚忠义,秉性刚直,自幼习武,练就一身精良武艺,枪法出众,又助弱抑强,扶危济困,在黄花川一带颇有威望。
国民党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统治热河时,横征暴敛,匪患丛生。各地群众为保身家性命,素多藏枪自卫,并纷纷出钱买枪,成立自卫团。黄花川一带也成立了自卫团,孙永勤出任团总。他恪尽职守,消弭匪患,保家安邦,使乡亲们能过上较为安稳的日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民族危机加深,滦河沿岸匪患日重,民心浮动,防匪战事繁重。1933年2月,日军进攻热河,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将冀东拱手相让。春季,承德、兴隆相继沦陷。孙永勤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惨遭杀戮,极为愤慨。
1933年夏,日军为维护其统治,在兴隆县城设立伪满热河省兴隆办事处,推行“铳器回收”政策,强令农民将枪弹全部无偿缴出。稍有迟误,即指为“匪”,轻则毒打,重则坐牢。伪上板城警察署几次派人到黄花川孙杖子,收缴自卫团和孙永勤的枪支,并笼络他归顺日本人。孙永勤严正地说:“人是中国人,枪是中国枪,要我缴枪当汉奸,那是痴心妄想!“伪警察几次派人抓他,虽得逃脱,但在家已实难存身。乡亲们找孙永勤商量,孙永勤义愤填膺地说:“听说朝鲜被日本灭亡后,三家一把菜刀。亡国的人不如狗,怎么忍气吞声也没有活路,不如趁着手里有枪和鬼子拼了!”
正当孙永勤急于寻找出路之际,一天,从关里来了一位“卖水鞋”的人在他家落脚。这人与孙永勤彻夜长谈,谈到共产党,谈到红军,谈到迁安、遵化农民暴动,谈到开滦工人罢工。孙永勤听后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犹如茫茫黑夜,眼前豁然开了一条路。他立即串联了16位志同道合的农民兄弟,于1933年12月11日夜在自家共议暴动大计,并歃血宣誓:“见贼就杀,毫不留情;有死无降,向前拼命;爱护百姓,不害好人;精忠报国,永无二心!”次日天明,在村中揭竿树起一面大旗,上写“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
孙永勤英姿勃勃地站在旗下的碾盘上向群众宣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活下去,只能甩老子,抛妻子,扔儿子,打鬼子,先保国,后治家了。”随即宣布暴动,成立民众军。他和民众军战士宣誓:“敌不灭,怒不休,头可断,志不屈。”消息传开,群起响应,很快组成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孙永勤被众人推举为军长。
民众军建立后,迅速收缴车河川、黑河川一带各村民团、富户的枪弹武装自己。接着,攻据点,砸局子,消灭伪军警匪汉奸,开仓济贫。12月下旬的一天夜里,孙永勤率军首克张杖子伪军据点,缴枪百余支,获子弹5000发,并开仓济贫。接着关元友率百余人在大彭杖子南山又歼伪军50多人。民众军声威大振,群众称孙永勤是“及时雨”。当地爱国青年纷纷参加民众军,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编为3个(中)队,每队150人左右,关元友、王殿臣、赵四川分别任各队队长。军部建立了军法(稽查)处,专管部队纪律,制定了“不贪财,不扰民,不奸淫”的军纪。
1934年2月初的一天夜里,孙永勤得知车河口伪军外出“扫荡”,只留下50人守据点,即率200余人连夜奔袭,不到半小时,全歼守敌,活捉汉奸岳荫臣(后放回),随即开仓济贫。民众军连战连捷,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抗日斗志。
由于民众军的影响越来越大,苇子峪自卫团总李连贵,承德县八桂岭张福义,下板城铁路工人单忠英,蓝旗营村的年焕兴等先后率部与孙永勤会合。队伍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编为9个队,孙永勤继任军长,抗日烽火在热南地区熊熊燃烧起来。
同年3月,承德县上板城警察署长“马扒皮”、日伪讨伐队长李海山和汉奸岳荫臣等在车河口声言要与孙永勤决战。孙永勤率部隐伏深山,寻机歼敌。3月15日,民众军在迁安滦河沿一带活动,袭击日船3艘,毙日军10余人,缴获大米、白面1500多公斤,衣服350多件。3月20日夜袭潘家口,毙日军7人,缴获大枪十余支。3月25日夜,围歼伪警察队及队长等100余人,活捉并处决岳荫臣、任凤阁两个汉奸。4月初,克承德县上谷车站,歼伪军30多人。民众军节节胜利,日伪当局极为震惊。先后调动1000多名伪军合击孙部。孙永勤率领民众军从东西两处设下埋伏,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民众军合力夹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伤亡过半,狼狈逃窜。
至4月,民众军已猛增至5000余人,声威远震。中共京东特委书记李葆华派特委委员王平陆与孙永勤联系,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提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与日寇血战到底”的纲领。孙永勤积极接受建议,将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孙永勤继任军长,赵四川任副军长,关元友任参谋长,下设4个总队(大队)。张福义、年焕兴、王殿臣、李连贵分别任大队长。总队下设中队(连)、分队(排)和班。每个总队有1000至1200人。改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质的飞跃,革命觉悟和部队士气进一步提高。
整编后,抗日救国军巧妙运用灵活战术,分兵三路战斗在长城沿线迁西、宽城、青龙、兴隆、遵化一带。武器弹药、被服粮食主要从战斗中缴获。在攻打孤山子海关和半壁山警察署分驻所时,活捉关税总长佐藤等3人,击毙50多名伪军。在舍身台与追击的伪满军遭遇,开展政治攻势,促使300名伪军哗变,杀死日本长官。黄花川一战,孙永勤采用“瓮中捉鳖”战术击毙日军100余人。南山子一役打死日军200余人,缴获40支枪。农历三月初,抗日救国军在烧饼铺与日军遭遇,由清晨激战至次日晚,日军伤亡极重,动用12辆汽车装运尸体;于杖子西山之战,毙日军55名。在宽城县九虎岭,抗日救国军与日军千余人浴血奋战,歼敌500余人。
抗日救国军奋勇杀敌,愈战愈勇,日军难于“进剿”,便企图诱降。1934年8月,伪热河省公署先是派两名日本人来劝降,孙永勤拒而不见,命战士将其逐出。后又派几个汉奸向孙永勤游说,并呈上任命孙永勤为热河警察“讨伐”大队长的委任状。孙永勤当即将委任状撕得粉碎,怒斥来人:“你们没有脸,以为别人也不知耻吗?我们是堂堂的中国人,岂能做日本人的狗下之狗?”汉奸无地自容,畏缩而去。
劝降、招抚失败后,日伪决定对抗日救国军大举“围剿”,以消除伪满“西南国境的最大障碍”。
1935年4月中旬,日军第七师团一部,伪军两个团和承德、兴隆、青龙县警察“讨伐队”于半壁山地区将孙永勤部包围并派飞机助战。经过血战,抗日救国军毙伤敌700余人,但自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被迫撤至长城沿线。
1935年5月,日军杉原师团长令山田再二大佐,在长城外继续“讨伐”抗日救国军。此时,救国军3000余人分散于深山与日军周旋,专门袭击长城一带日军防备的薄弱环节,打了就走,日军甚感头痛。
为了甩开日军的围追堵截,孙永勤决定率军入关,寻找红军。他们翻山越岭,忍饥挨饿,不畏劳苦,歼灭扼守长城日军百余名。行至大寨、阎家峪,尖哨山一带,抗日救国军和日伪军遭遇。日军开来20余辆汽车,携钢炮、机关枪进攻抗日救国军,战斗7小时,给日伪以重创。战斗中孙永勤腿部负伤,率部队向茅山方向集中,此时抗日救国军已不足2000人。
危急时刻,中共冀东地区党组织派游击队与孙永勤取得联系,帮助抗日救国军开进长城,并送去一部分武器弹药。5月15日,孙永勤率军越过长城,开赴遵化、迁西一带。出布告安民,号召军民团结抗日,同时派人与国民党遵化县政府联系,得到一些粮食、药品。16日深夜,抗日救国军与尾追的部分日军交战,毙伤日军40余人后,避往深山。
5月20日,日本武官高桥致函国民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以遵化县长确有庇护孙永勤“股匪”为借口,在日军少将旅团长川岸文三郎的指挥下,悍然越过长城“扫荡”抗日救国军。国民党遵化县政府在日军的威逼下,竟以给抗日救国军换春装为由(当时战士们还身着棉衣),将抗日救国军诱骗集中在茅山一带。
5月23日夜,日、伪、蒋三方约一万余人从四面包围抗日救国军。抗日救国军在鸡鸣村三里店与日军激战甚烈,损失很重,激战中,孙永勤让战士们用椅子将其抬上茅山,指挥坚守抗击。24日拂晓,日军使用大炮、飞机猛攻茅山。抗日救国军浴血奋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并击落敌机一架。由于敌众我寡,当时战场形势对抗日救国军很不利。战斗中,孙永勤亦被炮弹片击伤头部。他强忍剧痛环视山下敌人,毫不畏惧,深情地对参谋长关元友说:“我决心在这里作最后一战,你带领主力回热河,跟共产党抗战到底!”关元友热泪盈眶,慨然回答:“我要与军长同生共死,回热河的队伍请派别人指挥吧!”于是,孙永勤命令张福义、年焕兴率部突围,他和关元友共同指挥部队奋力拼杀,掩护500余名抗日救国军战士突出重围。最后孙永勤、关元友、赵四川、王殿臣等数百名官兵壮烈殉国。
硝烟散尽之后,乡亲们在被鲜血染红的大茅山上,发现衣内绣有姓名的孙永勤、关元友及其他官兵的无头遗体,英雄们全身均被机枪所伤,遍体血肉模糊。乡亲们满怀崇敬与哀痛,洒泪掩埋英烈,凭吊忠魂。
孙永勤及其创立的抗日救国军,虽只坚持战斗了一年半时间,但却揭开了热南人民抗战的序幕,在长城内外播下抗日火种,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烈士故事
高举义旗殊死抗日
孙永勤,1893年出生于河北宽城县孙杖子(今属兴隆县)一个富裕农民家庭。7岁入私塾学习,几年后回家务农。他从小好武术,喜读《水浒传》、《岳飞传》,景仰岳飞、崇尚忠义。由于行侠仗义,主持公道,村人皆送他绰号“黑脸门神”,在远近的青年人中极有影响。清末民初,土匪啸聚长城以北地区的山林,为害百姓,热河地区的乡村纷纷成立民团,抵御土匪袭扰。孙永勤因作战勇敢、富有指挥才能,加之能团结众人,很快被推举为副团长、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又进攻热河。孙永勤对国民党军队不战自溃非常愤怒。1933年3月,国民党爱国的二十九军官兵用大刀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进行正面血战,消息传来,孙永勤激动地说:“只有抵抗,才有出路”。孙永勤与王宝石村船民关元有曾星夜骑马百余华里,赶赴喜峰口阵地,将他们所见到的日军大规模调动情况报告给二十九军,受到二十九军将领的褒奖。
日军占领热河后,先是推行“土地登记政策”,搜刮热河地区人民财税,1933年11月,又实行“铳器回收政策”,强迫农民将所有枪支无偿上缴,如有延误,即按匪论处。孙永勤亲眼目睹家人和乡亲们因逾期不缴枪,被伪警察抓走。与其等死,不如反抗,他找到好友关元有、赵四川等人,几人一致同意孙永勤起义的想法,并在一座大庙中歃血结盟。1933年12月12日,在日军占领东北全境、热河省大部,国民党长城抗战失败,军队撤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方艰难地反围剿之际,孙永勤率领16名农民,共计17人,勇敢地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正式宣告成立民众军。民众军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志不屈”,在长城以北的深山大川里与日伪展开了殊死斗争。
民众军运用过去山中打猎和围剿土匪学会的游击战术,以老梁、五凤楼、五指山、广东山、都山五座大山为根据地,铁流般地穿梭活动于兴隆、宽城、承德、平泉、青龙、遵化、迁安等县,避实击虚、出其不意地打击日伪势力。1933年12月至1935年5月的一年半时间内,共攻克日伪据点一百多次,毙伤、俘虏日军、伪“满洲国”军五千多人,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关东军的气焰,牵制了日军对平津的用兵,而且极大地激发了活动地域内广大人民抗日救国的决心。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孙永勤和民众军采取了招抚、围剿两种办法,均无济于事,恼怒之下,称呼孙永勤为“山耗子”(山这头堵,山那头出来,怎么堵都堵不住之意),孙永勤则鄙视地称呼日本关东军为“黄豆皮子”(日军军服为黄豆颜色)。
孙永勤的抗日行动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注。1934年5月,中共遵化县委秘密派军事干部徐英等到五指山,以遵化爱国群众的身份与孙永勤会晤。徐英等向孙永勤介绍了关内各地的抗日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建议孙永勤从“均富济贫”发展为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救国,同时加强军队纪律,密切联系群众,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孙永勤的政治视野一下子跨越了长城以北的百里河山,思想急剧升华。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中共遵化地下党人的建议,将人数已发展成五千余人的民众军改名为“抗日救国军”,并对部队做了抗日到底、联系群众的教育。更名之后的抗日救国军面貌焕然一新,所到之处,惩奸扶弱,开仓济贫,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及时雨”、“仁义之师”。抗日救国军整个抗战过程中,一直最感缺乏的是枪弹和医药。当中共遵化县委书记骆凤亭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变卖自家十几亩地,筹备了十支大枪和一箱外伤药,派弟弟、共产党员骆凤明和阎龙赶着毛驴,驮着席卷(枪藏在里面),连走三天,送到孙永勤军部。孙永勤从其他渠道了解到此事的经过后,对共产党人更加钦佩。
殉难时刻极为悲壮
日军在长城以北的山林地区消灭不了孙永勤,便想出了一条十分阴险的计谋:用重兵从东、西、北三面,强行逼迫孙永勤抗日救国军入关,在遵化茅山地区予以歼灭。日军此计甚为毒辣:一、茅山为一异常荒凉光秃的石山,没有树木,无险可守,便于日军集中炮击;二、日本关东军中的好战分子一直不满足于其势力范围仅停留于《塘沽协定》中规定的长城以北地区。茅山位于长城以南的“非武装地带”,故意将战场推进到这一地带,可以试探国民政府的反应,为扩大《塘沽协定》的范围寻找借口。
1935年5月初,在日本关东军的疯狂围堵下,腿部负伤的孙永勤为解决部队军需给养问题被迫带队入关。5月17日,孙永勤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人“华北抗日第一军军长”的委任。这期间,孙永勤已发觉了日军的意图,为不给侵略者造成进占华北的口实,他决定寻机突围,重返长城以北山区。不料,没来得及冲出,便被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快速调集长城各口及天津驻军,联合国民党河北省特警队、遵化县保安队、民团,共计1万余人,将救国军层层围困,压迫上茅山。日军和国民党动用飞机、大炮对救国军阵地进行轰击。5月24日,孙永勤被日军飞机子弹击中,壮烈牺牲。据幸存救国军官兵回忆,孙永勤将军牺牲时刻,场面悲壮———当孙永勤发现,国民政府不但派出遵化县保安队、当地民团协同日军对他进行围剿,还专门派出河北省特警总队的六个中队对救国军进行围剿时,孙永勤痛心疾首地说:“队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全是我孙永勤一个人的错,我对不起兄弟们。”他要青年时代的朋友、军参谋长关元有(牺牲50年后,党史工作者才发现是中共地下党员)率队突围,自己坚守阵地,牵制敌人。据说关元有听了孙永勤的命令后,热泪盈眶,一时难以回答,稍后才感慨而坚决地答复:“中国人理应为中国死,只是我没能给您当好参谋长!我与军长在此一同报国,请派他人率队突围。”两人一起殉难。
救国军官兵除部分突围外,其余全部殉国。救国军覆灭后,日军在孙永勤、关元有遗体前列队志哀,之后将二人头颅割下,带往承德示众。幸存官兵大部分回到原籍,他们无限怀念他们的老军长,又自发重新燃起抗日烽火,或再次拉起队伍与日军血战,或参加八路军,他们中间很多人都在以后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