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宰相侄子vs武则天:他是永远打不死的大唐传奇
大唐传奇:永远打不死的小强人生
作为大唐曾经优秀的宰相,裴炎的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变数,尤其是他在中宗睿宗与则天女皇之间辗转腾挪,力图找出自己执政的着眼点,结果不一小心,既背上了女皇鹰犬的骂名,又被女皇给卸了磨杀了驴,好不伤悲。
只是,他的人生再怎么让人感慨,远不如他的侄子裴伷先来得惊心动魄。裴伷先的人生,处处惊险,却又能绝处逢生,堪比传奇故事。
裴伷先天生神童,二来也因为他的伯父是相国,所以,他的入仕时间,比同代人都要早,十一岁那年,他就当上了太仆寺丞。不过,还没等到他执掌大权,他裴家就倒霉了,裴炎被杀,裴伷先也被免官为民,流放岭南。
其实小裴应该很感激老天(武则天),能留下条小命已经是不错了,要知道裴炎背上的可是谋反了。他虽然不是裴炎的儿子,可是关系这么近,还不株连,已是老天开恩了。只是他回头还是要去见见这个老天。
某一天,已经是平民百姓的裴大人,前往皇宫,想着能见皇帝一面,最不济见见皇后,让他给自己的伯父平反也是好的。
武则天本来想着自己看在裴家的功劳簿上,对他们家也算不错,至少没有斩草除根,但是这个愣头青为什么就这么不长眼呢?她见裴伷先老等着进见不肯走,不得已就把他宣进殿来,准备大骂一顿。只是,她没想到,裴伷先是个嘴硬的,他说自己根本就不是来诉冤的,因为自己不敢。然后就说什么是先帝的皇后,李家的媳妇,作为妇道人就该好好地把大权交出来,保护李家子孙就行了,至于国家大权,都由太子掌管就好了。可是武则天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变本加厉,自作主张册封自己的人,立武姓王,自称皇帝,对于那些提意见或不同意的人就打打杀杀的,太让人失望了。再这样下去,就只能走吕后的老路了。
这话自然不是一个小小的平民百姓该说的,就连当朝执政大臣,也没有敢这么胆大妄为的,偏裴伷先,愣是一口气说出来,还声称是站在她的立场上,说什么不好,说她是吕后?武则天怎么能高兴?不高兴的武则天就派人把他拉出去,只是他完全不顾那么多,还口不择言,说让她赶紧撤,让太子上。几次下来,武则天的耐性也没了,直接把所有的大臣召集来,当众给他一百杖,发到攘州做奴隶。裴伷先不怕死,自己解开衣服,但是他的嘴不怕,他的身子怕,打到十下,他就昏了,愤怒的武则天没有喊停,而是让人继续揍,打到九十八杖时,小裴醒了,再加两下,满一百为止。
换个身体弱的,被这么打死的都有。裴伷先并不是练家子,被打得满身伤后,也是感染发炎,成了恶疮,但也没放过,驴车一直拉他到攘州放下,任他生死。不过,幸而他命硬,没有死。
几年后,他娶了同是流放罪人卢家姑娘为妻,生了个儿子,卢娘子死后,他偷偷回到家乡。结果声名在外的他,被人发现上告。又被抓到官府,挨了一百棍。也许这回是长了经验了,他挨了打后,去往北庭。开始做起了买卖,五年下来,资产千万。
虽然武则天在朝中喜欢搞清洗,但是对于下层百姓来说,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总体来说过得日子还是不错。成了商人的裴伷先,每年有大量进项,也不忘上缴税收。北庭都护周边,少数民族部落多如牛毛,已经成为鳏夫的裴伷先投靠了一个最有势力的部落。这首领对这个前宰相的侄子很看好,不但给车马钱财,还把自己的独生女嫁给他。
裴伷先资产万千,美女在怀,门客几千,重要的是,几年下来,从北庭到东京沿路,他已经布下了强大的消息网络,朝廷一有风吹草动,他立马就能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进武氏私党李秦授(这名字取得)身边的那十个美女什么来历都能被挖出来。这不,李秦授建议武则天派十个特使到十个道,分别带着安抚的名义,把所有流放的犯人统统干掉的事,早就传到了裴伷先的耳朵。
裴伷先和门客们商量着逃往少数民族地区去,主意挺好。裴伷先带着三百多号人,用了八十匹大马驮财物,铁甲兵车什么的全部带走。这哪是逃跑,这分明是搬家啊。更离奇的是,明明当晚出发,走一夜按说就到了少数民族的地盘了,可是裴伷先和他妻子各骑一匹千里马,走了一晚上,竟然只走了三十多里。原因是迷路了,面对大唐追兵,大家只好夺路而逃。瞧这事整的,裴伷先的岳父只求能放女儿女婿一命,那所有的财物就都给他们好了。只是虽然同行勇士杀了追兵八百,但裴伷先还是被抓了,绑起手脚被扔到了都护府的大坑里。
后来,流放的人都被杀了几百。但是因为一直在等朝廷的处决,裴伷先反而没有进入钦差的黑名单,他竟然又躲过了。再后来,武则天就开始装好人,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我派出的人只是安抚,不是杀害……那些没被害的连同家属一并放回。”
裴伷先从此脱离苦海,裴炎被平反后,他还得了个詹事丞的官职,一年下来,官职升了四次,三品官当了四十年,最终在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时去世,足足活了八十六岁。
裴伷先的遭遇,是盛世暴政下的一部小说,伤痕累累。然而,裴伷先于李氏皇族有忠义,于伯父裴炎有孝义,为人臣子有节操……他的经历里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智慧。(百家说史)
叶之秋品西游,观点奇葩,推理严谨,自成一家,《勘破西游》上架两周,销量火爆。在线阅读,敬请关注叶之秋原创:秋雨轩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