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为什么有的古建筑会被称为“斋”
今天宫殿君想和大家聊聊古建筑里的“斋”。说到“斋”,相信各位一点都不陌生,当你去一个“文化味儿”比较浓的地方时,一般都会见到“某某斋”之类的建筑。那么,你们知道这“斋”到底指什么吗?
其实“斋”不像宫殿、寺庙、陵墓那样有一个具体的建筑形态,它的讲究并不多,建造方法也因主人的喜好而不同,据《中国古代建筑辞典》里介绍:
“斋”,并不代表任何一种建筑形式,只是一种幽居的房屋之意。中国古代文人很喜欢称自己的工作室曰 “斋” ,只不过代表自己专心治学而己。
通俗点来说,它就是一个身处于幽静环境之中的“独立书房”,主要是那些爱附庸风雅、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们对自己书房的一种“雅称”。
关于“斋”的“出生年代”,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大约是在造纸术、印刷术发明以及纸张普及之后,因为“斋”一般作为书房,主打“小而温馨”,如果造纸术没发明,大家看书都是用那种甲骨板或者是竹简的话,“斋”肯定是装不下的。
因此,可以推测,“斋”的出现大约在唐、宋之后。
想来中国的文人们也挺有“想象力”的,好好一书房非得取一“斋”名儿,故而,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了很多著名的“斋”:
一、王安石的“昭文斋”
王安石这人不仅“变法牛”,人读书更牛,当时文人间都是互相“看不起”的,时时刻刻都要显示自己的“博学”,故这个“显示”就体现在了“斋”的取名上。王安石的“斋”取自《左传》“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意思就是炫耀自己文采特别好。
二、清代学者钱大昕——“十驾斋”
钱大昕是清朝很有名的博学之人,遍览群书,其书房取名“十驾斋”,出自荀子的《劝学》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说自己在治学、立业上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蒲松龄——“聊斋”
小时候看蒲松龄的“聊斋故事”,那简直是害怕的不要不要的,但“聊斋”实则也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在此书斋中弄了一个小茶棚,专门向来往的路人询问一些神鬼和奇闻异事,然后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润色和改造记录了下来。《聊斋志异》的“志”就是“记录”的意思,“异”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
四、 曾国藩——“求阙斋”
曾国藩的书斋名很有意思,别人都是希望自己生活、事业圆圆满满,而他却要“求阙”,“阙”,“缺也”,为什么曾国藩要求“缺”呢?主要是因为他觉得人生的美好,就在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缺失之美。花未全开尚有艳极之时,月未全圆必有满盈之刻,一旦花全开了,月全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的快速衰竭。人生有点“缺憾”,则意味无穷,预示着有无限的“可能性”。
上面列举的这几个“斋”是比较有名的,大家会发现,古人在给“斋”取名时,大部分是要表达自己的志向、人生态度和理想,毕竟文人墨客们把自己的“书斋”当做了一张“名片”,每当友人来访时,对方可以凭借书斋名对你的治学态度做一个“判断”。
随着历史的发展,“斋”不仅仅用来指“书房”,还渐渐演变为和文化用品买卖有关的商店名,比如北京最出名的古玩字画商店“荣宝斋”等。
当然,除了指建筑外,“斋”也常被宗教借用——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前,要沐浴更衣,清心洁身、不饮酒、不吃荤、以表示庄敬,也称为“斋”,而进行这些仪式的场所通常被称为“斋房”、“斋宫”等。
- 上一篇:越南新添2艘护卫舰竟是它?它究竟有啥威力!
- 下一篇:历史上唯一两次给爱妃下跪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