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轶事:蜀汉哪位大臣说服刘备施刑不要扩大化?
三国是个纷争不断的时代,各路诸侯为了在纷争中胜出,都在不断地招揽人才为自己所用。这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有些人虽然行为怪僻,或者是行事怪异,但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才能,一些有志向有作为的雄主还都能容纳他们。刘备手下的简雍就是这样一位行为放荡不羁的人。如果说庞统的高傲是自负,简雍的高傲就是“自纵”。当然,这个放荡不羁的人是真有才,只不过他所做的事情有些与众不同罢了。
简雍是涿郡人,和刘备是老乡,年轻时就和刘备有来往,跟随着刘备征战四方。到了荆州,简雍为刘备的从事中郎,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地。这样说来,简雍主要从事的就是外交工作。简雍最大的能力体现,就是他说服了刘璋投降了刘备。还是在刘备刚入西川的时候,刘璋见到简雍以后,非常喜欢他。等到刘备攻下雒城,将成都紧紧包围,就派遣简雍进城说服刘璋投降。简雍果然不负使命,说服了刘璋,刘璋就和他同乘着一辆车出城而来。刘备也就此任命简雍为昭德将军。简雍性情高傲,放荡不羁,即便是在刘备面前就座位时,也是两腿先前叉开,斜倚着坐席,没有一点威严肃穆的样子,自己任意放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坐没有一个坐相,目中无人,不敬尊长的架势。在诸葛亮以下的官员面前,简雍就自己占一座坐榻,枕着枕头躺下来谈话。因为他能言善辩,没有人能够说得过他。
但是,能傲物的人必须要有才才行,否则,在那样一个纷争的年代,谁有功夫去听你闲谈乱扯!不过,简雍应该是属于真有才能的一类,从他劝谏刘备不要扩大施刑来看,他的确是一个看问题准确,劝导人有策略的人。
刘备在成都时,有一年天旱,粮食歉收,下令禁止酿酒,违令者要处以刑罚。有官吏从一家人中查出了酿酒的器具,评议案件的官员认为:应该判决他们有罪,受到和酿酒者同样的处罚。应该说,这是一种扩大化的施刑。放到现在,即便是这个人有犯罪动机,也只能是犯罪未遂,即便是需要处罚,也不应该和已经实施犯罪者同样处罚。但封建社会刑罚严酷,尤其是在战争环境下,其实施就更加严厉,更严重的是,同样的案件,官员的执法尺度往往是差别很大。简雍显然不想让这种处罚扩大化,于是就找机会劝说刘备。在和刘备外出游玩观风景时,两人看到了一对男女在路上走。简雍对刘备说:“那个人想要和女子私通,为什么不绑起他来?”刘备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简雍回答说:“那个人有件家伙,和想要酿酒的人一样。”刘备听了大笑,便免除了想要酿酒的人的刑罚。
用这种滑稽诙谐的言语劝谏主公,恐怕也就是简雍这类人才能做得出来。
有酿酒的器具不一定会酿酒,也许是以前使用过的,也许是等到开禁以后再用。即便是这个人真的就是要违禁酿酒,但在还没有形成事实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以教育为主的。简雍显然是希望注重教化而不是一味处罚的。
通过简雍的事情可以看出,刘备是个能用人、能容人和从谏如流的人,他能在基础条件并不占优的情况下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绩,的确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像简雍这个人始终跟随着他不离不弃,就是刘备用人方面过人之处的体现。
简雍在荆州时是个从事中郎,其职位应该和诸葛亮差不多。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只要一说到诸葛亮在荆州官职不是很高,总会有人感觉不对,说诸葛亮这个军师中郎将就是在刘备“一人之下”,其他所有人“之上”,通过简雍的表现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荆州职位确实不高。否则,诸葛亮真要是处于“一人之下,众人之上”,那简雍岂不是只在刘备、诸葛亮两人面前坐着说话,在其他所有人面前都要躺着说话了吗?若果真如此,一向“骄于士大夫”(《三国志・张飞传》中语)的关羽,还不要把简雍一脚踢出去!说诸葛亮职位不高,并没有贬低诸葛亮的意思,刘备的一句“如鱼得水”就已经说明了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这样的比如,不是任何一个官职可比的,无需再去证明什么。简雍对诸葛亮以下的官员躺着说话,包括不包括诸葛亮?显然是不包括。如果他在诸葛亮面前也躺着说话,诸葛亮怕是懒得和他辩论什么!仅仅是论辩的才能,简雍也不能和诸葛亮相比。
简雍在《三国志》当中记载的事情不多,但在人才浩若繁星的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两件也该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