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昆阳之战:刘秀以少胜多之

西汉晚期,外戚王氏一跃登上历史舞台,时,王家兄弟五人同日封侯,举国上下无不震惊。汉哀帝时皇帝虽欲独揽权纲而对王氏加以贬抑,无奈王氏朝廷内外多年经营,尾大不掉之势早已形成。及至汉平帝时,王莽篡汉已是水到渠成。可是当了皇帝之后的王莽却像是灌了迷魂汤一般,各种花样作死层出不穷,昏招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

没几年时间,边境线上烽火连天,各地的农民起义也此起彼伏,尤其是南阳刘氏宗族起兵之后连连获胜,更重要的是,宗室刘玄公然登基称帝,在人心思汉的时代背景下,直接对王莽的政权构成了致命威胁!公元23年三月,也就是距离刘玄称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闻听此讯的王莽深以为忧,鸭梨山大的他决定放手一搏,命令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率军42万(对外 宣称百万)平定山东。

集结这支军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全国各地而来的部队旌旗千里络绎不绝,都是新莽政权各州郡所属的精锐部队。可是王莽还感觉不过瘾, 又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兵源的构成是“虎、豹、犀、象”等各种猛兽,为首的司令也不是普通人,名字叫做巨毋霸,史书记载其人“长一丈,大十围”,按身 高换算成现在的尺寸,则此人身高231厘米左右,比姚明还高点,这身高别说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算是巨人了。

至于这个“大十围”到底有多大,众说纷纭,想来也必然是膀大腰圆,不长的凶神恶煞点,怎么对得起这么威武霸气的名字?凭啥镇得住这群豺狼虎豹? 可是打仗不光打的勇力,还需要谋略,于是王莽又征召了全天下专门研究兵法的人才,共计63家之多,作为军队的参谋,配备在各级指挥机关。

而一向热衷于更名 改制的王莽最终还不忘给这支大军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虎牙五威兵”。这支军队的声势如此浩大,以至于史书在描述这一段时称为:“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五月,王邑的大军与先前吃了败仗的严尤、陈茂合军一处,向昆阳进发。行文至此,笔者啰嗦两句。

这位严尤,是当时王莽政权决策圈里唯一一位智勇双全的能人,此人在王莽挑起和匈奴人的战争之时,曾上书建言,观其谋划,可谓 智略胆识皆有过人之处;又曾设计诱杀反叛的高句丽侯驺;并在农民起义时曾一度击破下江兵。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才,却犯了一个最大的糊涂——站错了队伍,而且 还是两次。

王莽大军漫山遍野浩浩荡荡而来,给驻守在昆阳的起义军将领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慌情绪,当时义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围困宛城,昆阳这支军队是一路偏师,人数约为一万人。大家远远望见王莽军的阵势,都吓得退回昆阳城,彼此一合计,三十六计走为上,分头跑路吧!这时站 了出来,对众人说了一番话,他说我们现在缺兵少粮形势危急,如果大家团结一致,拼死抗争,那么还有胜利的希望,如果各自只顾着妻子财物,想分散逃命的话, 咱们就要一起完蛋了。

这句话正好戳中了其他将领的心病,完全不留情面。于是众人愤怒了,你小子算老几?怎么敢用这种口气跟我们说话?刘秀看着眼前这群人, 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起身准备离开。正在这时,城外巡逻的探马来报,王莽大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快到城北了,队伍前后绵延数百里,一眼看不到尾。众人一听,这 下完了,人家已经打到城门口,彻底跑不了了。

这群义军将领虽然久经战阵,骨子里还是脱不了土匪习气,说白了,就是一群能打能杀的乌合之众,所以他们的第一 反应是跑,带着抢来的美女宝物跑回山上,好酒好肉继续做我的山大王。可眼下形势危急万分,人家刀已经磨好,快要架到脖子上了,平日的豪气霸气土匪习气全都吓没了,一点办法没有。

于是大家又邀请刘秀重新坐下,让他来出谋划策,按照刘秀的安排,做了各种部署。当天夜里,一直以来被各位义军将领们瞧不起的刘秀,亲帅12位勇士,趁夜从南门悄悄出城,外出搬救兵。当时整个昆阳城下驻扎着王莽大军先头部队的十万人,早已经把城围得水泄不通。刘秀等人快马加鞭,拼死力战,才勉强冲出了包围圈。

见此情形,王莽大军的主帅王邑、王寻二人加紧了对昆阳城的包围,对此严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昆阳城虽然小,但是防守却很坚固。如果我们以大军直驱宛城,击败他们的主力部队,那么小小的昆阳城可以不战而克!”应该说,这个建议是极为正确的。当时刘縯指 挥的主力部队尚未攻克宛城,如果王邑能够率军直扑宛城,则义军主力会陷入背腹受敌的困境。

退一步讲,即使宛城已被攻克,40万士气正盛的大军对比疲劳征战 的十万兵马,优势也是极为明显的。况且当时刘玄称帝不久,内部派系林立,思想无法统一,则王邑大军一到,极有可能出现昆阳城中众人只顾各自逃命的那一幕。 无论如何,这都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最合理的也是最理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