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东汉的党锢之争:加速了后汉的灭亡

党锢发生在后汉但它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它加速了后汉的灭亡,使得大量饱学之士流落民间,使得宦官更加得志(此后宦官权势达顶点),为后来各种起义提供了温床。
  汉恒帝刘志作蠡吾侯时,在甘陵(冀州属清河国)向周福学习,等到他即位后,升周福为尚书。当时周福同郡的河南尹房植在朝中也享有盛誉,于是民间流传歌谣:“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
>   而他们两家都有不少宾客,这些人四处呼朋结友,议论时事,从此党人议事开始了。而后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的三万太学生和朝臣李膺,陈藩,王畅互相褒重。再加上渤海的进阶,扶风的魏齐卿共同议论朝事,毫不避讳当朝权贵,自此,朝中自公卿以下都忌讳他们的议论。
  .第一次党锢。延熹五年(162年),中常侍徐璜、左绾向皇甫规勒索钱财,皇甫规不理。徐璜等人就给他强加以罪名,关进左校服劳役。一些官吏和太学生张凤等300人,向皇帝上书。皇甫规被赦免。这样,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与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延熹九年,河南有个善于占卜的人张成,他推算出不久天下将大赦,于是他便让其子去杀人。李膺此时正是河南尹,对这事感到十分气愤,便不顾大赦,按律将其 处斩。张成与朝中宦官素有交情,连皇帝也找他占卜,于是张成的弟子牢修上书,诬告李膺与太学生、诸郡儒生及游学士人“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意 图是危害社稷。桓帝刘志大怒,下昭收捕党人,李膺等200多人下狱。当时脱逃者都被悬赏通缉。后经尚书霍、城门校尉窦武等一再向刘志说情,才得以赦免回 归故里。
  第二次党锢。李膺事件发生后,大量不愿与宦官集团为伍的士大夫、太学生等进一步结合,并推出了他们的首领人物。就是三君、八 俊、八顾、八及、作厨等。“三君”是窦武、刘淑和陈藩。什么叫君?就是“一世之所宗”之意。“八俊”是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寓 为。“俊者,人之英也。”“八顾”是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伊勋、蔡衍、羊陟。“顾者,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八及”是张俭、岑轾、刘表、陈 翔、孔昱、苑康、檀敷、瞿超。“及者,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八厨”是度尚、张貌、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厨者,能以财救人者也。”
   168年,桓帝刘志死,灵帝刘宏即位。太后的父亲窦武以大将军的身份与太傅陈蕃辅政。他们起用了李膺和其他一些被禁锢的名士。第二年,他们又共谋诛除宦 官集团。可是,由于事泄,宦官曹节发兵逮捕窦武,吓得窦武自杀了。窦氏宗族、亲戚几乎被杀光。事发第二年,曹节等以“部党”之罪名,再次逮捕了李膺等 100余人,这些人都死在狱中。他们的父子、兄弟、门生、故吏等,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禁锢,禁锢范围扩大到五服以内的亲属600多人。
  第三次党锢。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辩护。灵帝刘宏大怒,下昭收鸾,并收捕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免官禁锢,株连五族。光和三年,上禄长和海上言:“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今党人锢及五族,有谬常法。”
   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怕受禁锢的人不满而与张角等“合谋”,因此上奏建议:“党锢久积,人情多怨。若久不赦免,轻与张角和谋,为变滋大, 悔之无救。”刘宏听了很后怕,便接受了这个建议,下诏解除了“党锢”。统治集团内部的这场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在农民起义面前,暂告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