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南宋新政本有机会反攻金兵 为何却一味的求和

靖康二年(1127 年)正月,金军先后将宋徽宗、宋钦宗扣押在金营。二月六日,金朝皇帝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三月底四月初,粘罕、斡离不分别押着宋徽宗、宋钦宗和后妃、宗室、臣僚共三千余人,以及掠夺的大批金银财宝、仪仗法物、图书典籍、百工技艺人等,北归金朝。北宋就此灭亡。

(图)南宋李公麟《迎銮图》(局部)

宋高宗时,大臣曹勋奉旨到金朝迎接客死他乡的宋徽宗及其皇后的灵柩以及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正史一般为尊者讳,史载高宗生母韦太后被金军俘虏后曾沦落风尘,一度充当军妓。

北宋亡于金兵之手,是其腐朽政治的必然结果。但金兵的残暴杀掠,也使当时社会的矛盾焦点发生了重大转变:以汉族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关系反抗女真贵族野蛮侵略的民族斗争成为主要矛盾,宋朝统治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斗争退居次要地位。

北宋以重文抑武、分散事权为特点的政治体制虽有很多弊端,却也有效防止了在皇室之外形成其他权力核心,赵姓皇帝仍有无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北宋末年的统治虽然黑暗,却没有发生全国规模的农民起义,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人心厌宋”的程度。民心士气尚存,为南宋的复国奠定了最为深厚的基础。

宋室南迁。宋高宗赵构在位的最初十几年,是南宋历史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南宋爱国军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击败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粉碎了其灭亡南宋的企图,宋、金双方总体上出现了实力均衡的局面,南宋朝廷保住了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宋高宗先后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等权奸相互勾结,迫害忠臣良将,与金朝订立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为腐败苟且、萎靡不振的偏安局面定下了基调。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关于他早年的记载不多,只知他除了博闻强记,读书能日诵千言之外,还体格健壮,孔武有力。赵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件事是“好色如父”,据说有不少侍婢被他蹂躏而死。如果不是“靖康之变”,他无论如何是当不上皇帝的。

(图)南宋李公麟《迎銮图》(局部)

靖康元年(1126 年)春,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时,赵构曾以亲王的身份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冬,金兵再次南侵,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磁州(今河北磁县)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虏。不久,围城中的宋钦宗派人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要他火速救援京城。然而,赵构却只图自保,为了躲避敌锋,向东转移到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不久又跑到了济州(今山东巨野)。

靖康二年(1127 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宋徽宗、宋钦宗北撤,傀儡皇帝张邦昌失去了靠山,只得将早年被废居于民间的宋哲宗皇后孟氏迎进宫中,尊称宋太后,垂帘听政。孟氏得知皇室宗亲只剩下康王赵构这棵独苗,连忙派人联络,并下手书让赵构继承大统。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高宗重建的宋朝,史称“南宋”,是北宋政权的直接延续。

南宋政权初建,宋高宗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李纲殚精竭虑,精心谋划,举荐张所和傅亮经略河北、河东,又举荐宗泽为开封府尹兼东京留守。同时切实整顿军制,恢复战斗力。这些措施,很快收到了明显效果。河北、河东的抗金义兵纷纷聚集到招抚司和经制司麾下,宋军力量迅速增强,不断有捷报传到朝廷。各地趁乱劫掠的散兵游勇,也被李纲派兵讨平。后来朱熹评论说:“

方南京建国时,全无纲纪。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

可是宋高宗却觉得中原离金朝太近,太不安全,便紧锣密鼓地与黄潜善、汪伯彦策划南逃。为了达到逃跑的目的,他们竟然公开捣鬼,破坏河北、河东的抗金事业,对李纲所提的各项建议也置若罔闻,最后干脆把李纲贬出了朝廷。李纲任相总计只有七十五天,虽忧国忧君,矢忠矢诚,却反而成了宋高宗、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眼中钉、肉中刺,壮志未酬,黯然下课,也预示着抗金大业前路多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