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何在背上刺字? 岳飞背上刺的字是什么?
岳母刺字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典范,同时也是在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但是有人说,岳飞背上刺的那四个字是尽忠报国而非精忠报国。一字之差,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岳飞,字鹏举,河南洛阳人,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民族英雄,抗金名将。自幼得到父母恩师的教养,忠厚坦诚,一身正气,练就了一身精湛武艺,岳飞一直都怀有忧虑天下之心和兴国安邦之志。
歌颂岳飞的英雄事迹在民间一直都是广为流传的,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岳母刺字。但是关于岳母刺字一事,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应该说是查无依据的。宋人笔记和野史也都均无记载,其中包括岳飞的孙子岳珂所著的《金陀粹编》中也没有关于岳母刺字的记载。
岳母刺字最早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书中说道: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可以清楚地知道,在岳飞背上的确刺有四个大字,但书中并未注明此四字是出自岳母之手。岳飞背上刺字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据历史记载,岳飞背上的四个大字并非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当岳飞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是当时的大理寺官员何铸审理他的案子。面对他们的欲加之罪,岳飞十分气愤,撕开自己的衣襟,露出了刺在他后背上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何铸见其字早已深深嵌入肌肤,十分醒目。由此我们可以更加肯定,岳飞背上的字是尽忠而不是精忠。
关于后世人为什么会把尽忠报国传为精忠报国一事,也是有着它的历史根源的。精忠二字出自宋高宗赵构,宋高宗曾经因为岳飞抗金有功,特赐给岳飞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作为他的战旗,以示对他的鼓励和褒奖。人们便把岳飞称为精忠元帅,精忠二字成为了岳飞的代名词,再加上他秉承母训,尽忠报国,所以,人们就将精忠岳飞和尽忠报国合称为精忠报国了。
北宋明清时期,人们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其实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捍卫汉人的政权。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再者,为什么又说这几个字不是岳飞之母所刺呢?岳飞出身普通的农民之家,他的母亲姚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在宋代,普通的家庭妇女是没有受教育机会的,所以他的母亲肯定是不会刺字的。有些学者认为,纹身刺字是一门很专业的特技,是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的,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尽忠报国四个字绝非是岳飞的母亲姚氏所刺,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岳飞背上的字到底是何人所刺呢?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传》中记载,岳飞见汤阴的乡亲父老被生活所迫,聚啸山林,他为了自勉和勉人,于是请工匠在自己的背上深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明末,由李梅草创和冯梦龙改编的《精忠旗传奇》中又称: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文中说精忠报国四字是岳飞成为大将后,命令部下将领张宪刺的。所以说,那些认为字是出于岳飞母亲之手的人也只是根据历代岳飞传记中记载的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而加以想象得来的吧!关于岳飞背上的字出于何人之手,在史学界可谓是众说纷纭,应该说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