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隋炀帝的炀怎么读?杨广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

隋炀帝的炀怎么读?与阳同音。为何杨广会被后人称为隋炀帝呢?这就要从古代帝王谥号说起。

炀怎么读?

炀:yàng

◎烘烤: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DD《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炀,炙燥也。DD《说文》、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DD《淮南子》、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DD《战国策》

◎炊: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遮蔽,蒙蔽,挡住: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炽热: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DD汉·东方朔《七谏》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炀:yáng

◎熔炼金属: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DD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谥号:如隋炀帝

杨广为什么被称隋炀帝?

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大无聊,谥号是其一(另三大无聊是年号、正统和避讳)。从总体上看,站在终点看谥号,可谓无聊,而又不仅仅是无聊。纵向地看,它开始有些积极意义:促使帝王大臣少作恶多为国为民立功,后来才演变成无聊、可笑,保护没落的封建制度。正如那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如,楚怀王的怀表示慈仁短折。前者称为上谥、美谥;中者称为下谥,恶谥;后者称为中谥。一九二六年六月,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身亡,溥仪诏谥忠悫,墓碑上刻着王忠悫公。悫:诚实。陈寅恪在其碑文中说: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惟恐思想不自由,是王国维寻死的主要原因。这是中国谥号制度的终点。

恶谥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觉察到,有些帝王大臣不是好人,有一些还很可恨。周厉王在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他是一个贪婪的君主,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死在了那里。《召公谏厉王弥谤》是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选进了多种课本。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厉王的专制残暴。

隋炀帝的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他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