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北魏孝文帝元宏

北魏孝文帝元宏(公元467年—公元499年),原姓拓跋,后改姓元,名宏,鲜卑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改革。

北魏皇兴三年(公元469年)六月,不满两周岁的拓跋宏被立为太子。他自幼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深受汉文化的熏陶。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年仅5岁的他继皇帝位,由冯太后临朝称制。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开始亲政。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随后,孝文帝加大了汉化改革的力度。首先是从穿衣说话这些风俗习惯上开始。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孝文帝下诏,禁止鲜卑人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次年六月,他又禁止说鲜卑话,一律改说汉话。在具体实行上,他考虑年龄因素,规定30岁以上者可暂不强行,30岁以下的,在朝上必须说汉话,否则就要降职免官。同时,他还规定,随迁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河南洛阳为原籍,死后一律葬于洛阳,不得北还;将鲜卑复姓改为单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独孤氏改为刘氏等;鲜卑人要与汉人通婚,他自己纳汉族大姓女子充后宫,又替5个弟弟娶汉女为妻室,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人。

此外,孝文帝还改革官制和礼乐律令,遵从汉制。他重视汉文化教育,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八月,他诏令在洛阳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及宫廷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

通过一系列汉化改革,北魏较快地从奴隶制过渡到了封建制。由于汉化改革扩大了其统治基础,社会制度、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孝文帝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阻力首先来自太子。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八月,孝文帝到嵩山巡视,太子恂与其亲信密谋逃回平城。孝文帝得知后,立即返回洛阳,将其痛斥、杖责、囚禁,后又将其处死。同年冬,鲜卑贵族穆泰、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元思誉等在平城发动政变。孝文帝果断地派任城王元澄率兵讨平叛乱。这些行动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的保守势力,保障了汉化改革的顺利推进。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年仅33岁的孝文帝由于积劳成疾,病逝于南伐途中。后被葬于洛阳北邙山上,号曰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