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今安在?究竟是被烧毁还是依旧存在?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枚在《阿房宫赋》里的描绘,几千年来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当作了历史的真实。一次考古意欲推翻先前的论断,为项羽翻案,显然还需要时间和证据,否则还可能成为浩浩历史中的一缕谬言。
站在土塬上,一眼望不到边,荒芜处是枯黄的灌木和野草,只有麦田渲染出淡淡的绿。
这是位于西安市城西13公里处的一片平原,村庄的名字还透露着古意:聚驾庄。以此为中心方圆11。4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闻名于世的阿房宫遗址所在。
考古专家都走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挖出来的秦朝屋面回填。一位民工说。他的身边,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南3米处,是正在回填的一个发掘坑。已经回填了一部分的坑里,是这次考古的重大成果——阿房宫前殿遗址的一处秦代屋面。
11月6日,这处发掘给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的考古队员们带来了惊喜:在开掘的一条探沟中,拂去层层的浮土之后,坑下2。38米处出现了一片连绵的秦朝板瓦与筒瓦,其连接之细密,以往未曾见到过,显然是完整的屋顶铺面倒塌下去的遗存。这片屋顶由西向东存有6行筒瓦和6行板瓦,另外在大量的秦代碎瓦片中还发现了少量汉瓦。据现场勘察,此处应该是阿房宫前殿的一处附属建筑,汉代曾沿用,并修补过。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所长、阿房宫考古队队长孙福喜告诉记者。
这一处秦代屋面的出土多少弥补了考古队此次发掘的心理遗憾。因为没有发现阿房宫被大火焚烧后的红烧土,让人们多少有些意外。事实上,阿房宫这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建筑因为它惊人的美丽和令人感慨的短命,一直被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而此次的考古结果,更因推翻了千载而下流传不衰的说法:楚霸王项羽火烧阿房宫,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考
阿房宫,秦朝拟建的政令中心。《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四月,二世还至咸阳,曰: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
可见,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是因都城咸阳的秦宫室太狭小,不足以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始皇帝曾说: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丰镐之地即今天的阿房宫遗址附近)始皇帝因此在原为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落,殿的周围修了庞大的阁道群,一直向北跨越渭河,要与旧的咸阳宫殿群连接。《史记》云: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完人,下可建五丈旗。周弛为阁道,自殿下直指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阕。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后世杜牧的覆压300余里,隔离天日的说法虽有夸张,却说尽了阿房宫工程的庞大浩瀚。为了建造这座都城般的宫殿,秦始皇役使了70万囚徒。但庞大的阿房宫尚没有建成,梦想长生不老的始皇帝驾崩了,工役们随即被驱赶到临潼,为秦始皇建造秦陵。秦陵建造完工之后,为了不让时人评说始皇帝好大喜功,举事太过,秦二世重新开始建造阿房宫。可惜秦二世即位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烽火连绵。公元前210年,项羽、刘邦等直驱关中,进入咸阳,灭了秦朝。
阿房宫成了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并在战乱中衰毁,成为千古凭吊之地。800年后,唐代大诗人杜牧作《阿房宫赋》,在以极为华丽的辞藻铺陈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雄奇之后,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八字为阿房宫的最终命运做了交代。无论这是有史实依据的感喟,还是诗人感叹兴亡变迁的遐想,这八个字深深印在了中国人的记忆里。
然而,2000年后的这次阿房宫考古,百万只探杆却将千百年来人们关于阿房宫毁灭的传说打破。
2002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考古所联合成立考古队,李毓芳、刘庆柱、孙福喜等专家都是这支考古队的队员。事实上,自1961年阿房宫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零碎的考古行为就没有停止过。阿房宫遗址上也曾多次出土文物,但这次考古却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科学的一次发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