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焚书坑道却始未闻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颓废,分封之制开始瓦解。群雄谓之为大争之世,遂有各地封王各自为政,励精图治,战乱不息,欲统一天下。而这天下在几经周转与波折,被秦国嬴氏家族所统一。于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便诞生。

人物简介

秦始皇,即嬴政,战国时期秦国人。出生于赵国邯郸,在十三岁时继承王位,三十九岁时统一中国,首创皇帝制度,号称始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建立首个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对外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以郡县制代之。秦始皇修建长城和灵渠,使秦朝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可以说,秦始皇的功勋在当时是 无人可及的,但是有一件事却让秦始皇的形象在史书中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那便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坑英明

焚尸坑儒,即焚诗书,坑埋儒生。公元前213年到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听从李斯的谏言,四处抓捕儒生,并焚毁诗书,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造成了对百家学术的巨大创伤。大量的儒生逃离秦国,自此,秦朝不再言诗书。那么,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呢?笔者认为理由有三:

第一、 秦始皇生性暴虐,而当时的秦国有百家争鸣之景象已久,儒生经常以礼仪教化来约束他。秦始皇自认自己的功勋盖过三皇五帝,但是儒生的批判总是说其的不是,这让秦始皇越来越反感儒生。加之,秦人尚武,秦始皇自持统一中国,须依靠武力征服,而文人儒生清秀瘦弱,只会嘴皮子上动功夫,让人觉得懦弱无比,秦始皇早已想对其除之后快。

第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而想统一文字和度量衡,这势必要文化的统一才可实现,而若百家争鸣的现象继续存在,必定不利于其对中国的统一,自秦惠文王始,大秦的国君便以明白,要想彻底的征服一块土地,必定要以文化来同化他们。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才必要为之。

第三、 秦始皇统治中国时崇尚的思想是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有所矛盾。既然这两种思想在当时不能同时存在,必须要两者择一,秦始皇权衡利弊后,选择了对他的统治有利的法家思想,焚书坑儒能使法家思想成为秦朝民众的权威思想、不二思想,也能因此获得更多法家推崇人的拥戴,做好舆论上的统治工作。

就这样,焚书坑儒在当时似乎是必行之事,但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一大污点,毁了秦始皇的一世英名。然而,你是否知道,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有鲜为人知的焚书坑道事件,而且,这比起秦始皇焚书坑儒更加的惨无人道,过犹不及。

焚书坑道鲜为人知

焚书坑道发生在元朝期间,宪宗桓肃皇帝蒙哥皇帝,即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之兄。其在位期间,福裕看到李志常为首的全真道教团将诽谤佛教的书籍大量印发,便怀恨在心,向蒙哥皇帝上书,说道教“破灭佛法,败伤风化”,请求皇帝下令烧毁这些书籍,并严惩李志常等人。因元朝较长一段时间学习佛教,有大量的佛教信徒,而道教的兴起则危及佛教的独尊地位。所以,驱逐道教成了很多人的心头病。于是,福裕等人向蒙哥皇帝进言,诬陷道教强占佛寺,毁坏佛像与佛堂,夺取占植寺家园果梨栗。李志常等人听说,立刻向皇帝陈请,说道教与佛教并非对立,且,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乃同源。对于说道教对佛教的种种侵害,自己毫不知情。

福裕觉得事情尚未解决,遂又上书向皇帝表明佛教对道教并未完全否定的同时,并把矛头指向了全真教。后来,蒙哥皇帝下令斥责道教造伪经,毁坏佛菩萨像,强抢佛教寺院,对改塑老子像者以重罪处罚,又勒令道教归还其强占的佛教寺院。而道士虽然表面上同意,但实际上拒绝归还。后蒙哥皇帝下令道教与佛教辩论,道教输后,所参与辩论的道士皆被抓游行。道教的众多道士几乎全部被捕杀,道教经书被一一焚毁。这就是鲜为人知的焚书坑道事件。

秦始皇 焚书坑儒毁了其一世的英明,而这残忍的焚书坑道却很少被人知晓,否则世人怎么会不批判它?

以上就是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和焚书坑道有关的解释,如若想了解更多详情,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