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尊王攘夷- 管仲的故事

尊王攘夷- 管仲的故事

  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宰相管仲,帮助齐桓公,九次号召天

  下诸侯,共同抵御外夷的侵略,保卫中原文化;率领诸侯

  尊崇周王室,匡正天下,完成尊王攘夷的大业。大家都称赞

  管仲的伟大功绩,管仲却很恳切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

  了解我的人却是鲍叔牙;我有今天的成就,完全是鲍叔牙极

  力推荐,全力支持的结果。」

  管仲,字夷吾,别号敬仲,春秋时代齐国颍上地方的人,出身于没落的贵族

  家庭,从小到大,一直是贫困潦倒三餐不继;但穷苦的生活,并不能磨损他的

  志气反而激发他更努力向学,又得到好朋友鲍叔牙和召忽的赒济和鼓励,管仲不

  断地充实自己,静等着时机的来临。

  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襄公,行为淫乱,滥杀无辜;有识之士已警觉到将有乱

  事发生,就纷纷逃走避难。管仲对政局的演变有相当敏锐的判断力,他认为齐国

  诸公子中以纠与小白最为贤能,将来的国君位治必然落在他们的身上,于是和鲍叔牙商

  量;各自拥护一人,不管谁胜谁负,将来总有执政的机会。公子纠由管仲和召忽

  辅佐,逃到他的外婆家鲁国,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逃到莒国去避难。不久,齐

  国果然爆发内乱,襄公遭到杀害,国政没人主持;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纠

  ,另一派支持小白,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两派达成协议,谁先赶回临淄,谁就是

  齐国国君。一听到这个消息,两人就带着随从人员分别由鲁、莒二国拼命往齐国

  奔赶。

  管仲为了获得胜利,绝定不择手段,得到公子纠的同意后,迅速赶往莒国回

  齐国的道路上拦截小白。一看到公子小白的车马人员出现,便将箭头瞄准小白,

  嗖的一声,一箭射去,小白应弦而倒。太顺利了,这下管仲高兴极了,赶快奔回

  向公子纠覆命。于是他们一行人就志得意满地缓缓向齐国前进。那知才刚到齐国

  ,就得到公子小白已抢先到达临淄城已立为齐君的消息。原来管仲的一箭,只射

  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应变极快,就顺势倒在车上装死,瞒过对方的耳目,实际

  上却快马加鞭地奔向齐国。

  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继位为齐国国君,他就是赫赫有名,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

  公。齐桓公为了消灭政敌及报一箭之仇,于是发兵攻鲁,鲁国战败。齐桓公写

  信要求鲁君杀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则被解送回国。

  鲍叔牙特别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强调管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鲍叔牙对

  桓公说:「君上如果只想治理齐国就满足了,那有大夫高溪和臣下就够了;如果

  想称霸天下,却非管仲不可。」桓公说:「我差一点就被他射死,怎可以重用他

  呢?」鲍叔牙说:「这正是他忠心的表现呀,君上要是任用他,他当然也会对君

  上忠心的。」桓公接受鲍叔牙的建议,不但赦免管仲的罪,还以隆重的礼仪接见

  他,并立即任命他为齐国的宰相。

  为什么鲍叔牙要极力推荐管仲呢?原来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鲍叔牙对管仲

  的为人和才干非常了解,两人曾经合伙做生意,赚了钱,管仲总要多分一些,鲍

  叔牙并不责怪他,知道他的家境比较穷困。管仲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撤职,鲍

  叔牙知道他不是没有才干,而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长官。参加战役,管仲临阵脱

  逃,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胆怯,而是家有高堂老母需要奉养,不能随便牺牲性命。

  公子纠失败,召忽殉节,管仲却受囚偷生,鲍叔牙知道他不以小节为耻,而在等

  待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管仲非常感激鲍叔牙的知遇恩情,以后在政坛上的表现

  ,也绝不令鲍叔牙失望。

  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以后,推展法制,励精图治;内政方面,采取盐铁政策

  ,发展经贸;推行寓兵于农的保甲制度,维护治安及整饬军备,在短短的数年之

  间,把一个混乱的齐国,整顿成一个既富有且强大的国家。对外方面,以「尊王

  攘夷」为号召,北伐山戎,救了燕国;驱逐赤狄,恢复卫国;又联合诸侯,共同

  讨伐楚国。楚国又称荆蛮,被视为蛮夷之邦,在长江流域日益强大,有北窥中原

  的野心。为了师出有名,管仲责问楚国为什么目中无人,不守每年进贡包茅(滤

  酒用的材料)给周天子的规定?并追究周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中,楚国应负的责

  任。当时的楚国虽然已相当强大,但面对齐国这样强劲的敌手,也不免有所害怕

  ,于是派大夫屈完到齐军去谢罪,并表示愿意接受和解。齐桓公派管仲在召陵(

  今河南偃城)和楚国签订盟约,这是中原诸侯第一次联兵抗楚,粉碎了楚国雄霸

  华夏的企图。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会盟北方七国准备联合进攻楚国,楚成王(公元前682?——前626)知道了消息,觉得齐国是毫无道理的侵略,一边集合大军准备迎战,同时也决定派大夫屈完迎上前去质问齐国。成语“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就是源于这一次交战前的唇枪舌剑。

  据《左传僖公四年》载:“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涉吾地,何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国溃败后,接着又进攻楚国,楚成王派屈完为使者,对齐军说,你们居住在大老远的北方,我们楚国在遥远的南方,相距很远,即使是像马和牛与同类发生相诱而互相追逐的事,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没想到你们竟然进入我们楚国的领地,这是为什么?

  “风”在这里是作动词讲的,意思是“放逸、走失”,一说是兽类雌雄相诱叫“风”,因马与牛不同类,不会相诱。这里是形容齐楚两地相距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境内。

  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又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相约共尊周王室。

  周天子特派大臣宰孔赐齐桓公祭肉和弓箭等物,并体念他年老不必下拜,齐桓公

  接受管仲的建议,还是下拜接受赏赐,这种恭谨敬上的态度,在诸侯间产生表率

  的作用,使得各国诸侯都能尊崇周天子。

  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了伟大的霸业,管仲的功劳最大。子路曾经问孔子

  :「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以死殉节,管仲却苟且偷生,他怎能算是仁德的人呢

  ?」孔子却回答:「齐桓公九次大会天下诸侯,并不是只靠武力而已,努力化解

  了多少国际间的纠纷,使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都是管仲的功绩,有谁比得

  上他的仁德呢?」接着,孔子又颂扬管仲说:「要是没有管仲,中原文化早被摧

  残,今天的我们都要披头散发,衣襟开向左边,成为蛮夷统治下的人民了。」可

  见管仲辅佐齐桓公致力于维护华夏文化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记载管仲思想的有管子一书,四库全书把它归类于法家。其实管仲的治国理

  念仍以礼节为本,法制只是辅助的手段而已;所以他说:「食廪实而知礼节,衣

  食足而知荣辱。」至于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真令人景仰不已。

  “老马识途”

  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后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经验丰富的人,遇事能够应付自如。

  西元前663年的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请齐桓公协助。齐桓公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

  不一日,齐国的大军到了燕国,

  同仇敌忾的无终国国君欣然派出大将虎儿斑,率领骑兵两千前来助阵。

  跟着蚂蚁有水喝

  虎儿斑一路带领齐军,向令支国首都进发。

  这一天,一座大山挡住去路,山叫伏龙山,山后就是令支国都。山上,令支国大军驻守,大石堵住唯一的狭窄山口,形势险峻。大军就地扎寨之后,发现令支军队竟阻断了方圆十里之内的各处水源。

  齐桓公大惊,几万人马如果没有水,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大夫隰朋不慌不忙地说:“主公不必着急,臣见伏龙山青松翠柏,长势极旺,定有山泉。臣听说蚂蚁都选下方有水处建穴,咱们只要找到蚁穴往下深挖必有水源。”齐桓公大喜传令:“立即选取蚁穴,凿山取水,先得水者重赏!”隰朋又道:“蚂蚁冬天怕冷,往往会在山南坡建穴;夏天怕热,会在山北坡建穴。现在是冬天,可到山南坡寻找。”

  军士们按照隰朋的话,在南山坡果然找到了蚁穴,下挖数尺便见清澈的山泉,水势极旺,清凉甘甜,齐军上下欢欣鼓舞、军心大振。齐军打败了令支,接着讨伐孤竹国。

  孤竹国以为有卑耳河天然屏障,齐军过不来,没想到齐军砍竹做筏攻了过来,孤竹国王答里呵大惊急忙命元帅黄花率兵去河边拒敌。结果黄花大败,五千人马全军覆没。只剩黄花单枪匹马回到无棣城。

  宰相兀律古道:“臣有一计,保教齐军全部覆没……”

  原来,这孤竹国北边有个地方叫旱海,当地百姓叫它迷谷,沙漠一望无际,水草不生。凡是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的。如误入迷谷后,便只有进去的路,没有回来的路了,道路九曲十八弯,还有毒蛇猛兽。兀律古的毒计就是先让答里呵带宫眷到阳山躲避,令城中百姓都到山谷中藏匿,无棣就成了一座空城。然后派人诈降,告知齐桓公,就说国主闻听齐军到来,恐不敌齐军,弃城逃往砂碛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必定下令追赶,诈降之人便可将齐军诱入迷谷。

  老马识途旱海脱险,位于临淄辛店镇北7.5公里处的齐故城遗址。

  黄花元帅,来到齐军大营对齐桓公说:“答里呵见齐军势大,吓得魂飞胆丧,自知不能敌,便逃往砂碛国去借兵,以图东山再起。臣劝国主不要与齐军作对,只要向齐侯称臣,齐侯会宽恕的。可是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听。

  齐桓公大喜,即令黄花为前部,引大军开进无棣。只见人去城空,更对黄花之言坚信不疑。大队人马,连夜追击。

  大军开进迷谷,只见一阵狂风吹来,天昏地暗。狂风过后,不见了黄花,只见月光下白茫茫一片沙漠。

  管仲脑海中一念闪过,大声喊:“不好!我很早以前就听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是个要人命的去处,恐怕就是这地方!主公,赶快下令,停止前进!”齐桓公急忙命令大军就地停下安营。

  管仲派出几路兵马,以锣为号,四处探寻进谷的道路,可探来寻去,不是转回来,就是死路,犹如进入迷宫一般。这一夜,旱海一片喧嚣,彻夜不断。管仲冥思苦想,忽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办法了!臣闻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无终老马带路,一定能走出迷谷。”天刚亮,管仲立即令虎儿斑选取十几匹老马,放开缰绳,任其在前面走,大队人马紧跟其后。

  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全军上下,欢声雷动……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无棣城。一路上见百姓扶老携幼,纷纷赶向无棣城。管仲派人去问一老者,那老者答道:“国主把燕军赶出了无棣城,已回城中。俺躲避兵难逃进山谷,已有十多天了,急着回家呢!”管仲一听,计上心头,选心腹军士扮作百姓做为内应,里应外合,终于占领了无棣城。

  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

  战后,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孤竹跟令支有五百多里的土地,齐国不方便隔着燕国治理,全部都归燕国管理。”燕庄公十分感谢齐桓公,送齐桓公回国时,不知不觉送出国境五十里,齐桓公又把这五十里土地割给燕庄公。燕国西北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东边增加了五十里,于是变成了北方大国。

  烽烟散去、流沙吹尽,曾经的金戈铁马都已成了传说,唯有“老马识途”的典故脍炙人口,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