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乱世出英雄,五代十国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朱温 (825—912)即“后梁太祖”。五代梁王朝创建者(907—912)。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军,为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后叛变投唐,赐名全忠,任唐宣武节度使,与李克用等共同镇压起义军。因功进封梁王,成为藩镇割据势力,与李克用等连年混战,争占地盘,控制唐朝廷,杀昭宗,立李柷(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废柷自立为帝,改名晃,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吏称后梁。后被子友珪所杀。

石敬瑭 (892—942)即“后晋高祖”,五代晋王朝创建者(936—942),沙陀部人。原为后唐河东节度使,镇太原。清泰三年(936年)以割幽云十六州、纳岁贡,认契丹君主耶律德光为“父皇帝”等为条件,向契丹借兵灭后唐,受封大晋皇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晋朝,史称后晋。

刘知远 (895—948)即“后汉高祖”。五代汉王朝创建者(947—948)。沙陀部人。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开运四年(947年)契丹攻入开封后,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沿用后晋年号,争取后晋旧臣,且下诏诸道,禁为契丹搜括钱帛,收买民心。契丹北撤,他与汴(今河南开封)建都,国号汉。史称后汉。

郭威 (904—954)即“后周太祖”。五代周王朝创建者(951—954)。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原为后汉天雄军节度使,乾祐四年(951年)起兵反汉,于汴(今河南开封)称帝,国号周,吏称后周。在位时重用文臣范质等,革除弊政,注意节俭,严惩贪官,废除苛捐杂税,奖励生产,为五代有作为的君主。

周世宗 (921—959)即“柴荣”,又称“柴世宗”。后周皇帝(954—959)。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太祖郭威养子。统治期间革新政治,严明法纪,发展生产,训练军队,进行统一战争。先后攻取后蜀的阶、成、秦、凤四州和南唐的江淮地区14州,又攻辽,收复莫、瀛、易三州,及瓦桥等“三关”之地,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五代有作为的君主。

钱鏐 (852—932)五代吴越国创建者(907—932)。字具美(一作臣美),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曾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昭宗时为镇海节度使,因讨伐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拥有两浙十三州、一军之地。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被封为吴越王,都于杭州。在位时修建钱塘江海塘,在太湖流域造堰闸以兴修水利。

张全义 (852—926)唐末、五代时濮州临濮(今河南范县)人。初名言(一说居言),字国雄。农民出身。唐末投黄巢起义军,仕其政权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降于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任泽州刺史,昭宗赐名全义。后占据洛阳,任河南尹,依附朱温,赐名宗奭。他劝民耕种,聚采财赋以助朱温征伐。后梁建立后封魏王,官至天下兵马副元帅。后唐时复名全义,改封齐王。复任尚书令、中书令、兼河南尹等职。后唐明宗发动兵变,他忧惧不食而死。

郭崇韬 (?—926)五代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字安时。先隶李克修部,后转属李存勖,任中门使参掌机要。存勖称帝(即后唐庄宗),任枢密使,率军击败汴军的围困并策划攻灭后梁。庄宗至汴,他权行中书事,且以侍中兼枢密使兼领镇、冀州节度使。曾奏时务利害二十五条。同光三年(925年)任招讨使,从魏王攻灭前蜀。以在蜀专权,被宦官诬谮杀死。

景延广 (892—947)五代时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字航川。仁后晋任侍卫马步都虞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等职。石敬瑭死,他辅立少帝,任宰相,他反对向契丹称臣,曾口出壮言与契丹绝交。但契丹军南攻,他为上将率军御敌,不敢出战,敌退复不敢追击。后为少帝及桑维翰所忌,出为洛阳留守。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契丹军灭后晋时被俘,次年自杀。

桑维翰 (899—947)五代时洛阳人,字国侨。后唐同光进士。初为石敬瑭掌书记,为其策划称帝,并亲至契丹乞援,割让燕、云十六州。后晋建立后,任集贤殿大学士、枢密院使等职,始终主张臣服契丹。少帝时仍辅政。后遭猜忌出为开封府尹。开运三年冬(947年初),契丹军入汴前夕,少帝密令张彦泽将他杀死。

冯道 (882—954)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字可道。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以他为太傅。后汉、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等。他历事五姓,曾三入中书,任相20余年。自号长乐老,作《长乐老自叙》。后世对其每加非议。曾组织校定、刻印《九经》,后世称为“五代监本”,官府大规模刻书自此始。

王朴 (905—959)五代后周东平(今属山东)人。字文伯。北汉乾佑中擢进士。后东归,任周世宗掌书记,献平边策。主张先取江淮,复取吴蜀,最后消灭北汉。为世宗所信任,参与综理国事。官至枢密使、兼东京留后。精于历法,著有《大周饮天历》及《律准》,并行于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