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之死:作为皇帝,他输得最惨,作为文人,他死得最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凡是识得几个字的中国人,都能背得出。尤其心绪不佳,一脑门官司的时候,尤其倒霉的事情总缠在屁股后边的时候,读这两句诗,能起到一点纾缓的作用。因为你发现,世界上有麻烦的人,非你一个。
记得当右派的晦暗岁月里,有时候,人之不被当人对待,挺憋闷,闷到无以复加,就常常于无人处,将李后主这两句,啸出来。山,很高,很陡,声音撞回来,也颇壮观,顿觉痛快。虽然此举很阿Q,但消解一下心头那股鸟气,也能得到片刻的轻松。这也是中国许多帝王中独能记住李后主的原因,就由于他的诗,其他凶的、坏的、王八蛋的,应该千刀万剐的,死了也就死了,谁记得住他们。
李煜要是始终只做诗人,不做皇帝,或许最后的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那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说不上中国第一,举世无双,至少其精品佳作的数量,能与东方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西方的拜伦、雪莱、歌德、普希金,不埒上下。可是,近人编辑的《全唐五代词》,只存其词四十首,其中尚有一些存疑之作,实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作为皇帝,他输得最惨,作为文人,他死得最惨,真是令人悲哉哀哉的事。
那个鸩死李煜的宋太宗赵炅,真歹毒,真残忍,也极其不是东西。从文学史的角度考量,他除掉皇帝事小,除掉诗人事大。皇帝这个差使,谁都能干, 黥盗贩,衮冕峨巍 ,那么,阿猫阿狗,白痴呆虫,坐在金銮殿上,同样人模狗样,挺像回事的。而能留下璀璨篇章千古传唱的不朽诗人,却不是随便拉一个脑袋来就能充数的。
可惜,他死时才四十二岁,今天看,只能算 知青后 一代作家。
在中国,皇帝写诗者,颇多,不过都是当上皇帝以后,附庸风雅,才作诗。李煜不然,他是先当诗人,再做皇帝。别看次序先后的颠倒,差别却是很大。先做皇帝,尔后做诗人,属客串性质,不过游戏而已;先做诗人,接着再做皇帝,就不能客串,不能游戏了。可李煜一直在客串,一直在游戏,当专业诗人,做业余皇帝,最后只有亡国灭命一途。
他全部的错,就错在这里。
诗人就是诗人,诗人的最佳生存方式,就是写诗;皇帝,是当不得的。凡诗人,其感情特点有三:一,沸点低,容易冲动;二,脆度低,容易沮丧;三,耐力低,容易泄气,把国家交到他手里,非砸锅不可。曹操就非常明智,他的诗写得绝棒,在皇帝诗人行列中,不排第一,也排第二。可他说什么也不当皇帝,孙权蛊惑他,老兄干吧,他说,得了吧,你要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所以,他虽然比皇帝还皇帝,硬是不上轿。李煜受命之初,也晓得自己不是这块材料,可他实在无可推托,同时,我估计此君大概也不想太推托,怎么说,皇帝也是个美差,于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载: 太祖云: 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我虏乎?
赵匡胤的事后诸葛,看似有理,其实,这位大兵,还是不甚懂诗,不甚懂得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从头到脚,从皮到骨,甚至到骨头缝,到骨髓,都是诗人气质。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那个 真 ,他认为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所以,即使按太祖所云,李煜悉心治国,不作诗,不做诗人,可他只要血液中诗人的 真 去不掉,就当不好南唐国主。
隔岸相望的赵匡胤,虽然篡了后周帝位,但却继承周世宗柴荣的遗志,一直厉兵秣马,要将南唐灭了。可南唐国主,诗人第一,皇帝第二,不是不知道处境危殆,而是知道了也无所作为。一不积极备战,二不养精蓄锐,三不奋发图强,四不全民抵抗, 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新五代史》),沉湎于酒中、诗中、歌舞中、脂粉气中。如此这般,诗人啊,你不完蛋,焉有他哉?
孔夫子认为,君子应该 放郑声,远佞人 。李煜恰恰相反,一方面,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缠绵后宫,荒疏政事;一方面,吟唱酬和,品评诗词,琴棋书画,赏鉴推敲,只顾忙自己的,将国事托付给只会坐而论道的文人学士。长江天堑,从来为江南屏障,赵匡胤攻打南唐,便有了在江上架桥的构想。南唐的君臣们,听到这个传闻后,不但毫无警惧之意,竟哄然一噱,看作天大的笑话。 煜初闻朝廷作浮梁,谓其臣张洎,洎对曰: 载籍以来,长江无为梁之事。 煜曰: 吾亦以为儿戏耳! (《宋史》)
这个一块儿跟着打哈哈的文人张洎,就是十足的害人精了。后来,城陷,他说他要殉国,大家等着看他如何杀身成仁,一转眼,他又不打算死了,他说,我要当了烈士,谁为国主写投降书啊!就是这位投降派, 为江南国主谋,请所在坚壁以老宋师。宋师入其境,国主弗忧也,日于后苑引僧道诵经、讲《易》,不恤政事,军书告急,皆莫得通,师傅城下累月,国主犹不知 (《续资治通鉴》)。
李煜,作为诗人,一流,甚至超一流;作为皇帝,三流都未必够格。说是庸君,对他客气,说是昏君,也无不可。他所干过的残害忠良、屠杀直臣、宠信小人、依赖奸邪的累累恶迹,不比历史上别的混蛋皇帝差。
不信,抄录下面几段,以作佐证:
南郡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潜使人画仁肇像,悬之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 林仁肇也。 曰: 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 又指空馆曰: 将以此赐仁肇。 国主不知其间,鸠杀仁肇。
国势日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江南内史舍人潘)佑愤切,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词甚激讦。 国主疑佑之狂悖 收佑,佑即自杀。
时宿将皆前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者,晖之子也,年尚少,国主委以兵柄,继勋素贵骄,初无效死意,但欲国主速降而口不敢发,每与众云: 北军强劲,谁能敌之! 闻兵败,则喜见颜色,曰: 吾固知其不胜也! 偏裨有募敢死士欲夜出营邀战者,继勋鞭其背而拘之,由是众情愤怒。是月,国主自出巡城,见宋师列栅城外,旌旗满野,知为左右所蔽,始惊惧,乃收继勋付狱,杀之,军士争脔割其肉,顷刻都尽。
记得当右派的晦暗岁月里,有时候,人之不被当人对待,挺憋闷,闷到无以复加,就常常于无人处,将李后主这两句,啸出来。山,很高,很陡,声音撞回来,也颇壮观,顿觉痛快。虽然此举很阿Q,但消解一下心头那股鸟气,也能得到片刻的轻松。这也是中国许多帝王中独能记住李后主的原因,就由于他的诗,其他凶的、坏的、王八蛋的,应该千刀万剐的,死了也就死了,谁记得住他们。
李煜要是始终只做诗人,不做皇帝,或许最后的结局,不至于那么悲惨;那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说不上中国第一,举世无双,至少其精品佳作的数量,能与东方的李白、杜甫、苏东坡、辛弃疾,西方的拜伦、雪莱、歌德、普希金,不埒上下。可是,近人编辑的《全唐五代词》,只存其词四十首,其中尚有一些存疑之作,实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作为皇帝,他输得最惨,作为文人,他死得最惨,真是令人悲哉哀哉的事。
那个鸩死李煜的宋太宗赵炅,真歹毒,真残忍,也极其不是东西。从文学史的角度考量,他除掉皇帝事小,除掉诗人事大。皇帝这个差使,谁都能干, 黥盗贩,衮冕峨巍 ,那么,阿猫阿狗,白痴呆虫,坐在金銮殿上,同样人模狗样,挺像回事的。而能留下璀璨篇章千古传唱的不朽诗人,却不是随便拉一个脑袋来就能充数的。
可惜,他死时才四十二岁,今天看,只能算 知青后 一代作家。
在中国,皇帝写诗者,颇多,不过都是当上皇帝以后,附庸风雅,才作诗。李煜不然,他是先当诗人,再做皇帝。别看次序先后的颠倒,差别却是很大。先做皇帝,尔后做诗人,属客串性质,不过游戏而已;先做诗人,接着再做皇帝,就不能客串,不能游戏了。可李煜一直在客串,一直在游戏,当专业诗人,做业余皇帝,最后只有亡国灭命一途。
他全部的错,就错在这里。
诗人就是诗人,诗人的最佳生存方式,就是写诗;皇帝,是当不得的。凡诗人,其感情特点有三:一,沸点低,容易冲动;二,脆度低,容易沮丧;三,耐力低,容易泄气,把国家交到他手里,非砸锅不可。曹操就非常明智,他的诗写得绝棒,在皇帝诗人行列中,不排第一,也排第二。可他说什么也不当皇帝,孙权蛊惑他,老兄干吧,他说,得了吧,你要把我架在火炉上烤啊!所以,他虽然比皇帝还皇帝,硬是不上轿。李煜受命之初,也晓得自己不是这块材料,可他实在无可推托,同时,我估计此君大概也不想太推托,怎么说,皇帝也是个美差,于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宋人蔡絛《西清诗话》载: 太祖云: 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我虏乎?
赵匡胤的事后诸葛,看似有理,其实,这位大兵,还是不甚懂诗,不甚懂得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从头到脚,从皮到骨,甚至到骨头缝,到骨髓,都是诗人气质。也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那个 真 ,他认为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所以,即使按太祖所云,李煜悉心治国,不作诗,不做诗人,可他只要血液中诗人的 真 去不掉,就当不好南唐国主。
隔岸相望的赵匡胤,虽然篡了后周帝位,但却继承周世宗柴荣的遗志,一直厉兵秣马,要将南唐灭了。可南唐国主,诗人第一,皇帝第二,不是不知道处境危殆,而是知道了也无所作为。一不积极备战,二不养精蓄锐,三不奋发图强,四不全民抵抗, 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新五代史》),沉湎于酒中、诗中、歌舞中、脂粉气中。如此这般,诗人啊,你不完蛋,焉有他哉?
孔夫子认为,君子应该 放郑声,远佞人 。李煜恰恰相反,一方面,声色犬马,骄奢淫逸,缠绵后宫,荒疏政事;一方面,吟唱酬和,品评诗词,琴棋书画,赏鉴推敲,只顾忙自己的,将国事托付给只会坐而论道的文人学士。长江天堑,从来为江南屏障,赵匡胤攻打南唐,便有了在江上架桥的构想。南唐的君臣们,听到这个传闻后,不但毫无警惧之意,竟哄然一噱,看作天大的笑话。 煜初闻朝廷作浮梁,谓其臣张洎,洎对曰: 载籍以来,长江无为梁之事。 煜曰: 吾亦以为儿戏耳! (《宋史》)
这个一块儿跟着打哈哈的文人张洎,就是十足的害人精了。后来,城陷,他说他要殉国,大家等着看他如何杀身成仁,一转眼,他又不打算死了,他说,我要当了烈士,谁为国主写投降书啊!就是这位投降派, 为江南国主谋,请所在坚壁以老宋师。宋师入其境,国主弗忧也,日于后苑引僧道诵经、讲《易》,不恤政事,军书告急,皆莫得通,师傅城下累月,国主犹不知 (《续资治通鉴》)。
李煜,作为诗人,一流,甚至超一流;作为皇帝,三流都未必够格。说是庸君,对他客气,说是昏君,也无不可。他所干过的残害忠良、屠杀直臣、宠信小人、依赖奸邪的累累恶迹,不比历史上别的混蛋皇帝差。
不信,抄录下面几段,以作佐证:
南郡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中朝忌之,潜使人画仁肇像,悬之别室。引江南使者观之,问何人,使者曰: 林仁肇也。 曰: 仁肇将来降,先持此为信。 又指空馆曰: 将以此赐仁肇。 国主不知其间,鸠杀仁肇。
国势日削,用事者充位无所为,(江南内史舍人潘)佑愤切,上疏极论时政,历诋大臣将相,词甚激讦。 国主疑佑之狂悖 收佑,佑即自杀。
时宿将皆前死,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者,晖之子也,年尚少,国主委以兵柄,继勋素贵骄,初无效死意,但欲国主速降而口不敢发,每与众云: 北军强劲,谁能敌之! 闻兵败,则喜见颜色,曰: 吾固知其不胜也! 偏裨有募敢死士欲夜出营邀战者,继勋鞭其背而拘之,由是众情愤怒。是月,国主自出巡城,见宋师列栅城外,旌旗满野,知为左右所蔽,始惊惧,乃收继勋付狱,杀之,军士争脔割其肉,顷刻都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