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君,南唐烈祖李昪
李昪,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字正伦,小名彭奴,其父亲本姓潘,名荣,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六岁时李□的父亲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随母亲跟着伯父一 起到了淮南。不久,母亲也不幸去世,成了孤儿的李昪只好到寺庙里勉强维生。后来杨行密派兵支援山东的王师范,攻打濠州(今安徽凤阳)时得到了他,见他聪明 机灵,长得也很招人喜爱,于是就想将他收为养子,但亲生儿子们极力反对,杨行密无奈只好把他给了属将徐温,李昪就做了徐温的养子,改名为徐知诰。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排除对手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隆演建立了吴国,以后又主持为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第一大臣。他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驻守扬州(今江苏扬州东北),自己则坐镇润州(今江苏镇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权。
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他异常嫉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
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后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升为升州(今南京)刺史。当时江淮一带刚刚平定,各地的官员都是一 些武将出身的人,他们不知爱民,关心百姓疾苦,只知道横征暴敛,搜刮钱财。而徐知诰却与众不同,他一上任就改变了武将们的那种做法,勤于政事,做事力求节 俭,还广交儒生,实施宽仁政治,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因而时间不长,徐知诰爱民的名声就传遍了吴国,威望也因此大涨。
他的养父徐 温听到后,就亲自来查看。徐知诰管辖的升州和过去大变了样,府库充实,城墙修得高大坚固,城内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徐温看后非常高兴, 于是就坐享了这个养子的功绩:他让徐知诰到他坐镇的润州去治理,自己则搬到了升州,同时又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徐知诰开始不愿意去, 向养父提出要去宣州(今安徽宣州),说了好几次,徐温都没有答应他,徐知诰因而整天闷闷不乐。他的谋士宋齐丘见他这样,便极力劝说他,说还是去润州为好: 徐知训傲慢而又昏庸,难成大事,而且他又对老臣旧将横加侮辱,我看他将来必定要出事,而且时间不会太长,您如果去了宣州,因为离那里很远,有事时无法及 时应付,而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水之隔,用不了一个晚上就可以安定大事。您现在反而要舍弃这种有大好处的地方去宣州,到那里枉度岁月,无聊得很啊!
徐知诰听了,恍然大悟,他马上出发到润州上任去了。宋齐丘分析得果然非常准确,不久,徐知训就出了事。他因为对属下极度欺凌,惹恼了大将朱瑾,朱瑾忍不 下这种待遇,就寻机将他杀死了。扬州顿时大乱,徐知诰隔着长江见对岸火光闪烁,马上召集部下渡江过来,进城之后,很快就平定了朱瑾的叛乱。
徐温得知扬州出事,赶忙领兵过来查看,见徐知诰已经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非常高兴,夸奖徐知诰说: 这次幸亏你在润州,离得近,否则我家大势已去。兄弟当中,你是有大功的! 然后,徐温便让徐知诰代替徐知训治理扬州。
徐知诰执政后,像他在升州时一样施惠政于民,收拢民心。他完全改变了徐知训的那种盛气凌人的狂妄做法,对待吏民都很和蔼,还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实行 仁政。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又下令免去一些不合理的税收。此外鼓励百姓积极生产,为百姓创造良好的条件。奴婢的买卖也被他严令禁止,就是百姓家里有了什么婚 丧之事,他也遍施恩惠,有困难的家庭也能及时得到他的救济。为了更好地治理当地政务,徐知诰又广泛收拢有才干的文人,而且加以重用。为此他还专门建造了一 个延宾亭来接待四方的有识之士。像骆知祥、宋齐丘等人就成了他的心腹谋士,此外,他还注意打听一些流落到他辖境内的士人,把他们请来委以重任,即使没有什 么大的才能他也给个职务录用。
徐知诰关心民间疾苦,并不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徐知诰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他不用伞也不 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撑开伞盖,徐知诰婉言拒绝说: 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 徐知诰凭着他爱民如子的作为赢得了当地百 姓和将士的深深爱戴。虽然当时掌握大权的是徐温,但大部分的民心已经倾向于徐知诰。
徐温病死在金陵时,徐知诰马上行动起来,他一方面 以最快的速度将金陵接管过来,另一方面派兵阻止徐温亲生儿子徐知询来继承徐温之位。徐知诰代替了徐温的权臣职位,最后将杨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自己掌握朝 中实权。他也效仿原来徐温的做法,自己到金陵,让儿子徐景通驻守扬州。杨溥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徐知诰的愿望比他的养父徐温要大得多,他不想总当第一大臣,他想的是皇位。但他又不好明说,就在一次照镜子时对身边的心腹周宗说: 我的功业已经完成了,可是我也老了。唉,这该怎么办呢?
周宗早就看出了徐知诰的心思,但主人不说他也不便挑明。见徐知诰这样说,就明白了。于是,他就去联合其他人,一起活动起来。大家轮流劝徐知诰继位称帝,最后,徐知诰推辞谦让了一番,终于答应了。
天祚三年(937年),杨溥被迫让位,徐知诰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都城。称帝建国后,徐知诰觉得姓徐不太好了,就在两年之后恢复了李姓,更名 为李昪,自称为唐玄宗之孙,所以他又将国号改为唐,为与唐朝和后唐区别,史称为南唐。大凡皇帝都有一些神灵之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常以民谣的形式传播。 在徐知诰称帝前后,江南就有一句童谣 东海鲤鱼飞上天 。等徐知诰当了皇帝,就有人出来解说这个民谣,东海指的是徐氏的封爵之名,即东海王,鲤鱼指李昪, 以此证明李昪的称帝是有神灵启示的。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很有威望的人为了争取其他人的拥戴,也想借助这种大家都相信的民谣来为自己制造有利的舆论。特别是 小孩子唱的童谣,更是觉得童言无欺,容易让大家相信,所以就编了朗朗上口的民谣让儿童传唱,以后再行动的时候百姓就以为是天意,接受得也就非常容易了。
登上了帝位,李昪没有像其他的皇帝那样变得昏庸起来,而是继续施仁政,尽量为百姓谋福利。为了政权的长期稳定,也为了百姓长久地享受太平,徐知诰制定了 一个根本的国策长期奉行,这就是保境安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和中原的势力相比还有差距,所以制定了这个总的治国方针,对外边的政权他尽力与之和好,万 不得已时才北伐抗击中原势力,向南开拓疆土。有一次,因为江淮连年丰收,群臣都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原来的疆土。李昪说: 我从小在军旅中长 大,经常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能使百姓安定,我也就放心了,其他还要奢求什么?
杨行密去世后,徐温逐渐排除对手掌握了军政大权,拥立杨隆演建立了吴国,以后又主持为杨溥谋划称帝,因而成为吴国的第一大臣。他让自己的长子徐知训驻守扬州(今江苏扬州东北),自己则坐镇润州(今江苏镇江),隔江控制朝中大权。
徐知诰长大后,不但相貌出众,而且胆略过人,他为人厚道,待人诚恳,人缘也很好,威望高过徐温的其他儿子们。徐温的长子徐知训对他异常嫉恨,好几次想加害于他,但都因为徐知诰人缘好而化险为夷。
徐温让徐知诰做楼船军使,率领水军驻守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后随军出征立下战功,被升为升州(今南京)刺史。当时江淮一带刚刚平定,各地的官员都是一 些武将出身的人,他们不知爱民,关心百姓疾苦,只知道横征暴敛,搜刮钱财。而徐知诰却与众不同,他一上任就改变了武将们的那种做法,勤于政事,做事力求节 俭,还广交儒生,实施宽仁政治,大大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因而时间不长,徐知诰爱民的名声就传遍了吴国,威望也因此大涨。
他的养父徐 温听到后,就亲自来查看。徐知诰管辖的升州和过去大变了样,府库充实,城墙修得高大坚固,城内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徐温看后非常高兴, 于是就坐享了这个养子的功绩:他让徐知诰到他坐镇的润州去治理,自己则搬到了升州,同时又将升州升格为金陵府。
徐知诰开始不愿意去, 向养父提出要去宣州(今安徽宣州),说了好几次,徐温都没有答应他,徐知诰因而整天闷闷不乐。他的谋士宋齐丘见他这样,便极力劝说他,说还是去润州为好: 徐知训傲慢而又昏庸,难成大事,而且他又对老臣旧将横加侮辱,我看他将来必定要出事,而且时间不会太长,您如果去了宣州,因为离那里很远,有事时无法及 时应付,而润州离扬州只有一水之隔,用不了一个晚上就可以安定大事。您现在反而要舍弃这种有大好处的地方去宣州,到那里枉度岁月,无聊得很啊!
徐知诰听了,恍然大悟,他马上出发到润州上任去了。宋齐丘分析得果然非常准确,不久,徐知训就出了事。他因为对属下极度欺凌,惹恼了大将朱瑾,朱瑾忍不 下这种待遇,就寻机将他杀死了。扬州顿时大乱,徐知诰隔着长江见对岸火光闪烁,马上召集部下渡江过来,进城之后,很快就平定了朱瑾的叛乱。
徐温得知扬州出事,赶忙领兵过来查看,见徐知诰已经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非常高兴,夸奖徐知诰说: 这次幸亏你在润州,离得近,否则我家大势已去。兄弟当中,你是有大功的! 然后,徐温便让徐知诰代替徐知训治理扬州。
徐知诰执政后,像他在升州时一样施惠政于民,收拢民心。他完全改变了徐知训的那种盛气凌人的狂妄做法,对待吏民都很和蔼,还废除了一些严酷的刑法,实行 仁政。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又下令免去一些不合理的税收。此外鼓励百姓积极生产,为百姓创造良好的条件。奴婢的买卖也被他严令禁止,就是百姓家里有了什么婚 丧之事,他也遍施恩惠,有困难的家庭也能及时得到他的救济。为了更好地治理当地政务,徐知诰又广泛收拢有才干的文人,而且加以重用。为此他还专门建造了一 个延宾亭来接待四方的有识之士。像骆知祥、宋齐丘等人就成了他的心腹谋士,此外,他还注意打听一些流落到他辖境内的士人,把他们请来委以重任,即使没有什 么大的才能他也给个职务录用。
徐知诰关心民间疾苦,并不只是做个样子,而是身体力行。有一次,徐知诰在盛夏酷暑时外出,他不用伞也不 拿扇子,随从们看他热得直流汗,便要撑开伞盖,徐知诰婉言拒绝说: 士卒都暴露在骄阳下,我怎么能用这东西呢? 徐知诰凭着他爱民如子的作为赢得了当地百 姓和将士的深深爱戴。虽然当时掌握大权的是徐温,但大部分的民心已经倾向于徐知诰。
徐温病死在金陵时,徐知诰马上行动起来,他一方面 以最快的速度将金陵接管过来,另一方面派兵阻止徐温亲生儿子徐知询来继承徐温之位。徐知诰代替了徐温的权臣职位,最后将杨溥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自己掌握朝 中实权。他也效仿原来徐温的做法,自己到金陵,让儿子徐景通驻守扬州。杨溥封徐知诰为东海郡王。
徐知诰的愿望比他的养父徐温要大得多,他不想总当第一大臣,他想的是皇位。但他又不好明说,就在一次照镜子时对身边的心腹周宗说: 我的功业已经完成了,可是我也老了。唉,这该怎么办呢?
周宗早就看出了徐知诰的心思,但主人不说他也不便挑明。见徐知诰这样说,就明白了。于是,他就去联合其他人,一起活动起来。大家轮流劝徐知诰继位称帝,最后,徐知诰推辞谦让了一番,终于答应了。
天祚三年(937年),杨溥被迫让位,徐知诰正式称帝,建国号大齐,以金陵为都城。称帝建国后,徐知诰觉得姓徐不太好了,就在两年之后恢复了李姓,更名 为李昪,自称为唐玄宗之孙,所以他又将国号改为唐,为与唐朝和后唐区别,史称为南唐。大凡皇帝都有一些神灵之类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常以民谣的形式传播。 在徐知诰称帝前后,江南就有一句童谣 东海鲤鱼飞上天 。等徐知诰当了皇帝,就有人出来解说这个民谣,东海指的是徐氏的封爵之名,即东海王,鲤鱼指李昪, 以此证明李昪的称帝是有神灵启示的。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很有威望的人为了争取其他人的拥戴,也想借助这种大家都相信的民谣来为自己制造有利的舆论。特别是 小孩子唱的童谣,更是觉得童言无欺,容易让大家相信,所以就编了朗朗上口的民谣让儿童传唱,以后再行动的时候百姓就以为是天意,接受得也就非常容易了。
登上了帝位,李昪没有像其他的皇帝那样变得昏庸起来,而是继续施仁政,尽量为百姓谋福利。为了政权的长期稳定,也为了百姓长久地享受太平,徐知诰制定了 一个根本的国策长期奉行,这就是保境安民。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和中原的势力相比还有差距,所以制定了这个总的治国方针,对外边的政权他尽力与之和好,万 不得已时才北伐抗击中原势力,向南开拓疆土。有一次,因为江淮连年丰收,群臣都要求趁北方混乱之机北伐,恢复唐朝原来的疆土。李昪说: 我从小在军旅中长 大,经常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能使百姓安定,我也就放心了,其他还要奢求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