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温_宋朝
赵秉温(1222年—1293年),字行直,元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元史》有传。赵秉温之父赵瑨为武将出身,官至河南道提刑按察使,他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专门请金代进士冯巽亨教赵秉温学习,时人评价说:“当是时,世禄之家以侈靡相高,独公能敬让以礼,侃侃自持,滋久逾谨,华问弥著。”(《滋溪文集》)
也许正因为赵秉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气质儒雅,学问深厚,还没有继位的忽必烈一见他就十分欣赏,命侍左右。而且安排他拜于书无所不读、于学无所不通、忽必烈的重要幕僚刘秉忠为师。忽必烈征大理、云南,伐宋,赵秉温也都随行。忽必烈称帝后,更委他以重任,令他和一个参知政事共同负责管理右三部,即兵、刑、工部事,这相当于让他掌握了副宰相的权力。
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建造两都:上都和大都。命刘秉忠和赵秉温共同负责地点的选择、城市和宫殿的规划设计。最后的图纸是赵秉温绘制的。元大都(今北京故城)的修建,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其中凝聚了刘秉忠、赵秉温师生俩的智慧。
至元五年(1268年),两都建成。元世祖定都大都,赵秉温又投入到朝廷礼制的建设中,当时公卿都是有军功之臣,不讲究礼节,四方来朝贡的也各行其礼,所以礼制十分混乱。赵秉温奉命制定朝仪,他采用古代的礼制,又参考了金代的做法,并结合蒙古族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朝仪。此举得到元世祖的赞赏,他下诏成立侍仪司,拜赵秉温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专管侍仪事。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生日时,开始实行这套朝议,以后元旦受朝贺、冬至进历日、册立皇后、皇太子、建国号、上徽号、宣大诏令、诸国来朝,都是延续着赵秉温制定的朝议。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赵秉温把这套礼仪写成《国朝集礼》一书,呈送给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赵秉温去世后,他的儿子承袭了他的事业,担任了侍议引进使。
赵秉温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徒、定国公,谥号文昭。
也许正因为赵秉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气质儒雅,学问深厚,还没有继位的忽必烈一见他就十分欣赏,命侍左右。而且安排他拜于书无所不读、于学无所不通、忽必烈的重要幕僚刘秉忠为师。忽必烈征大理、云南,伐宋,赵秉温也都随行。忽必烈称帝后,更委他以重任,令他和一个参知政事共同负责管理右三部,即兵、刑、工部事,这相当于让他掌握了副宰相的权力。
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忽必烈建造两都:上都和大都。命刘秉忠和赵秉温共同负责地点的选择、城市和宫殿的规划设计。最后的图纸是赵秉温绘制的。元大都(今北京故城)的修建,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规范。它三重城垣、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有九经九纬的街道和标准的纵街横巷制的街网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都在规划中还注意促进商业的发展,并有发达的给排水系统和完善的军事防御、对内监督设施。在当时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其中凝聚了刘秉忠、赵秉温师生俩的智慧。
至元五年(1268年),两都建成。元世祖定都大都,赵秉温又投入到朝廷礼制的建设中,当时公卿都是有军功之臣,不讲究礼节,四方来朝贡的也各行其礼,所以礼制十分混乱。赵秉温奉命制定朝仪,他采用古代的礼制,又参考了金代的做法,并结合蒙古族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的朝仪。此举得到元世祖的赞赏,他下诏成立侍仪司,拜赵秉温为中顺大夫、礼部侍郎,专管侍仪事。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生日时,开始实行这套朝议,以后元旦受朝贺、冬至进历日、册立皇后、皇太子、建国号、上徽号、宣大诏令、诸国来朝,都是延续着赵秉温制定的朝议。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赵秉温把这套礼仪写成《国朝集礼》一书,呈送给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赵秉温去世后,他的儿子承袭了他的事业,担任了侍议引进使。
赵秉温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追赠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徒、定国公,谥号文昭。
- 上一篇:北宋理学家邵雍逝世
- 下一篇:八卦图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伏羲八卦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