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水陆分进合击之际,迫曹军于江上水战,挫败其水军,使其难以顺江东下。三是曹操恃胜而骄,先给以迎头痛击,使曹军上下震惊,混乱被动。
四、以长击短,出其不意。利用擅长水战的优势,对远来疲惫,不善水战而又麻痹轻敌的曹军,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然后乘敌混乱,迅速投入主力,实施有力的突击,击败曹军。赤壁一战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曹操失败,无力再向江南进军,孙权和刘备则乘胜发展势力,扩张地盘,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page]
孙权: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
孙权是赤壁之战的关键人物,其他人物都是围着他转的。他采纳鲁肃的意见,派鲁肃拉拢刘备,以“共治曹”。在诸葛亮奉刘备命令向孙权求救,要孙权“协规同力”,共破曹操时,孙权“大悦”。可见孙权在战前就预感到强大的曹操的威胁,而事先采取联合弱者,共同抗曹的措施。孙刘联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曹操战书到东吴时,东吴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辩激烈,孙权全面地、虚心地、反复听取双方意见,即使对不合他心意的主和派意见,也耐心倾听,经过深思熟虑,最后才“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而对于决策前的迎曹论者,他并不惩治,这正是一个卓越的领导人的风度。
而且就在辩论进行时,他其实也已尽力作了迎战的准备,到决策时,精兵“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谁“在前发”,谁为“后援”,初战顺利怎样,不顺利怎样,都已考虑、准备好了。
这更表明了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难怪被孙权打败的曹操,也不得不赞叹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