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长城抗战时间及经过:喜峰口沿线血战侵华日军

战前态势<br/> 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炮击临榆县城。中国守军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山海关沦陷。日军开始把军事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并加紧部署进攻热河。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召集各兵团主任参谋会议,布置热河作战要旨。日本关东军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二4个师团各一部,纠合伪军张海鹏部共10多万人,分3路进犯热河。北路由通辽攻开鲁;中路由义县攻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守凌源的万福麟部于兆麟师一度抵抗后,因腹背受敌,退守长城线上军事要塞喜峰口。东北军元老、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弃地逃走,日军骑兵128人乘虚进占热河省会承德。3月上旬,日军攻占热河北部赤峰、围场、全宁(乌丹)等地,热河全省沦陷。全国舆论一致谴责张学良,要求惩办汤玉麟。蒋介石决定让张学良辞职,由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br/> 中国军队战斗序列<br/> 日军占领热河后,即南下向长城各口推进。何应钦执行国民党政府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沿长城线布防,企图阻止日军进攻。以第二十九军宋哲元所部担任冷口(不含)经董家口、喜峰口、罗文峪至马兰峪之间的防务;以第十七军徐庭瑶所部在古北口至南天门一线驻防;以第三十二军商震所部担任由董家口(不含)经冷口到刘家口、义院口方面的防务;调由长城线后撤的东北军担任北宁线天津以东及冷口以东的防务;并调晋军傅作义所部担任独石口方面的防务。形成在千里战线分兵把守,使得日军可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更可怪的是,前方中日大战,后方驻天津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仍能自由活动,日方武官酒井隆带着卫兵直闯中南海,把刀架在何应钦的脖子上威胁了半天,还说是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才没有自由行动。<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3D/BF/3DBF9CB572DC160D29D99BBEA7A16753.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长城抗战时间及经过:喜峰口沿线血战侵华日军"/><br/><br/> 冷口战斗<br/> 日军混成第三十三旅团进攻长城东部要隘界岭口。中国守军第四军团独立第十六旅缪澄流部稍事抵抗即后撤。日军占领义院口。日军第六师团进攻迁安西北的冷口。守军商震第三十二军第一三九师黄光华部奋勇抵抗。日军不支,退保肖家营子。冷口日军分路进攻山神庙、马家沟一带。占领义院口以南的石门寨。日军第六师团主力攻击守军第一三九师第七一五团阵地,均被击退。嗣后,日军以飞机、大炮配合,猛攻守军山顶工事,同时以骑兵向守军阵地侧翼迂回。第七一五团被迫撤出前进阵地。接着,日军突破守军第一三九师第七一七团左翼阵地,占领冷口左侧高地。此时,右侧刘家口方面补充团与敌战斗激烈,请求增援。第一三九师全线向兰若院方向退却。4月11日起,日军3万人连日猛攻冷口。商震部伤亡甚重,放弃冷口,沿建昌营、迁安向滦河右岸撤退。日军侵占冷口及其附近刘家口、白羊峪。迁安失陷后,宋哲元部在喜峰口腹背受敌,奉令撤至通县以东沿运河布防。<br/> 古城浩劫<br/> 由于担心战线扩大,日本天皇裕仁命令部队不得越过长城一线,日本关东军不敢违抗,1932年4月19开始撤出长城一线。国军4月下旬顺势收复滦东,关东军以此系国军“挑战”。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劝说天皇,所谓不扩大,只要时间上缩短,就是地域暂时扩大也无妨,得到日本天皇首肯。武藤于5月3日奉命再次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八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傅作义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西义一指挥的第八师团,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北平城市陷入混乱,故宫文物南运。<br/> 这时,日本昭和天皇从国际局势考虑认为占领华北时机并不成熟,否定了关东军的深入的提议。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与日军和谈,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国府代表熊斌和日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22县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华北门户洞开。长城抗战断断续续5个多月,中方总伤亡4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战绩远不如同时期的淞沪抗战(上海中国军队伤亡1.4万,日军伤亡3100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