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解密中美空军电子战:击落U-2侦察机世界首例

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空军司令部雷达兵部任电子对抗处长。有一天,部长突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吩咐我立即陪同领导去接待一位电子战军官。在去往招待所的车上,领导向我介绍了该君的情况,这位先生,长期接受电子战训练,深知美国电子战强大能力,对我军在高科技的电子战条件下击落美国U-2飞机有一种特殊的不可思议,今天要见见我方人员。我们坐车进入了一个隐蔽的招待所,领导让服务员请出这位先生,落座后简短寒暄,切入正题。他说:“本人在国外接受电子战训练并从事电子战多年,从来没听说有谁是美国电子战的强劲对手,在电子战条件下击落美国U-2飞机,使我很震惊,我坚信你们在应对美国高科技电子战方面定有高招,能否在不涉密的情况下,给我讲一些具体情况。”<br/> 我介绍说,我和我的战友以及军队和地方的相关同行们,怀着富国强军的梦想,决心不让中华民族再受列强任意宰割的历史重演,投入毕生精力从事电子战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些许成果,为地空导弹部队在电子战条件下,先后击落4架U-2飞机作出了微薄的贡献。该先生听完我的介绍后激动地伸出大拇指说:你们的研究都深入到对方设计师的思路里去了,果然棋高一着,佩服!佩服!<br/> 反侦察作战新起程——电子战<br/>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保卫国家的长远建设需要,我国决定开始研制两弹一星。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扬言“要把中国导弹核武器扼杀在摇篮时代”,要对我国核武器和导弹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此时,美国便经中央情报局与台湾进行勾结,由台湾空军成立专门针对大陆进行战略侦察的“三十五中队”,对外称“气象侦察中队”(俗称“黑猫中队”),派遣高空侦察机频繁窜犯大陆,实施战略侦察。其侦察活动中所需飞机、设备和技术由美国提供,所获情报美台共享。此时,中、苏关系尚好,根据我国当时的经济条件,决定从苏联引进少量地空导弹兵器,由空军组建地空导弹部队,展开了保卫两弹一星的反侦察作战,而且是一场神秘的电子战。<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8/CC/A8CCA7273DFDD6ABD38D470834E63029.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解密中美空军电子战:击落U-2侦察机世界首例"/><br/><br/>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次日,我被派往地空导弹二营帮助工作,随该营准备伏击前来侦察的U-2飞机。1964年11月26日,U-2飞机果然来犯,听到“部队进入一等战斗准备”的警报声,我也同相关指战员一起进入营指挥所,当U-2飞机到达部队设定的开天线距离时,部队及时开天线,立即发现和稳定跟踪目标,并迅速发射第一发导弹,此时U-2航线突然转弯,由于压坡度太大,飞机高度掉下两三千米,说明U-2发现我导弹制导雷达信号,立即压大坡度转弯逃离。在二营发射第二发导弹后,操纵手报告“目标变形”,由于我对电子战的研究,使我本能地作出反应,喊出一声“干扰”,可是指挥员没来得及反应,第三发导弹又白白浪费了。战斗失利后,我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反复地分析,发现U-2在二营开天线时,其“12系统”就发出了告警,飞行员紧急压大坡度逃离,但是,相隔十几秒钟后部队才发现电子干扰,说明是人工打开干扰机,如果告警系统与干扰机是自动交联,应该几乎在二营开天线的同时发现电子干扰,其开干扰机的时间应只是毫秒量级。这显然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破绽。<br/> “抗告警,避干扰”<br/> 空军在兰州召开的作战会议上,各营表达了对后续战斗的悲观情绪。主持会议的成钧副司令员,强调了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海底捞针,总不死心”的指示,一方面要鼓舞各营士气,其次也在激励与会成员。会上,空军工作组周忠本同志要我谈看法、讲方案,成钧副司令员随即点名要我发言。会上,我将“抗告警,避干扰”方案提出,该方案得到了空军工作组的赞同。根据我自己了解的情况,会上我讲到:部队从兵器保障、目标指示、战斗指挥、操作协同等都合要求,战斗失利的原因就是电子干扰。随后我进一步讲到了已发现的U-2重要破绽,并阐述了敌雷达告警设备,根据制导雷达信号的三个特征,确认制导雷达并发出告警的基本原理。同时,在会上我建议恢复使用照射天线,以改变其中一个特征,使对方雷达告警设备失灵,U-2飞行员就不会打开干扰机,也就避免了干扰。该方案通过会上的讨论,三个营表示赞同,一营营长汪林暂有保留,会议结束时成钧副司令员宣布:允许保留意见,组织实弹打靶,验证照射天线的安全性。会后汪营长要我进一步讲解了相关的技术细节,后来,他去找成钧副司令员也表示赞同。空军组织在青海湖畔实弹打靶成功,并给各个营恢复加装了照射天线。空军机关为加强对抗美国电子干扰的技术研究,决定成立抗电子干扰小组,我被选调到该小组。<br/> 1965年1月10日,U-2夜探包头,被地空导弹一营击落于内蒙古萨拉齐,飞行员张立义被俘获。次日我随工作组飞包头,一营汪营长接机,一见面就向我表示诚挚的谢意。这时,我特别关注的是干扰机的下落。汪营长特意派车和参谋,带我们赶往U-2残骸坠落地点,找到了一副机翼和它下面的外挂吊舱。通过吊舱损毁部位,看到舱内有一部设备,设备前还有一个圆柱体形的物体,圆柱面上有桃红色的英文字——Warning!顶部有个像手榴弹引爆拉环似的圆环,还有一个小学生字典大小的电池,电池的两根导线之一,被导弹弹片切断,露出了断头和铜线。此时,我认定了这就是电子干扰机,和因电源线被弹片切断而没起动的自毁装置。次日,从工兵部门请来两位专家,很快拆除并分解了自毁装置。空军邀请国防科委的专家,与我们合作共同分析电子干扰机。我因平时爱好亲自动手,很快完成了所分工的部件的分析。还超额完成了整机底板的分析,将各人分析结果通过整机底板连线,完成了整机的分析。并修复了损毁部分,重新制作了全部损毁的控制盒,进行了通电测试,用电子仪器模拟雷达信号,送到“13系统”的接收天线,它的发射天线就把强的电子干扰发射出来,被我们设置的指示灯接收而亮启。同志们高兴之余,称赞我的勤于动手的精神,送我一个外号“半拉钳工”。这次亲身经历,使我掌握了敌电子干扰机的工作原理,同时又发现了其电子战的又一新的漏洞。<br/> “×号”抗干扰设备<br/> 经过对缴获的U-2飞机电子干扰机——“13系统”的深入分析研究,研究出“×号”抗干扰设备。并很快完成了二十多台设备的生产,并迅速在进口和国产地空导弹兵器上加装。<br/> 1967年8月31日,三个营在西北某地堵截U-2飞机,两个营发射了导弹,战斗失利。空军召开了各种座谈会,部队误认为“28号”不能抗干扰,要求拆除。会上某院专家发现,部队对“28号”抗干扰设备不熟悉,不懂抗干扰原理,操作不得要领。这时我即刻意识到我的工作有漏洞,我在完成研制工作后,忙于批量生产和部队改装,没有同时编出教材。按某院专家的建议,我在现场为部队详细讲解了“×号”抗干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领。经过深入讨论,部队恍然大悟,坚信“×号”能有效抗电子干扰,也认为该设备不能拆。<br/> 工作组汇报情况和“×号”抗干扰设备操作要领的报告,受到空军首长和机关的高度重视,迅速要求各营严格按操作要领连夜演练。9月8日工作组返回北京路过兰州时,空军机关突然来电令我们兰州待命。刚吃过午饭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十四营成功对抗干扰,击落U-2飞机,令我们直飞浙江嘉兴。到达部队后才知道,该营在营长休假离队的情况下,副营长夏存风组织全营,坚决按空军要求连夜演练,迎战U-2时,一切都按作战预案顺利进行。作战中,目标指示雷达准确地指示目标和测报敌机航路参数,当U-2到达开天线距离,立即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开关,同时发现角度欺骗型电子干扰。操纵手熟练操作“×号”抗干扰设备,迅速反掉干扰,指挥员按规定间隔,指挥连续发射三发导弹,击落了U-2飞机。随后,我们赶往飞机残骸坠落地点,从机翼下的吊舱里,找到了被烧毁的电子干扰机,型号为“13C”。这次战斗的胜利,创造了成功对抗美国电子干扰,击落U-2飞机的世界首例,也是国产地空导弹兵器首次成功击落U-2飞机。从此U-2飞机再也没有入窜大陆侦察,只是偶尔入窜个别岛屿。“×号”抗干扰项目,于1978年作为“重大创新”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