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郭陆顺: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优秀政委
回民支队的司令是马本斋大家都知道,可是他的政委估计没几个人知道。郭陆顺,汉族,湖南省测阳县北盛区丰裕乡人,生前曾任冀中回民支队第一任政治委员。用当代回民支队老战士的话说:个子不高,瘦瘦的,稳当朴素,说话带湖南口音,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对人态度很友好,作战勇敢,身上因战斗而留下的伤疤很多,也很机灵。 郭陆顺1914年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郭春来,性格豪爽,精通武术,富有正义感;母亲曹定秀,勤劳贤惠,教子有方。郭陆顺兄弟六个,因排行第六,故称郭陆顺。由于家境贫寒,仅读完小学即回家放牛、割草,随父兄参加田间劳动,冬闲时跟父亲学习武术。后因生活所迫,到店铺学徒。他身体瘦弱,除了每天干重活外,还要侍候店老板,一些零活样样都得干,而吃的却是残汤剩饭。残酷的生活现实和父母的教育,培养了郭陆顺顽强的性格和勇于斗争的精神。1926年北伐军进军湖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广大贫苦农民纷纷起来向封建势力猛烈冲击,郭陆顺全家积极投入到这一革命洪流中,父子7人加入农民协会,并成为其中的骨干,郭陆顺担任乡儿童团长。1927年春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全乡儿童,站岗放哨、查鸦片、禁赌博、斗争不法地主豪绅,人人都夸他少年老成有出息。1927年在革命遭受挫折的艰苦时刻,郭陆顺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郭陆顺任浏阳县20区少共书记。<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7/C2/97C2660C7C2E92C276236FC66FFF1F16.jpg" class="cont_pic" alt="抗战英烈郭陆顺:马本斋回民支队的优秀政委"/><br/><br/> 1929年郭陆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先后担任勤务员、通讯员、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由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部队优秀的指挥员。在每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屡立战功。1934年10月,郭陆顺随军转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郭陆顺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他机智勇敢,有一次他竟一个人俘虏了敌人一个班,受到了军团首长的表扬。在爬雪山过草地时,经常给年老体弱的同志扛枪,背行李,大家称赞他是关心同志的好领导。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郭陆顺参加战斗几十次。 曾11次负伤。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抓紧时间,埋头学习文化,成为一名有一定政治理论和文化水平的优秀领导干部。1937年“七·七事变”后,郭陆顺八路军120师359旅团政治处主任,开赴抗日前线,参加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9年初随120师来到冀中。 在反扫荡战斗中率部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为冀中抗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贡献了力量。1939年秋120师奉命调离冀中,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向贺龙师长请求派有经验的红军干部,支援冀中抗日根据地。郭陆顺前往,军区决定派郭陆顺到回民支队担任政治委员。当时,回民支队刚从子牙河东转战到定州的邢邑,郭陆顺来到回民支队,受到了全支队干部战士的热烈欢迎。郭陆顺每件事想得很周到。对广大战土和人民群众都非常关心。司令员马本斋对干部战士要求很严,丝毫不摆架子,喜欢限战士们做游戏、摔跤、开玩笑,但对违犯纪律的战士,觉得是给回民丢脸,有时爱发火,每当这时,郭陆顺总是握着马本斋的手说:“本斋同志,你先不要着急……。”劝他消了气,平心静气地处理问题。然后他又找违犯纪律的同志,诚恳地批评教育,指出:“司令员发火,态度不好,是不对的,但严格要求是对的,如果我们遵守纪律。司令员就不会发火……。”郭陆顺与马本斋吃住在一起,二人经常互相谈心,交流思想,研究工作。马本斋支队干部战士大会上多次讲:“我们回民支队政委是个老红军,经过长征,卓有战功,但他从不自傲;他政治品质好,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团结同志。体贴战士,是我们学习的表率……。”马本斋和郭陆顺共同的战斗生活使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民支队虽然是以回族为主体的部队,但其中也有部分汉族干部和战士,开始有的汉族不习惯,常到汉民饭馆去改善一下。因此,社会上有人传言回民支队里的回族人也吃猪肉,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为了搞好队内民族团结,支队领导们决定:不论回汉各族,一律按照回族的风俗习惯生活。凡是汉族入伍战士,首先明白这是回族队伍,应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大家把它看成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纪律,自觉遵守,把违犯民族生活习惯的行为,看成是违犯纪律的严重错误。同时,马本斋也要求回族干部战士在生活小节上不要过分挑剔。马本斋率先垂范。每当部队回到家乡,他总是把汉族同志请到家中,马母马妻象对待亲人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补衣做饭。这一切,都加强了回汉两族战士间的团结和信任。郭陆顺本人也以身作则,严格遵守。长期的战争生活,使他的身体很虚弱,警卫员为了首长的身体健康,偷着买了一些熟猪肉,想给他补养一下身体。他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不但不吃还命令把猪肉退回去,并对这个同志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又把他调回冀中军区工作。这个同志在返回军区的路上,正碰上马本斋从军区开会回来,他向马本斋哭诉了调动的原因。马本斋把这个战士带回,找到郭陆顺说:“老郭!小刘给你买点猪肉吃,就把他调回军区,人家会说我马本斋容不得人的,一定得把他留下。”郭陆顺再三讲明这是关系到回民支队的一件大事,越是首长的警卫员,越应遵守纪律,这样才能从严治军。马本斋被说服了,那个战士也愉快地到军区工作了。郭陆顺和马本斋到军区开会,吕正操司令员、程子华政委总是热情招待,有的同志就向郭陆顺开玩笑说:“郭政委,吃点猪肉解解馋吧!”郭陆顺每次都委婉地谢绝说:“我是回民支队的政委,在什么地方也要遵守回民支队的纪律,还是和本斋同志一起吃吧。在残酷激烈战争中牺牲的回族烈士,得抬到回民村庄,按照回民的宗教仪式进行殡葬,战场离回民村近好办,要是远离回民村怎么办呢?战士们反映说,“流血牺牲我们不怕,但死了以后,要按回族的仪式埋葬”。为了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方便回族战士的生活,马本斋司令和其他干部决定请来随军阿訇,负责主办部队的屠宰牛羊、安葬阵亡回族战士等事宜。这些阿訇和所有战士一样随军南征北战。平时与干部战士一起参加训练,徒步行军、上火线抢救伤员、安葬阵亡战士。回族聚居村的老百姓把回民支队看成自己的子弟兵,全力支援,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许多回族青年自动投奔到回民支队来,使回民支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1942年4月27日,郭陆顺在陈庄前线战斗时牺牲了,据幸存老队员回忆,郭陆顺当时是在陈庄前沿阵地的掩体中观察对面敌人动向,有位战士用刺刀在掩体墙壁上捅了一个小口,然后通过这个小口发现了不远处的敌军清晰可见,郭陆顺为了进一步了解敌情,不顾阻拦亲自上前查看,突然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头部,队伍见政委负了伤,立即织组火力掩护,警卫员背着郭陆顺回到司令部,送到卫生队,马本斋指示医生全力抢救,并命令一个中队护送郭政委和其他伤病员到冀中军区后方医院治疗,因伤势过重,当护送伤病员的队伍行进到献县高官村时,郭陆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得知郭陆顺牺牲后,马本斋这个轻易不掉眼泪的刚强汉子,竟痛哭一场,并对干部和战士们说:“郭政委为抗击日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个好政委!他对回民支队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忘记他……。”第二夭,高官村的干部群众为郭政委筑起高大的坟丘。为了防止敌人破坏,没有竖立标记。全国解放后,冀中回民支队史编辑组为他写了传略,对他的丰功伟绩给予很高的评价。为了缅怀先烈,河北省民政厅于1952年把郭陆顺烈士的灵枢迁入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在苍松翠柏之中,供后人瞻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