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胡一新:八路军骑兵政委扬刀催马战日伪
胡一新,1907年生于内蒙古丰镇县大庄科村一户富裕的农民家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br/> 胡一新自幼勤奋好学。1915年他入本村小学就读。1923年,考入山西大同省立第三中学。192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燕京大学。他在大学期间,受进步师生的影响,阅读了一些进步书刊,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然而,就在胡一新奋发苦读的时候,他家的经济每况愈下,竟无法交付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迫使他悒郁辍学。1929年初,他给一家店主做了帮工。弃学为工,是胡一新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自食其力的生活,使他初次体验到劳动人民的疾苦。苦难的生活,使胡一新彻底地觉醒了:要挣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就得革命。<br/> 1929年底,他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愿,离开北平,加入了阎锡山的部队,当了一名看守监狱的小兵。<br/> 胡一新刚刚踏进阎锡山的部队不久,就很快发现这是一支维护军阀反动统治的地方武装,和腐败政府、土豪恶霸同流合污,把枪口指向劳苦群众。在这里,士兵们终日挨骂受气,稍不留意,就会受体罚,被打得遍体鳞伤。沉郁的政治空气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使胡一新感到压抑和窒息。所幸的是,他在做监狱看守时,接触到了一些被囚禁的共产党人。从他们那里,胡一新才懂得了当兵打仗有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之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才是为劳动人民谋利益求解放的。但这时的红军,还在那遥远神秘的南方山区丛林,一时难以找到。后来,胡一新又听说有个名叫冯玉祥的爱国将领,在汾阳开办了一所以“抗日反蒋,培养革命军官”为宗旨的军校。于是,他毅然逃离晋军,于1931年考入汾阳军校。冯玉祥将军倾向革命,共产党人在这个部队的活动异常活跃,并建有士兵委员会等地下秘密组织。胡一新入校不久,就积极加入了这个组织。在这里,他不仅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许多进步书籍,提高了思想觉悟,而且熟练掌握了各种军事知识。<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FA/5C/FA5C085798E8F1C59892BE679F6B1CF6.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抗战英烈胡一新:八路军骑兵政委扬刀催马战日伪"/><br/><br/> 这一年,正值抗日战争的最初时期,日寇的侵略气焰十分嚣张,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晋绥边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更是异常残酷,兵员少,武器差,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面对这种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胡一新反复对部队进行教育,认真组织官兵们学习毛泽东刚刚发表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使官兵们明确地认识到,眼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抗日战争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他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每当战斗的紧要关头,他总是冲杀在前,带领部队,奋勇杀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对干部战士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和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他出色的政治工作和模范的带头作用,使第六支队的军政素质显著提高,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英雄部队,特别是他亲自率领的第六支队的骑兵营,方圆百里,享有威名。<br/> 胡一新不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而且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为了适应山区游击战争的特点,他带领部队刻苦进行骑射训练,同战士们一起整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他练骑术,每次被摔下来,再爬上去,一直练到不管多性烈的战马,即使无鞍镫也能驾驭,他心里才踏实。他练射击,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全队有名的神枪手。他练拼杀,一直练到把草人一个个刺倒在地时,他才跳下马来,收刀入鞘。就凭着这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和过去戎马生涯积累的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与支队长刘华香一起,率领第六支队转战在西雁北和绥南大地,先后参加了长流水、小破堡、厂汉营(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南)、杀虎口(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北)等多次战斗,均获全胜。特别是夜袭杀虎口一战,打得更是漂亮。<br/> 那是1939年的秋天,日寇并不甘心他们的数次失败,又兵分几路向晋绥根据地恶狠狠地扑来,企图消灭第六支队于长城脚下。为了彻底挫败敌人这次“铁壁合围”,保卫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第六支队决定:由政委胡一新亲自率领骑兵营、避实就虚,袭击临时驻扎在右玉县杀虎口镇的伪军李守信部的骑兵连。杀虎口,是长城要口之一,明代嘉靖年筑杀虎堡城,一向为山西省至内蒙古的交通要冲。10月16日夜,战斗准时打响了。胡一新亲自带领第一连一排战士,以手榴弹爆炸后的烟幕作掩护,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晋泰店大院,与敌展开了白刃战。店内的20余名伪军多数被歼,其余全被活捉。仅仅用了五六分钟时间,就结束了战斗。晋泰店内的胜利,打乱了敌人的阵脚。骑兵营抓住战机,一鼓作气,又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彻底、干净地歼灭了敌骑兵连。战斗中,胡一新扬刀催马,一路当先,奋勇冲杀,在左腿膝关节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不下火线,忍痛指挥部队打击敌援兵,又击毁汽车一辆,毙敌20余名,大获全胜。<br/> 杀虎口战斗,在干部战士胜利的欢呼声中结束了。<br/> 胡一新带着胜利者的欢笑,拖着一条伤腿,自豪地走下了战场。他负伤的消息传出后,晋绥边特委领导立即委派右山怀县委书记李登瀛,速将胡一新转移到朔县五区枪风岭隐蔽治疗。由于药物奇缺,环境险恶,半个月过去了,胡一新的伤口仍不见好转,又被转送到陕西省神府县贺家川一二○师卫生部继续治疗。就在这时,组织决定让他的爱人刘震赴延安党校学习。胡一新闻讯后真为爱人高兴,帮她打点行装,催她早日上路。刘震却放心不下他的伤情,不忍心离开。他力劝爱人不要因为自己负伤而放弃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刘震高兴地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br/> 1940年4月,胡一新伤口继续恶化,党组织对他十分关怀,又将他转入延安柳林店的国际和平医院治疗。他在治伤期间,仍念念不忘自己的部队,时刻关心着战局的发展。他一遍又一遍地精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还根据党校的学习课程,拟定了自学计划,盼望早日出院,重返前线。但由于医疗条件太差,药品奇缺,胡一新的伤口日渐恶化,流血不止,直痛得他大汗淋漓。前来探望他的战友们见此情景,都忍不住怆然落泪,他却强忍疼痛,安慰战友们说:“哭啥!革命嘛,那有不流血的!我这腿很快就会好的,到那时,我还要上前线打日寇呢!”<br/> 就在胡一新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之时,他的伤口正危及着他的生命。<br/> 1940年11月28日,医院为了抢救胡一新的生命,采取了最后措施,当即实施手术。尽管手术很成功,但由于胡一新体质太差,抵抗力过弱,手术刚刚结束,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时年33岁。<br/> 又一位英雄的身躯,安祥地躺倒在延安柳树店八路军烈士陵园的鲜花丛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