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戴安澜师长缅北作战:手提轻机枪 与日军激战通宵

亲历者<br/> 闫廷春第六十六军士兵<br/> 杨鸿恩<br/> 第二十集团军后勤总监部运输处第一分处少校主任<br/>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陷缅甸仰光。同一天,中国远征军第五军的先头部队第二○○师到达仰光以北260公里的同古,第一次入缅作战正式拉开帷幕。<br/> 戴安澜手提机枪激战通宵<br/> 1942年3月18日上午,同古。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前线指挥所里,查看刚缴获的日军文件。几小时前,前哨部队伏击了一支日军侦察队。戴安澜从日军文件中分析,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主力正在向同古开进。<br/> 同古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的枢纽,原在此驻守的是英缅军第一师。此时,掩护他们撤退并防守同古的重任,由刚刚抵达同古的第二○○师承担。在杨鸿恩的印象中,戴安澜矮墩墩的,一身普通棉服,一双胶鞋,系着皮带,打着裹腿。<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01/B2/01B2DE30FBE6F13C00FA67710E2F2396.jpg" class="cont_pic" alt="戴安澜师长缅北作战:手提轻机枪 与日军激战通宵"/><br/><br/> 3月19日,兵力是第二○○师两倍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开始猛攻同古。每天都有肉搏战发生,战况惨烈。3月28日深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第二○○师司令部。戴安澜手提一挺轻机枪,率部与日军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人员不分官衔全部上阵,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危在旦夕之际,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这一战被戴安澜写进日记里:“二十八日一战,是我经历过的恶仗中最激烈、最难打、最险恶的一仗,我还是用百米决斗、刺刀手榴弹解决问题的打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就没有用武之地了。”<br/> 3月29日,英军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仓皇撤退,把同古的侧翼暴露给敌人,使第二○○师腹背受敌。<br/> 手刃鬼子哨兵夜袭据点<br/> 1942年3月23日深夜,缅甸腊戍,第六十六军在行军途中,战士们敲打随身物品作为联络信号。在一条大河前,一位班长用一根炭棒顶着个帽子作为伪装先过桥,又敲了敲随身物品,看周围没什么动静,才传令队伍前进。闫廷春和几个炊事班的战士跑在了队伍后面,刚上桥就听到了枪声,“他(班长)交代每个人不准抽烟,不准点火,不要出什么声响,把吃饭的碗放在背包里。但是炊事班做饭的罗锅太大,不可能放在背包里,碰到路边的树枝发出了响声,敌人就发觉了,朝我们开枪。我们就赶快卧倒,看到子弹在地上打出梅花点”。<br/> 闫廷春说,经过侦察,发现对岸不远处有一个日军的临时据点。上级决定,立刻对日军据点发起夜袭。闫廷春成为夜袭小组成员之一。几名从前方撤退下来的英军士兵,成了这次行动的向导。由他们带路,夜袭小组到了日军据点哨兵所在的一棵大树附近,听见两个打鼾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决定以火光为号。翻译官点了一根火柴,火光一起,我们就从两边一起下手,把他们按住,让他们动不了,然后拔出刀来,往他们脖子上一拉,就完了,他们就没有声音了”。<br/> 擦拭完刀口的血迹,闫廷春忽然看到前方立着一个东西,像人,却又不动。他有点害怕,不敢上前。闫廷春回忆说,翻译官叫大家后退,独自上前侦察,发现那个东西是一个汽油桶,装满汽油。“参谋长把燃着的火柴扔进了汽油桶里,火苗迅速蹿起两三层楼那么高,随后就听见四周噼噼啪啪的枪声一下子响了起来。”事先埋伏在日军据点周围的战士们,开始向措手不及的敌人开火,据点里的日本兵全部被干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