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解读马家军战斗力:这支部队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部队

西北望,射天狼,陇上烽火,激战连连。说起青马立刻让我想起那些手捧《古兰经》背背马刀的骑士,的确青马民国历史上一支彪悍的劲旅。唯一让红军全军覆没的队伍。在民国那个纷乱的时代各地方军阀不是被中央消灭就是被削弱,但青马这只家族武装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势力更大,这是一枝以家族成员兼之以回民,马姓,河州人为核心的回族军阀家族武装。青马以它的彪悍和宗教精神杀出一片天地,成为民国西北的一方霸主。<br/> 1、从马家军的战斗力谈起<br/> 一般印象中,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共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两者战斗力大不一样。<br/> 先简单谈一下宁马的战斗力<br/>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此前马鸿宾部与先期长征到西北的红25军两度交手也是败绩,在以后红军西征和解放战争中,宁马与共军交仗依旧败绩连连,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怀二打榆林、马鸿奎部增援一役,双方在袁大滩打了一仗。<br/> 此役马鸿奎部因怕共军“打援“,倾巢出动(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两面作战,便从榆林撤围了,马部达到战役目的,但具体战斗很不象样。开始因马部重兵抱成一团,彭的打援部队啃不动,而马部也不敢进击解放军,为了尽快到达榆林,于是集团向后滚进运动,想绕开解放军迂回榆林,运动中解放军尚未动作,宁马自己先演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差一点形成溃逃的闹剧,随后被不多的解放军连打带唬,糊里糊涂损失了三千人(两千人被俘)。到西北大进军时,宁马(马鸿奎部)更是自陇东和陕西鳞游地区一路溃败到宁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挡住解放军,但在能凭险据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顶不住解放军几个冲锋(除了在罗家山解放军打得费劲些),最后在宁夏或溃散,或被歼,或“起义“了事,故共军一向对宁马评价不高。<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D5/2B/D52BEFED675186433B284C0ABAF1A279.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马武器比较差,因此士兵在战斗中敢于近战格斗,若对方火力弱,工事不坚是很难对付青马的。红西路军吃亏就是这样,红军火力弱,难以阻挡青马的死命冲锋(而且往往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最后在白刃格斗中被优势敌人消耗。咸阳战斗,解放军集中了优势炮火始击退青马,兰州战役时,解放军各军都将自动火器集中于一线才起了作用。共军一向认为,青马除了武器装备差以外,战斗力同于日军。在对藏军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战时,由于青马的武器也有了优势,青马士兵表现更为出色,曾有青马一个营(300人)击退数千藏军和部落土兵的围攻并使之弃尸数百的战例。在青马与藏民的争斗中,藏民处于绝对劣势,其火器、战术、社会组织的落后根本无法与青马抗衡。<br/> 3、青马的残暴<br/> 青马被“誉“为残暴,同其历来残忍屠杀征伐对象和俘虏的记录有关。<br/> 在三四十年代,青马几次对(青)海南藏族同胞的杀戮可以说是令人发指。屠杀时除了面貌有姿色或较端正的妇女留下供其蹂躏外,不分老弱妇孺一律砍杀,连婴幼儿也不放过。直杀的海南藏民谈“马“色变。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里的藏民解放许多年后谈起“马家“仍然咬牙切齿。<br/> 在青马三十年代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区统治权力后,在甘青两省回汉地区,由于青马为统治者,回汉双方都很谨慎,没有民族仇杀的事情发生。青马军队后期不但士兵有相当部分是汉民,许多高级职务也由汉人担任,如82军副军长赵遂,但这些汉民大都随着信了穆斯林。<br/> 对俘虏,20年代,青马曾在甘肃将雷中天部的200多名军官骗到一个院落全部砍死。1935年四方面军的偏师曾深入过青海,上千名伤病员和俘虏被青马活活砍死。西路军俘虏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仅活埋的就有3000人。俘获后当即砍杀的无从统计,我估计现在西路军阵亡的数字中相当部分属于这种情况。不过西路军时有这么个事,红军刚过黄河后,曾一度击败青马马禄部,俘获了大概二三百人,红军不打不骂不辱,如数释放,因而马禄部在以后作战中抓获红军俘虏后,基本上没有杀害的事情发生。<br/>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马继援掌军后,青马高层观念有所进步,不再随意屠杀俘虏,但在1948年西府战役时,大概是在宁县,还是屠杀了400名解放军俘虏。不过事出有因,当时解放军在外面攻城,城内俘虏举行暴动,于是发生了此事。当然,镇压俘虏暴动是否需要杀400人?这再次显示了青马的残暴本性。事后马继援斥责了当事的军官,但因暴动在先,并未深究。当时城内另一处拘押的300名俘虏未被屠杀。<br/> 正是由于看到青马反共的坚决和残忍,历史上又屡次作战吃亏,共产党高层对青马深恶痛绝,在全国即将解放时,毛泽东对青马制定的解决方针是,坚决歼灭,只接受其无条件投降,而决不容许其来什么“起义“或“改编“。这同对待宁马的态度是有差别的。事实证明这是对的,因为其多数中高级军官即使在投降后仍不老实,继续反共。<br/> 除了在战场上嗜杀成性外,一般情况下青马军队的纪律不能说很坏。到了晚期马继援掌军时,甚至可以说其主力部队纪律相当好。很少扰民(在其统治区域内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榨是另外一回事)。在甘肃一带似乎没有听说当年青马军队扰民的事情。<br/>[page] <br/> 4、青马宁马作风战斗力差别的原因<br/> 可能大家要问,同是回族为主的封建世袭统制的宁马军队为何作风战斗力不同于青马,显得“温柔“些,特别是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奎、马鸿宾都是甘肃临夏人,为什么他们领导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个很长的话题......<br/> 原因可能为,宁夏地区在清末白彦虎出走中亚后,朝廷安抚得当,回汉之间矛盾相对和缓,民性平和,宁马家族先人历来都“靠拢政府“,既所谓“良回“(马鸿奎并不讳言此)。宁马军事活动与外部势力之争,与一般军阀争斗性质一样,没涉及什么民族矛盾,故宁马的地方民族意识比较弱。知道吗,“回民是回教,不是回族“就是马鸿奎的名言。说过去国民党政府不承认回民是回族,我想,民族问题哪一朝都是让中央政府头疼的事,回民是不是回族,如果没有马鸿奎、白崇喜这些回族上层人物表态,国民党政府能自找麻烦吗。<br/> 再谈青马。与宁夏地区不同,甘青两省清末和民国初期,长期存在民族仇杀,回汉、回藏关系都狠紧张,故民风剽悍。青马前、中期军事活动除一般军阀争斗特征外还直接参与民族仇杀(如对青海藏族的征伐和青马家族的马仲英二十年代同汉族的仇杀),所以青马军队从上到下有很强的地方民族意识,而此种意识在上层利用宗教观念蒙蔽驱使下,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往往形成很强的战斗力。<br/> 另外,在嗜杀这一点上,不排除个人性格的作用,如马步芳为人阴狠毒辣,而马鸿奎就显得厚道些。马鸿奎说:“我对共产党下不了手“,就是指马步芳可以大杀红军俘虏,而他则释放了当年三边的红军战俘和在国民党清党时,把早年的青年共产党员刘志丹礼送出境(当时刘在其手下任职)。的确,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是作过争取马鸿奎的努力的。<br/> 5、青马军队编制组成<br/> 青马起家军队是100师和骑5师(后来的骑5军、整骑1师),82军成立时只含100师和骑8旅。后来青马大肆扩军,到西府战役后,不但82军增加了两个步兵师190师、248师,而且还另成立了一个129军,辖181师(青马内部称新编1师)、357师和骑8旅(82军另有骑14旅)。由于青马注意调配骨干部队和指挥人员,故82军后来成立的190师、248师、129军357师和骑14旅战斗力均不弱。<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9D/90/9D90799849B21C82BA737891EE29A5E6.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老子争气,于是往往由老卢出来担起实际责任。马鸿奎经常教训儿子,让他“听老卢的”。<br/> 老卢最后时刻在解放军大军压境,马鸿奎已飞逃,马鸿宾已降(起义),宁马群龙包括老卢自己已通电起义的情况下,仍动作频频,要和解放军过招,“决战”一把。这可能一来是受下马关大胜的鼓舞,二来是为报答马鸿奎的提携。最终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老卢以谈判“总代表”身份与杨得志见面后,被杨狠狠训斥了一顿,呆若木鸡。不过,这也算是报了马鸿奎的知遇之恩。还好,老卢后来仍算是“起义将领”。<br/>[page] <br/> 10. 马步芳、马继援父子点滴<br/> 目前有关马步芳的书籍很多。马步芳最根本的头衔是青海省主席,也是青海的“第一书记”----青海省党部主任,最高官职是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br/> 早年兰州社会上流传着不少关于马步芳的八卦类逸闻,其形象如同相声《关公战秦琼》中的韩老太爷一类。笔者还能记得两件。一件逸闻是,马步芳选司机,头一个人小心翼翼,开得很慢,大怒:枪毙。第二个开快了许多,还是不满意:枪毙。第三个当马步芳一只脚刚跨进汽车、屁股还没坐到座位上,“哧”的一声,小车已经窜出老远,于是大喜,就是他了。另一件逸闻也与汽车速度有关。讲马步芳不满意车速,司机说已挂上四档了。“娘的,把所有的档都给老子挂上”。这后面的逸闻在山东地面上主角就是张宗昌了。<br/> 其实,真实的马步芳与此大相径庭。<br/> 马步芳阴沉持重,极富心计。在二十多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无论是操控内部还是周旋中央政府,他处事果决,思虑周密,诸事分寸把握有度,拿捏得当,同时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踢开叔父兄长,独揽青马军政大权,恩威并重统驭宗亲部属;外,授封疆大吏,以甘、青为根据地,浸染新疆西藏,征伐藏区,追堵红军。他做的每件事都可为自身和其“团体”攫取最大利益。<br/> 马步芳统治手段强悍,在其铁碗统治下,直到解放,青海是全国除西藏外,唯一的一个没有共产党活动的省份。西宁解放时,解放军先遣部队先抵达,兵力少,情况也不明,急盼情况介绍。待了两天,很奇怪,怎么没有一个地下党来联络?其实,西宁哪有什么地下党。<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7/9F/579F88176370D2034DDC9E3CE08D0466.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赵括,但充其量也就是吕布马超之辈。<br/> 此外,马继援性格较浮躁(大概是年轻的缘故),喜怒形于色。如西府战役中,作为三军统帅,对部下说出“留下些(解放军),别打光了,否则老蒋要调我们到山西打仗”这种低级俏皮话;在兰州战役中,沈家岭激战正酣,从对部下汇报的一句简单回答“知道了”,就让部下听出自己已经泄气了;部署在黄河北岸正向临夏方向增援的骑8旅官佐在途中也是通过报话机中马继援声嘶力竭的惶惶语调(只下达行动命令,未谈兰州战况)感到兰州战败了。这样的统帅即便有天时也难成大事。<br/> 马继援在重庆读陆大将官班时,由宋美龄做媒,将她的干女儿、重庆才女张训芳嫁给马继援做二房。<br/> 马继援最差劲的是,出于自己的阶级和政治感情,在大势已去、自己都逃走的情况下,却百般鼓动部下对抗新兴强大的共产党政权,枉送了许多部下的性命和前途,这是本文的后话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