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分析甲午海战:列述你不知道的十个谬误

1894年,也就是120年前,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其中黄海大东沟海战历经5个小时,最为惨烈,是世界海军进入钢铁蒸汽化时代后规模空前的一次海战,但这段历史的很多细节在今天依然被误读和谬传,现在的初中历史书也仅仅是简单的半页版面,陈悦的《甲午海战》无论在史实还是专业的角度都向我们解读了一个不一样的甲午海战,尤其是大东沟海战诸篇,波澜壮阔,读罢让人唏嘘不已。以下部分摘录、整理于原书,部分来自网络,建议读原著。<br/> 谬误一、北洋水师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武器装备远远领先日本<br/> 北洋舰队成立于1888年,当年军力确实如此,但发生甲午海战是六年后,日本海军力量早已超过中国,且六年中北洋舰队未补充弹药,基本是随船从原产地带回。<br/> 总吨位:北34325吨VS日40840吨<br/> 总马力:北42200匹VS日68900匹<br/> 航速:北10节VS日14.5节<br/> 100毫米以上火炮:北58门VS日104门<br/> 100毫米以下火炮:北135门VS日171门<br/> 一分钟炮弹投射量:北23发VS日232发<br/> 射速:北5分钟1发VS日1分钟5发<br/> 12公分速射炮:北0 VS日81门<br/> 参战舰员:北2089人VS日3530人<br/> 谬误二、北洋水师炮弹太劣质,掺杂大量泥土、砂石<br/> 北洋水师所用炮弹有开花弹和实心弹。开花弹主要用普通黑火药制成,多用作鞭炮,爆炸威力有限;而实心弹是弹头有少量火药或者没有,弹体填充泥土砂石,不爆炸多平时训练用。当时已经有数年没进口过开花弹,国内制造的开花弹不是尺寸不对就是材料不对,无法供给。而日方所用炮弹是苦味酸新式炮弹,不仅爆炸力巨大还可以引燃大火、燃烧甲板。<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0/2D/A02DC801F1C4D19C1B7A5DD09A94DE3D.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李鸿章等军政要员),煤烟浓黑且影响军舰航速,所以日方提前一小时发现中方,并提前部署。<br/> 谬误五、北洋水师先发第一炮且未命中是慌乱之举<br/> 北洋水师战术意图是:尽可能发挥舰首火力先敌开火,在联合舰队最强的第一游击队四舰通过舰队正面的时候给予打击,中方的火炮大多为老式的架退火炮,射速很低,瞄准机械简单,且需要目测辅助,要在双方运动的状态下击中敌舰那是难上加难。第一发炮弹的落点在“吉野”号后方100米,这是利用老式的架退火炮打出的首发精度,非常了不起。<br/> 谬误六、北洋水师对敌时阵型混乱,日方阵型合理<br/> 当时北洋水师要保护后方正在登陆的陆军,主力舰队成双纵队开向外海的日舰,在接近过程中双纵队改横队,船首对敌。很多人指责丁不懂海战,说用舰首对敌是愚蠢的,应侧舷对敌。19世纪后期铁甲舰刚刚兴起有过一段“横阵时代”的弯路。军舰的设计都注重舰首火力,要发扬火力就必须舰首对敌攻击,这个时期的海军战术就变成了以横阵对敌的战术。北洋水师的绝大多数主力舰都是横阵时代的产物,所以采用横队对敌是正确的。至于日舰队使用纵队,那是其军舰基本上比北洋水师晚一个时代,这个时期海战战术从横队又一次回到了纵队,从强调舰首火力变成了强调侧舷火力。因此采用纵队是正确的,但并不能因此指责北洋水师就是错误的,因为两军军舰设计思想完全不同。<br/> 谬误七、北洋水师对敌时战术有误<br/> 在横队时代,海军技术人员认为面对铁甲舰用舰炮是很难造成毁伤,强调逼近敌舰队,冲散敌人编队,用小组与敌混战,用鱼雷甚至撞角攻击敌舰的战术,叫乱战,来源利萨海战。当时北洋水师并不是简单的人字形,而是分小组的,比如“定远”“镇远”一组、“致远”、“经远”一组、“靖远”“来远”一组、“济远”“广甲”一组,“超勇”“扬威”一组。各个小组在乱战当中自行寻找战机作战。这种战术对旗舰的依赖程度比较低,符合“乱战”的要求。另外,把“超”“扬”放在编队最右翼这也是为了保护两艘弱舰,而且丁汝昌还有三条具体的战术指令:<br/> 1、同一小队的军舰共同行动,作战或防守时互相配合。<br/> 2、舰首必须始终朝向敌舰作战;<br/> 3、所以舰遵循旗舰进行运动。<br/> 谬误八、福龙号疏于训练,三枚鱼雷未能命中日西京丸号,尤其最后一枚仅40米近距离<br/> 当时的黑鱼雷技术,射程必须在400米以内,实际射程在150米以内,当年鱼雷舰必须集群攻击,福龙号单舰靠近西京丸号的举动基本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前两枚没打中是日军主动撞向鱼雷,用大浪改变鱼雷方向,当年海上霸主英国海军400米的命中率也只有25%;而40米那一枚,完全是距离太近,当时技术鱼雷没有陀螺仪,并未完成上浮,所以从日军舰底穿过。<br/> 谬误九、水师提督丁汝昌陆军出身不懂海战<br/> 丁汝昌原属太平天国,降清后加入淮军,陆军时便骁勇善战,战功赫赫,1888年任水师提督,战前正是其上书要求改进燃煤质量、武器装备等等、并清醒的认识到中日海军间的差距,大东沟海战受伤时拒不离开指挥塔,后期独立支撑北洋水师运行,最终拒不投日自杀身亡。<br/> 谬误十、西方列强无人支持<br/> 北洋水师在建立之初得到了英德等国的大力支持,管带多往英国格林威志海军学院留学,水师中有很多英德顾问,海战阵亡将士中有英国人尼格路士、余锡尔,受伤的有英国顾问汉纳根、戴乐尔、美国顾问马吉芬、德国顾问阿壁成等人。<br/>